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不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还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2-0098-01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高中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还课堂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不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和学生的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不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激发、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对象即教学主体的每一个学生在个性、知识、阅历、经验、思维、兴趣多个方面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新世纪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必须注意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否则对有些学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起到实效。
  高中历史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是自己亲密的朋友,进行平等、友好的课堂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友好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一些教师仍这样认为,历史是一门时间学,发生的事情都是铁板钉钉,于是历史课堂往往就不容学生质疑。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好奇心理都被扼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心理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
  历史情景教学法,很多老师对此并不陌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利用多种手段,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思考、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构建。根据教材、当地的实际,对一些学生没法亲身去考察的历史内容,教师可选择一些材料作为补充,创设情景,刺激学生思维。通过情景创设,比较灵活地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复习了重难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设疑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教学是学、问、思、辨、行结合的教学法。是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形式是激疑置问,释疑解惑。在整堂课中,充满激疑置问的气氛,营造出浓郁的寻章摘句、释疑解惑的情景,问题教学要贯穿于始终。于看似无疑处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反复地提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对课本、教材质疑问难的习惯,并且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历史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认识和探索打下一定基础。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讨论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同座位;也可以是课外。既然是讨论,学生并不是围绕教师观点进行,也不是在教师的控制下一步步导向教材的观点,而是围绕某一问题自由自在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尽蜒扮演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的合伴。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直接体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很重要。历史“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历史研究者从事史学研究的学习活动或类似社会学家从事相关事件的涮查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帮助学生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开展调查研究和善于求思发问的能力以及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不应该只给考试的“标准答案”,而应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历史教学也不应该只把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的有限文字上,还应该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中获取新知识,以独立钻研和发现的方式获取新的技能技巧。在此过程中,他们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精心设计作业题,通过新颖的习题启发学生探索创新。在Fl前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形势下,如何看待作业题及考试呢?我们觉得作业题与考试本身无所谓对与非对,关键是如何运用,只要你设计的习题或测试题符合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有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行。围绕同一知识点的考查,一道恰当新颖的题目设计与一道死板的题目设计,培养出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渐进过程,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在尊重学生“首创精神”的同时,应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在扎实地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泡沫经济留下的“烂尾楼”是城市的疮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到底如何处置“烂尾楼”?全国深受其害的城市为此动了多年脑筋,很难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的法律也没有
虽然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具有沉降性能好、高效脱氮除磷以及抗冲击负荷等优点,但是该技术仍然存在颗粒化进程缓慢及容易解体等技术瓶颈.因此,如何克服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现状的介绍,阐述了内燃式电石炉改造为密闭电石炉技术、氧热法熔炼电石技术、短网综合补偿技术、电石炉尾气锻烧石灰石技术、电石尾气制二甲
鲁迅在《自传》中说:他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时,曾经“兼作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任教授是在到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以后的事情。以鲁迅的学术造诣、教学
本文阐述了工业上传统的硫化氢处理方法克劳斯法的原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利用硫化氢制备含硫高附加值产品的工艺过程和技术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工艺特点和优
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甘兰栽培技术潘淑梅(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小拱棚覆盖的方法,在我区已普遍应用,但是用此方法栽培甘兰则刚刚兴起,实践证
本文主要介绍了环氧化物开环聚合产物——聚醚多元醇的分类和用途,重点介绍了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技术,包括合成聚醚多元醇的原料、催化剂体系及生产方法,提出了聚醚多元醇工业
[背景]瘤胃细菌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可作为燃料和化工产品的前体物.乙醇在碳链延伸产生己酸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瘤胃发酵不同
在新桩养护过程中,有些人认为只要初步成活后,即可施肥,以便让其生长得快而健壮,但依笔者多年养桩经验认为:新桩夏季之前最好不要施肥。原因是:大部分下山桩坯,由于采挖损伤
本文通过对德国现代物流的理念的介绍,阐述了德国通过二战后60余年的发展,其物流管理体系、运作流程、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等均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己形成符合其自身需求且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