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对策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否则21世纪的人们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倡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然而在目前,作为道德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效率低下的状况。
  1.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许多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定位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在实际的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1.2 道德方式过于单一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现行德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受教育者方可将道德理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老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使德育的任务和目标都不能有效落实。
  1.3 德育评价体系陈旧化。
  当前对德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仍然沿用应试教育“以分数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的模式,考试成绩成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却显得无足轻重。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并造成“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1.4 与周边环境的人为隔离。
  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不允许学生接触社会大环境。殊不知德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交互影响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在学校要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要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相互矛盾,德育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
  2. 解决学校德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要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我呢体,我认为当务之急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结合现实定位德育目标。
  在优化德育目标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实性。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以在心理上接受。因此德育必须要有其现实目标,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既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又有发展的余地。其二是发展性。德育目标的制定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随着时代变化与社会进步逐步发展。德育目标只有具有了发展性,才可能从其滞后性中解脱出来,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其三是可操作性。德育目标应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总目标下有多个可以具体实施的分目标、子目标。应该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德育目标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2.2 增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摒弃旧的灌输模式。
  中学德育的主体是人,是鲜活的学生个体生命。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优化德育状况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期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使主体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指向有意义的德育目标,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2.3 建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该以德育目标为标准,根据现实目标确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二是要注意被评价者,即学生的可接受性,道德评价活动应该是主体性活动,评价的双方都要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可接受性与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绝不可忽视。
  2.4 优化德育环境,培育良好的德育氛围。
  要通过大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使三方面的教育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走向成功。
  总言之,在当前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现实,通过合理德育目标、更新德育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德育环境,使德育更加务实、有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从“学会”到“会学”是一个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要通过广泛的迁移,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效果很好。  1. 从“教”到“用”   如:教生字时,以基本字带生字,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作为基本字来掌握以基本字加不同偏旁画室带出的生字。例:旦——但——担——胆等,可以用去部首、加部首、换部首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字意,给学生创造机会,以
期刊
课前,同学们搜集毛主席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1. 我爱北京天安门   铃声响起,《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声在教室中响起来了,教室里安静下来了。   “这是一首什么歌,知道的请举手”  “《我爱北京天安门》。”(一个同学抢着回答。)  “你的声音响亮,回答的也很正确!你很棒!”  2. 毛主席   “这首歌歌颂了谁?”  “毛主席!”(震耳欲聋,没有感情)  “对,请同学们看这是谁?”
期刊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那就会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读书,培养读书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呢?下面浅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  1. 课前精心编拟自学提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传统的电化教学模式,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科的教学当中。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运用多媒体切入教学当中。一能创造最佳的作品意境、激发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能增加信息容量,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信息传递效率;三能有助于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它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而需研究和
期刊
【摘要】“点、线、面”三层次的复习法,就是知识点的基础、提高、深化复习法。  【关键词】 基础;提高;深化    学生在总复习时,面对浩瀚的生物学知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我在教学中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设计出“点、线、面”三层次复习法,经过较长时间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点、线、面”是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即知识点;“线”指知识的纵向联系;“面”是
期刊
【摘要】在课堂中,如何解答学生的疑问是教师面对的一大课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有目的地引导,根据具体情况多渠道个性化的施答。  【关键词】多渠道;个性化;技艺;问题  The solution individuation doubts many channels artifice  Zhang Wensheng  【Abstract】How answer that the question is
期刊
我,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从小深受教师的良好影响,所以自小就非常羡慕 “教师”这个职业。但一直却因为不知如何才能走进“教师”这个职业的战壕而苦闷、发愁。终于在我初三时的某一天,班主任叫我去谈话说:“师范要招收音乐、美术培训班,参加了培训后就有报考有关专业的资格,每次培训名额有限。”受宠若惊的我竟不加思索地报了名,经过中考,我便与我的教师生涯结了缘。   工作之初,我被分在本县一个贫穷山区的不完全小
期刊
1. 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规律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运算、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他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2.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  2.1 符号思想。   符号表示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色,他能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政治课教师必须用新理念、新知识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式,激活教学,教活学生,努力让政治课变得有滋有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导入艺术和小结艺术。  1. 课堂导入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经过多少幼教专家的潜心研究,又经过了多少幼教工作者的亲身实践,从单科教学到综合课程再到五大领域,层次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丰富。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同,幼儿教育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园综合外地经验,结合我园实际,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网络”管理计划,以加强我园的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工作。  【关键词】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