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乃艰难之事也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振余Fu Zhenyu
  傅振余,又署傅振羽,1978年出生于安徽灵璧。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导师杨涛教授。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浙江大学马世晓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网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关注书家傅振羽,始于一段佳话。话说他某天写了一幅字,甚是不满,随手扔于角隅。一书友串门,云该作出色,他坚称乃写坏之物。书友将此作珍藏,半年之后示之,他一见大喜,云确为杰作。
  艺术家的自信固然必要,但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其自信走多远,其自疑也必定走多远。他一面相信自己是天才,一面担心自己毫无建树。他一面对作品很自恋,一面又生怕作品很不成熟,无法见人。这种复杂而又分裂的心理,值得从艺术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有一点不难认定:这表现了艺术家对艺术作品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
  傅振羽的认真态度,博得我的敬重。此后每见其作,我都多看几眼,慢慢地喜欢上了。
  其书出于“二王”,笔下兼有行云之飘逸,流水之恣肆。近看酣畅于怀,远观灵秀扑面。
  出于“二王”而又异于“二王”。其更多作品,灵秀其表,朴厚其里。卷面时有滞涩气息,从笔法到墨色,乃至篇章布局,常有艰难行进之感。其艺术目标、文化理想、道德追求,于此艰难行进中留下痕迹。其所求者,不在表象,而在蕴藉也。他书写佛经,书写儒典,笔触通向文化之魂,通向古人之大道。书写内容泄其天机,然其风格气息,泄其天机更为全面也。
  傅振羽自疑何以如此之盛,盖因其深知,书法的奥秘在书法之外,线条的价值在线条背后也。于是每臨纸笔,他即感沉重;每有作品,即虑大道大德未能寓入。在傅振羽身上,书法非潇洒之事,乃劳累之事,非光鲜之事,乃艰难之事也。此系大家之象乎?
其他文献
贺泽海  贺泽海,1935年生,合肥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和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副会长等职。自幼聪颖好学,工诗文,尤喜绘事。1957年师从画僧懒悟,入室聆教,潜心研习,深得懒师意趣。其心自清逸,性自敏慧,以画理参禅。近年参究黄宾虹山水笔墨意境,新作画风为之一变。隐于闹市,为人谦和,生活简朴而笔耕不辍。笔墨率意天成,渐有蜕变之象,为新安一脉添辉增彩。学养丰厚
内容提要:赵孟作为元代文人画领域最具标杆式、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才能及绘画理论不仅对当时书画界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绘画作品《双松平远图》作为“以书入画”等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的经典,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本文通过运用置陈布势、线条笔墨、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结合三种艺术表现形式来探析此幅作品的风格特色,从而感悟作品背后传达的人文价值和主题思想。  关
内容提要:清代是书法“书道中兴”的时代,清代碑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法代替的。清代有关“碑学”“帖学”的斗争此消彼长,从未断绝。碑学的产生本身就具有批判性,而其批判的对象正是帖学。它冲破传统帖学的理论体系,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帖学。  关键词:帖学;碑学;碑帖融合  一、碑学入书的审美前提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本身是为书写服务的。因此,宋至清代中叶,帖学因书写方便、使用范围广、利于
内容提要:清初画家王原祁在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画学龙脉说。他借鉴程朱理学的理气框架,建构了以气韵为体、气势为用的南宗画学理论体系。其中,宋元画学经典被视为气韵的具体化,而气韵之仁通过开合、起伏等法则生发为气势,形成画面的理性秩序,生成万物的形态情势。画学龙脉图像特征主要有:一是气韵本体之仁的生发性具体化为画面的气穴;二是气势之用在开合起伏中形成气脉走向,呈现为画面的条理脉络;三是画面
张廷波Zhang Tingbo  张廷波,1984年生于山东日照莒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东省青年画院画家,广州画院当代美术研究中心特聘画家。  在中国美术史学演进与绘画形态发
拾荒老人嗅着海的气息从内陆来到这座滨海小城时,发现这里无荒可拾。他身穿北方的夹袄,头戴西部的狐皮帽子,裹着南方的绑腿,古铜色的脸上收集了七十年的尘土和阳光。小城刚下过一场春雨,房屋和街道被洗得发亮,树枝上挂着新鲜的水滴。老人背着打满补丁的行囊,沿街走去,四处张望,看见不少废纸、塑料和瓶瓶罐罐,还看见一个比自己更年迈的同行在低头忙碌着。他感到亲切,便从裤腰带里拽出一只麻袋,跟在那人后面捡了起来。他越
期刊
内容提要:写意花鸟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造化自然、生命境界的呈现是花鸟画创作的精神旨归。笔墨图式是内涵的形式,是一种水墨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笔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其幽微的艺术境界与哲学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革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史上震古烁今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笔墨;意胜;意趣;造化;写意  中国画笔墨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