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阳的手工奶酪坊就在北京北边最大的社区——回龙观的一个小区里,门脸不大,位置也很僻静,如果没有人引领,我想很难找到。推开一扇窄窄的玻璃门,一股浓浓的奶香味扑面而来。没错,就是这里!这里就是北京唯一的一家法式手工奶酪店。作坊占地不大,大约有100 m2,一层是奶酪的生产车间,二层是休闲区。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和购买奶酪,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要上一杯羊奶咖啡和主人一起聊聊奶酪文化。
“我们去年年底才从回龙观的鑫地市场那边搬到这里,原来的小店不足80 m2,租下这个两层商铺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品尝和认识奶酪。”刚一见面,刘阳便充满信心地向我们介绍:“奶酪是10倍牛奶的精华,是人类浓缩优质的营养。我希望通过了解奶酪的文化和营养价值,能使更多的国人接受奶酪。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奶酪就能在中国打开市场。”
刘阳,北京人,布乐奶酪坊的店主,也是第一位在北京经营法式手工奶酪的中国人。他曾经是中关村科技园的一名工程师,在经历了四年工作之后,逐渐疲倦了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于是,选择了辞职,远渡法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可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放弃了四年苦读换来的企业管理和国际贸易双硕士学位,转而去了法国科西嘉岛上的一所农业高中里学习制作奶酪的技艺。谈起自己如何和奶酪结缘,刘阳说:“那是在法国上学时,有一次在自助餐会上尝到几种法国奶酪的滋味,而在此之前从没有尝到过纯正的法国奶酪。没想到第一次吃,就爱上这个被称为是“法国臭豆腐”的味道。后来,无意中又在法国邻居家中看到了手工奶酪发酵的奇妙过程,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奶酪……”

“开始,我跟着邻居学习制作奶酪,后来,邻居见我对奶酪如此痴迷,便鼓励我去法国的农业技校专门学习如何制作奶酪。”于是,刘阳选择了科西嘉的农业技校,开始和一群16岁的法国同学一起学习手工奶酪制作技艺。那年他31岁。
2007年冬天刘阳学成而归,回到北京开始筹办自己的奶酪坊。“起初,并不顺利,由于资金不足,另外,也不了解中国的市场和奶源,所以我不敢贸然开店。就先在家里的厨房做试验。但是,由于厨房里条件简陋,中式厨房的油烟又比较重,而奶酪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卫生条件,所以,开始试验时经常因为操作中卫生把控不当,奶酪里长出了杂菌。那一段日子相当的苦,每天一边做试验,一边上网向远在法国的老师求教。而且,还要打零工挣钱。为了找到更好的奶源,我几乎转遍了京郊各个奶场。后来终于在回龙观附近找到了一家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奶源,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把店选在回龙观鑫地市场的原因,为的就是靠近奶源,用最新鲜的奶做出最好吃的奶酪。”
除了创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对于刘阳来说,碰到的更大压力还是来自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出国苦读六年获得了双料硕士,到头来却做了个小作坊主?其实在我看来,在法国的6年,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不是文凭,而是做人、做事态度的改变:在法国的6年让我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轻松自在生活。”
从2007年年底回国,刘阳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钻研奶酪制作技术,并且,从头培育市场、积累客户。2008年、2009年刘阳在北京先后开了两场品尝会,他手工制作的奶酪得到了很多在京外国人的认可。于是,2009年2月,刘阳带着这些客户的鼓励和期待,开始筹备开店,同年5月布乐奶酪店正式营业。
从2007年到今天,8年过去了,刘阳依然在布乐这块奶酪上默默耕耘,潜心研发。如今布乐奶酪坊已从最初开业时的3种产品发展到16种,而且每一种奶酪不仅有牛奶的还对应有羊奶的。像刘阳这样能够制作这么多品种奶酪的手工奶酪坊,即便是在法国也是非常少见的。
在刘阳看来,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制作奶酪。他说:“从鲜奶到奶酪就是一个生命逐渐成熟的过程,就像一个少女从青涩到成熟,发酵成熟的奶酪就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魅力的女人,而后又逐渐衰老,甚至长褶皱。在整个发酵过程如果奶酪没有的得到细心的呵护,那么‘她’也会长杂菌,腐败变质,或者变干。”
所以,制作手工奶酪的过程也被刘阳比作是“和一个少女的初恋”。而刘阳自己恰恰就是那个不改初心,一心一意默默守候和悉心呵护“奶酪”的爱人。当然,付出总有回报,就在本期杂志截稿之时,我们欣闻刘阳的“北京蓝”和“牦牛奶酪”在法国举办的2015世界奶酪比赛中荣获金奖。

* 伙力是一个吃货的创意旅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吃货们不仅有机会参加当地美食高手组织的饭局,品尝各家的私房菜,而且还可以结识更多吃货朋友,一起分享人生,品味人间百态。
“我们去年年底才从回龙观的鑫地市场那边搬到这里,原来的小店不足80 m2,租下这个两层商铺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品尝和认识奶酪。”刚一见面,刘阳便充满信心地向我们介绍:“奶酪是10倍牛奶的精华,是人类浓缩优质的营养。我希望通过了解奶酪的文化和营养价值,能使更多的国人接受奶酪。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奶酪就能在中国打开市场。”
刘阳,北京人,布乐奶酪坊的店主,也是第一位在北京经营法式手工奶酪的中国人。他曾经是中关村科技园的一名工程师,在经历了四年工作之后,逐渐疲倦了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于是,选择了辞职,远渡法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可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放弃了四年苦读换来的企业管理和国际贸易双硕士学位,转而去了法国科西嘉岛上的一所农业高中里学习制作奶酪的技艺。谈起自己如何和奶酪结缘,刘阳说:“那是在法国上学时,有一次在自助餐会上尝到几种法国奶酪的滋味,而在此之前从没有尝到过纯正的法国奶酪。没想到第一次吃,就爱上这个被称为是“法国臭豆腐”的味道。后来,无意中又在法国邻居家中看到了手工奶酪发酵的奇妙过程,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奶酪……”

“开始,我跟着邻居学习制作奶酪,后来,邻居见我对奶酪如此痴迷,便鼓励我去法国的农业技校专门学习如何制作奶酪。”于是,刘阳选择了科西嘉的农业技校,开始和一群16岁的法国同学一起学习手工奶酪制作技艺。那年他31岁。
2007年冬天刘阳学成而归,回到北京开始筹办自己的奶酪坊。“起初,并不顺利,由于资金不足,另外,也不了解中国的市场和奶源,所以我不敢贸然开店。就先在家里的厨房做试验。但是,由于厨房里条件简陋,中式厨房的油烟又比较重,而奶酪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卫生条件,所以,开始试验时经常因为操作中卫生把控不当,奶酪里长出了杂菌。那一段日子相当的苦,每天一边做试验,一边上网向远在法国的老师求教。而且,还要打零工挣钱。为了找到更好的奶源,我几乎转遍了京郊各个奶场。后来终于在回龙观附近找到了一家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奶源,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把店选在回龙观鑫地市场的原因,为的就是靠近奶源,用最新鲜的奶做出最好吃的奶酪。”
除了创业中所遇到的困难,对于刘阳来说,碰到的更大压力还是来自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出国苦读六年获得了双料硕士,到头来却做了个小作坊主?其实在我看来,在法国的6年,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不是文凭,而是做人、做事态度的改变:在法国的6年让我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轻松自在生活。”
从2007年年底回国,刘阳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钻研奶酪制作技术,并且,从头培育市场、积累客户。2008年、2009年刘阳在北京先后开了两场品尝会,他手工制作的奶酪得到了很多在京外国人的认可。于是,2009年2月,刘阳带着这些客户的鼓励和期待,开始筹备开店,同年5月布乐奶酪店正式营业。
从2007年到今天,8年过去了,刘阳依然在布乐这块奶酪上默默耕耘,潜心研发。如今布乐奶酪坊已从最初开业时的3种产品发展到16种,而且每一种奶酪不仅有牛奶的还对应有羊奶的。像刘阳这样能够制作这么多品种奶酪的手工奶酪坊,即便是在法国也是非常少见的。
在刘阳看来,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制作奶酪。他说:“从鲜奶到奶酪就是一个生命逐渐成熟的过程,就像一个少女从青涩到成熟,发酵成熟的奶酪就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魅力的女人,而后又逐渐衰老,甚至长褶皱。在整个发酵过程如果奶酪没有的得到细心的呵护,那么‘她’也会长杂菌,腐败变质,或者变干。”
所以,制作手工奶酪的过程也被刘阳比作是“和一个少女的初恋”。而刘阳自己恰恰就是那个不改初心,一心一意默默守候和悉心呵护“奶酪”的爱人。当然,付出总有回报,就在本期杂志截稿之时,我们欣闻刘阳的“北京蓝”和“牦牛奶酪”在法国举办的2015世界奶酪比赛中荣获金奖。

* 伙力是一个吃货的创意旅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吃货们不仅有机会参加当地美食高手组织的饭局,品尝各家的私房菜,而且还可以结识更多吃货朋友,一起分享人生,品味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