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至2020年机器学习方法在重症医学领域应用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知识可视化分析探讨2010~2020年机器学习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机器学习方法在重症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国家、研究机构、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提取,并对该领域的合作关系以及热点、前沿话题进行探讨.结果 2010~2020年期间共检索出4889篇中文文献和8036篇英文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英文文献的作者、国家和机构研究主体分析中,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及发文量最大、H指数最高的作者均来自美国,而中国在此领域尚有明显差距.“危险因素(risk factor)”和“病死率(mortality)”分别是中英文文献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同时“危重症(critical illness)”在WOS中的突增年份从2018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并且该关键词在中文文献中突增年份持续最长,表明机器学习应用已成为当前重症医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在对WOS核心数据库的共被引共现网络聚类中,“脓毒症”和“机器学习”是最活跃的两个聚类.被引次数最高的2篇文献来自于“脓毒症”聚类,均与脓毒症的定义有关.在“机器学习”的聚类中,高被引文献集中在公开重症监护数据库-Ⅲ(medical information mark for intensive care-Ⅲ,MIMIC-Ⅲ)的分析,可见数据对机器学习应用于重症医学的重要性.结论 机器学习是重症医学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重点关键词为危重病病死率、危险因素和结局判断,脓毒症、谵妄、急性肾损伤和COVID-19等是最受关注的危重疾病.未来应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国内外学者的合作与交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胃节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远端胃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行胃节段切除术.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时间与方法在MOT、VIP、SS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保留髋关节对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各种保髋方法的有效性有诸多报道,但是关于保髋治疗股骨头坏死失败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临床常用的多种保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保髋治疗失败的因素进行总结,旨在探索正确的补救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术后残余分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功行介入封堵手术的患者76例,封堵后70例(92.1%)有残余分流,院内死亡15例,将其与存活病例进行差异性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出院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
目的 研究电击室颤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模型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97只雄性SD大鼠,经食道电击诱颤建立心脏骤停CPR模型.复苏后大鼠按存活72 h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CPR时间、使用肾上腺素剂量、按压初始心律、复苏后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结果 45只大鼠在复苏后72 h内死亡,52只存活.死亡组CPR时间明显长于存活组(233 s vs.119 s,P<0.05),且使用肾上腺素剂量也多于存活组(μg:9.1
表面肌电技术(sEMG)是客观反映人体肌肉活动的技术,由于其无创、实用及便捷的特性,在临床骨科中应用广泛.临床医师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值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sEMG在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等方面快速发展,应用前景广泛,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本文就表面肌电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拔管前腹内压变化值(ΔIAP)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入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且机械通气>24 h的患者188例.在拔除气管插管前30 min,通过导尿管与静脉连接管相连进行手工液柱测量由气道吸引诱导咳嗽而产生的ΔIAP.收集患者的拔管结局、疾病资料和预后情况.根据拔管结局分为拔管成功组(n=160)和拔管失败组(n=2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ΔIAP,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ΔIAP对拔管失败
目的 评价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联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在改善患者预后中的效果,以及定期监测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因心血管病再住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团队管理组,按照不同的策略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因心血管病再住院率和全因病死率;定期监测患者的NT-proBNP较基线NT-proBNP的增加值(△NT-proBNP),比较无事件患者和因心血管病再住院患者间△NT-proBNP.结果 团队管理组3个月内、
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的工作要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下简称“健康管理”)经费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医共体,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做实健康管理,从而达到“促使医保基金支出减少”的目的.医共体制度实施以来,各地都在就如何“做实健康管理、减少医保基金支出”方面积极探索.笔者通过调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认为,把握健康管理的角色定位是“做实健康管理”的基石,是医共体“医”“防”两轮行稳致远的保障.
期刊
在苏州吴江,有这么一位老院长,他一生都奉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担任乡镇卫生院长38年,退休后依然选择回到卫生院,返聘18年,坚持天天坐堂看病.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他还想着交纳党费.他就是青云卫生院创建人纪荣祥.
期刊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镇多措并举推行“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着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保障辖区老年人身体健康,用实际行动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收到积极成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