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树立科学的权力观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的权力观是指对权力的来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权力的性质有着准确的定位,对权力的运作有着正确的把握。本文拟从权力的本源、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的原因、途径和意义几个维度展开,剖析树立科学的权力观的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以期能够使领导干部更好的认识手中的权力,正确把握手中的权力,谨慎的运用手中的权力,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权力观;本源;科学
  权力观是为对权力的来源、性质以及权力如何运作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科学的权力观是指对权力的来源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权力的性质有着准确的定位,对权力的运作有着正确的把握。各级领导干部牢固确立科学的权力观,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让权力回归本源:对民众所赋权力要保持最大敬畏
  “权为民所赋”本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常识,2007年十七大报告也曾提出“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在“权为民所用”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强调“权为民所赋”,对权力正本清源,在当下的语境里,仍令人耳目一新,对权力场中的异化者则如当头棒喝。2011年4月11日,当时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提出“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这是继2010年9月1日首提“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后,习近平再次对权力来源这一现代政治的根本问题,做明确阐述。事实上,“我们的权力”,全部是人民给的;但人民并没有给予全部权力。这,恐怕便是对民众所赋权力要始终保持的最大“敬畏之心”。
  现在人们喜欢重弹契约论的老调———据说人们在自然状态中,互相争斗,没有秩序,最终一损俱损。于是订立契约,转让权利,组成国家。所以说,权力来自人民,这是不错的,但问题在于,人民让渡权利给国家(政府)时,保留了五项最重要的权利,这就是生命、自由、财产、平等和批评政府的权力。保留权利,是真正的天赋人权,是人民永不让渡的权力。这就是说,契约状态下,人民只让渡了一部分权利组成国家,最重要的权力仍然保留在自己手中而丝毫没有转让———我们说责任政府,是指权力来自人民,说有限权力,更是说人民并未转让全部权力。
  二、树立科学的权力观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对于提升领导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乃至最终落实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具体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提升领导能力
  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干部才能知道权力是有界限的,用不好是可以枯竭的,而要想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人民群众才会把权力不断的委托让渡给执行者,权力的源头才不会干涸。我们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才会想方设法处理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各种纠纷、各种矛盾、各种困难,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有了人民大众的支持才能够做到政令畅通,从而提高执政效率,形成一个权力运行的良性的循环。
  (二)巩固执政地位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就有如何执掌政权的问题,有谁来掌权的问题,传统的打天下坐天下的权力思想已经式微,成为昨日黄花,新的现实,要求中共要以执政党的理性思维来审视政权的运行,破除传统权力运行的神秘主义——权力运行的祛魅,遵从执政党权力运行的普世规则。新形势下执政地位的巩固,要靠执政合法性的增强,执政绩效的提高。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不仅能促进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还能密切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增强执政的合法性。
  (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权力的运行的最终着眼点是人民的利益的最大化,而领导能力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最终也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是直接的政治问题,也是间接的经济问题。因为,权力的执行与运用,本身属于直接的政治问题,但大多数时候又和经济问题密切相关,良好的权力的把握和运行,就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政治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也是间接的经济问题。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良好的政治环境必定会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良好的政治环境的产生有赖于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的树立。
  三、树立科学的权力观的途径
  权力观源于世界观,树立科学的权力观,首先要端正世界观,再者要有良好的党性修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内在的党性素养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此外,从外部原因的角度看,良好的制度也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的重要外部保障。
  (一)端正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管总的。领导干部只有把眼光放远,把利益摆正,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现实要求,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推动着。因此,每位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世界观的问题,在世界观上,要高于一般群众标准,只有在这个逻辑前提下,才能保证有一个科学的权力观,才能使树立的权力观是为民服务的,是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也即是科学的权力观。
  (二)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即是党的阶级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好坏,是正确权力观形成的根本保障。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内涵更为丰富,党性特征更为鲜明。首先就是宗旨性修养。要明确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是先进性修养,在战争年代,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为谁打仗为谁抗抢上,不怕牺牲的精神上;和平年代,党员干部良好的党性修养主要表现在为谁掌权、为谁服务上以及怎样掌权、怎样服务上,具体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上。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在党性修养上要过这个坎,否则永远不会有良好的党性修养。
  (三)加强教育学习
  党的知识的素养也是正确权力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干部的党的知识素养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对党的知识学习的自觉性,把学习党的历史和党的自身建设的知识作为提升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渠道;另一反面,各级党的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轮训和培训。充分发挥党校和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向各级党员干部灌输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党的理论素养。
  (四)完善制度体制
  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员干部用权的制度保障和制度监督,对于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用权,除了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思想教育等“软件”外,同时还要用外在的刚性的制度——“硬件”,进行规范党内权力的正确运行。首先要理顺权力的授受关系,健全权力的授权机制,使每一项权力的授予,都必须合理、合法、科学,通过这样的制度厘清权力的界限和责任,使行使权力的主体,不但有权而且有责,从而在权力的输出的源头上体现出权责并重,使每一位手中有权的人都有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敢、不能去滥用权力,对权力有一种敬畏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权力观对领导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用权的量化标准,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观评价有规范的现实标准依据。
其他文献
【摘 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为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推进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把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好、维护好、发展好,努力建设和谐新村,合
期刊
【摘 要】网购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通过网购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满足和物质需求,也有部分大学生对网购持疑虑、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对大学生网购的心理优势和心理劣势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网购的心态,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健康网购,避免盲目网络消费和上当受骗,保证大学生活健康、有序、快乐地度过。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心理优势;心理劣势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宅,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几乎吃
期刊
【摘 要】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科学化发展以来,企业面临着新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企业的政工队伍也有了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应当针对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思考怎样改进企业政工的队伍,才能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政工队伍;素质;企业建设  一、企业政工队伍的素质要求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着新的高潮发展,在这个时期内,我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持我国可持续发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结合人才培养定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综合素养。本文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内容、教学组织和实施、考核方式的转变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一、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实训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
期刊
【摘 要】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整套以严格的计划经济模式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一元化价值观。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也开始发生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十八大报告提出二十四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各个层面代表了整个社会、国家、民族普遍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也应该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几个层面着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社团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进行环境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高职教育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在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加强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期刊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新形势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必须不断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我市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突出表现
期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在新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兴陇的重大决策,是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是培养锻炼干部、转变机关作风的有效途径。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对双联行动更加充满期待,对深化双联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要求。“为了巩固和扩大双联行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双联行动持续、深入、健康开展,突出扶贫攻坚措施,省委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深化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深化环保领域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累积性环境健康事件频发期,而一些环境治理方面的法规又相对滞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形成,面临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环境治理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摘 要】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推进工作中五大重点人群之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科普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惠农兴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民科学素质;农村科普;对策研究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科学素质纲要》,明确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