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帮刺杀希特勒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特勒的排犹不仅引发了在德犹太人对他的痛恨,也激起了万里之外在美国纽约犹太黑帮的愤怒。占据美国半壁黑社会江山的犹太人,为了报复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暴虐,私下里制定了刺杀希特勒计划。
  
  信号
  
  1933年3月23日,—封收件人为“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的信引起了德国政府的强烈关注。信的内容如下:
  你好:
  我曾经呼吁罗斯福总统就贵国政府公开迫害犹太人一事提出抗议,并强烈希望贵国立即结束这种残酷迫害行为。但是罗斯福总统没有给我答复,我因此通知您,我将会去德国刺杀希特勒。
  你真诚的朋友丹尼尔·斯特恩
  德国大使收到了这封信后通知了本国政府,而德国外交部立即要求美国彻查此事。这封信最后被转交到了美国司法部长霍默·卡明斯的手里,当时罗斯福总统上台才两周,美利坚这艘大船正在经济危机的风暴中颠簸。一听说美国公民要暗杀德国领导人,美国当局非常紧张,生怕造成国际纠纷,弄糟了德美关系。在美国上层的授意下,司法部长被勒令破获这起可能发生的跨国犯罪案。
  
  美国黑帮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魏玛共和国总理,这本是世界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大事,但整个国际社会除了法国表现出严重不安外,远在大洋另一侧的美国对此显得漠不关心。当时美国人只有两件事揣在心里:一是经济萧条,二是黑帮犯罪。司法部长卡明斯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有组织的犯罪。
  19世纪中期,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城市酒馆的日益增多,酗酒人随处可见,饮酒的危害性逐渐凸显。“清教徒”们与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法学家、社会学家倍感焦虑,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1919年,美国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规定除医学用途外,禁止一切制造,贩卖和运输含酒精饮料的行为,此项禁令在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美国政府这一禁酒令竟然激活了大批黑帮组织。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干起了贩卖私酒的行当。芝加哥黑帮教父阿尔·卡彭(AI capone)的酿酒厂,每日贩卖啤酒所得的利润高达5000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而贩酒的黑市上也聚集了大量的杀人越货的亡命徒。当时的美国黑帮横行,爱尔兰裔、意大利裔和犹太裔三分天下,尤其是意大利黑帮以好勇斗狠著称,阿尔·卡彭曾在10个月内连续干掉了322个对手。
  1924年2月14日,一个充满着玫瑰花香和情人热吻的日子。下午4点,卡彭和他的手下身着警服,冲进一座汽车房。一阵疯狂扫射后,里面的14人当场毙命,包括控制城北的教父“甲壳虫”莫兰。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又一个的对手死在卡彭枪下。卡彭后来由于嫖妓没带安全套,染上了梅毒而死,他留给黑手党的一大训示是:“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
  但要论在黑社会的影响,阿尔·卡彭却远逊于他的表哥拉基·卢西安诺(Lucky Luciano)。卢西安诺号称意大利“黑手党之祖”,电影《教父》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时代》杂志和美国有线广播网曾经联合评出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行业奠基人”中,卢西安诺作为“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排在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之前。
  卢西安诺和阿尔·卡彭是表兄弟,但他更善于动脑子。如果说卡彭是一个身先士卒的战地指挥官的话,那卢西安诺就是一位职业犯罪经纪人。
  1932年,卢西安诺设宴招待黑帮大佬马塞利亚。席间,卢西安诺“适时”地去了趟洗手间,回来后发现马塞利亚已被人乱枪打死。卢西安诺叫来警察,并解释说,他没看见谁杀了马塞利亚,谋杀发生时他在厕所撒尿。“我每次撒尿的时间都很长”,卢西安诺的这句话成为次日《纽约时报》的头条。1933年,卢西安诺集合全美国24大黑帮,主持召开美国第一届黑手党全国代表大会,奠定美国黑手党此后50年繁荣。
  卢西安诺的最佳搭档就是犹太人迈耶·兰斯基(MeyerLansky)。兰斯基,1.62米的个头,瘦小的体格、褐色的头发,脸上却挂着一副与身材不相符的表情,“我比那个侏儒要高点,”卢西安诺毫不隐讳谈及自己对兰斯基的第一印象,“但是他看着我眼皮都不眨一下,脸上一股凶悍之气,一开口就是‘我操’。”这是两位黑社会大佬的第一次相见,兰基斯成了卢西安诺帝国的关键人物。
  1933年,卢西安诺被政府抓住把柄,以操纵卖淫罪判了30年徒刑,这是对纽约黑帮的一次沉重打击。兰基斯去监狱里看望了卢西安诺,得到“把事业接下去”的指示。从此兰基斯成了纽约黑帮的大佬。
  就在意大利黑帮一统天下的时候,德国的希特勒也开始了一统天下的美梦,1933年,希特勒当上总理后,开始排犹。德国政府宣布禁止犹太人经商、从军和担任公职,纳粹党徒公然骚扰犹太人商店、侮辱犹太人。犹太人纷纷逃亡国外,尤其是美国。而在逃亡的犹太人的口耳相传中,希特勒成了犹太民族的公敌,一些犹太籍黑帮大佬坐不住了。1933年早春,纽约黑道江湖上开始传出刺杀希特勒的计划。
  
  FBI全国大搜捕
  
  司法部部长卡明斯接到上级指令后,马上想起了埃德加-胡佛(J.Edgar Hoover)。胡佛时任司法部调查局主任,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在30年代以几场漂亮的反黑战提高了调查局的地位。1935年,调查局正式改名为联邦调查局(FBI)。随后的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16位总检察官,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胡佛。
  卡明斯命令胡佛必须在半年之内找到那封恐吓信的主人——丹尼尔·斯特恩。1933年春天,胡佛亲自领导的“G行动小组”开始了全国大搜捕。
  很快,芝加哥调查分局传来一条重要线索。一位告密者说他听到一个叫丹尼尔·斯特恩的人扬言要刺杀希特勒,这个斯特恩刚刚从芝加哥搬到了费城,这正是那封恐吓信的投寄地址,费城的探员开始全城查找电话纪录,但是一点进展也没有。
  “G行动小组”没有泄气,他们找来了美国犹太黑帮的几大头目,兰基斯、霍夫、西格尔——问话,但这些人都一口咬定,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也没有听说过斯特恩这个名字。令行动小组不满的是,有些黑帮大佬在听说有人要干希特勒一票后,满脸惊喜:“他妈的,谁想出了这个天才的主意。”
  1933年4月,美国司法部又收到了德国大使转来的一封信,但这次不是恐吓,那是一封日期为“4月21”日、邮戳来自“纽约高桥车站”的信,信中说:“我听到了几个纽约犹太^的谈话,获悉+暗杀希特勒的计划正在实行中,一名年轻^的美国人已经被选中执行此次行动,犹太人都在为这样的计划而欢呼。”信件后还署了名“博达哥”。随这封信送到司法部的还有德国大使的亲笔纸条:“如果此事能够亲自处理则至为盼望”。
  调查局局长胡佛动员了华盛顿的所有探员,从7月18日到23日,探员们翻遍了城市的通讯录、电话簿和邮政纪录。但很可惜,光凭“博达哥”这个名字实在是大海捞针。
  4月24日,调查局收到了一封寄自亚利桑那州凤凰 城的信,报告此事的是一位工程师,曾经在军队服过役,以上校军衔退役。他说在圣卡洛斯市(属于亚利桑那州)拜访一位朋友时,住在一家旅馆里,他偷听到隔壁几个犹太人很大的声音,“一个声音说,希特勒不会在世多久了。一帮在纽约的犹太人已经派了一个人去德国暗杀希特勒。”另一个发言人还提及到了刺客要乘坐的德国轮船的名字。据告密者透露,暗杀定于“1933年5月到9月间,希特勒或者被毒死或者被枪杀。”
  听到这些骇人的言语后,上校立即密切留意着隔壁房间的举动,一会儿,从隔壁房间里走出两位矮胖的,年纪大约50岁的男人。等这两人一离开,上校立即找到旅馆的服务生,打听到了他们的名字。就在这位上校给司法部发出告密信时,他突然呆住了,因为他已经把这两个犹太人以及轮船的名字忘得干干净净。
  探员们不得不对住在这个旅馆的人展开大调查,但没有人能够回忆起哪怕一点关于那两个矮胖男子的信息。探员们翻阅了旅馆的客人名录,查阅了每一个疑似犹太人的信息,他们能做的不过是把这些可疑的名字传到了华盛顿总部。
  
  谁是刺客?
  
  这条最重要的线索断了。1933年9月2日,调查局特别探员布兰特雷提交了一份最终报告给胡佛,报告说,一切暗杀线索“完全得不到更确切的证据”。因此,“这个案子将被封存。”看起来黑帮暗杀希特勒的计划将永远沉落历史长河了。
  但特拉维夫犹太史专家罗伯特·洛克威(Robert Rockaway)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些故事,1988年,他终于找到了曾经参与此事的神秘人物——亚伯·道奇·戈德堡。
  戈德堡住在以色列的荷兹利亚,这是一个富裕的滨海区。他已经80多岁了,一头稀疏的灰白头发,褐色的眼睛似乎总是眯着,在他的讲述中,刺杀希特勒的迷雾渐渐展开:
  戈德堡曾经是一个纽约犹太黑帮中的成员,他成长于纽约无产阶级聚集地——下东区,中学没毕业就开始混社会,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杀手。20世纪30年代早期,他成了兰斯基的一名手下。
  当时美国的黑帮存在谋杀集团,绝大部分是由犹太人和意大利人职业杀手组成的,他们是移民的第一代后人,在幕后匿名活动。这个杀手集团由卢西安诺和兰斯基操纵,每份谋杀命令必须经过黑帮大佬的集体同意。当时,谋杀令规定,禁止谋杀治安人员和记者,杀手也不为平民服务。30年代仅在纽约就至少有300起谋杀疑为那些杀手所做,“发现目标、杀死他,然后拿钱走人”这是当时杀手遵循的规矩。
  1933年早春,一些犹太黑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刺杀希特勒,并建议派一个杀手小组去完成,其中包括戈德堡。但戈德堡不太愿意离开美国,于是他就寻求大佬兰基斯的建议,兰基斯将刺杀计划简要地描述了一下,并且信心百倍地告诉戈德堡,不要担心,德国内部有人接应你。兰基斯许诺给每位杀手2500美元犒劳(相当于现在的25万美元)。兰基斯给每个人预定了一张去比利时的单程机票,他们都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兰基斯都不希望他们回来。
  确实,在黑帮内找几个杀手容易,但要找到可暗杀希特勒的人却很难。选中的枪手必须要熟悉德国风俗,成事后,他还得安排自己如何逃出生天。正因为这件事情很棘手,黑帮挑选人也很慎重。
  就在计划步步推进的时候,暗杀希特勒的风声开始走漏,司法部嗅到了气味,引来了胡佛。调查局一边在各大城市调查杀手,一边派出人马盯住犹太黑帮,兰基斯被传唤了几次。正是胡佛的“打草惊蛇”之计使得兰斯基不敢贸然采取行动,暗杀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1993年,曾经参与暗杀计划的戈德堡去世,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了解刺杀详情的人也走了。犹太黑帮刺杀希特勒的故事终最后沉寂下来,它的一些文字纪录却留在了FBI的档案局里,档案号为65-53615,档案上写着:“阿道夫·希特勒”。
其他文献
李思达是标准的科班出身,高考前南方航空公司到他所在的学校招飞行员,他报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考试。结果从体检、政审到最后的文化课,一路顺风直达目的地。"记得当时南航招
期刊
一个女孩子漂亮不稀奇,一个女孩子有才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她才貌双全。张菁就是这样一名才女兼美女,这几乎就是东航安徽分公司乘务队人所皆知的事实。飞行了七年,张菁在大大小小的
我进监狱第二年,和其他一些犯人一起被转移到河北省石家庄附近的冀县。在冀县监狱最宝贵的是我们做为犯人所有的那点自由,那比在北京要多一些。
期刊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被问及"如果能重来一次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的时候,他回答道:"我会喝更多的香槟。"这句话道出了经济学的独特魅力,经济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这其实也是《
期刊
柏林是我留学热的最后归宿,是我旧生命的结束,是我新生命的开始。在我眼中,柏林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地方。经过长途劳顿,跋山涉水,我终于来到了。我心里的感觉是异常复杂的,既有
期刊
【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最能形容动感的含义,动感元素在每个细微之处体现,在每个时刻展现,在每个场合灵现,动感而不张扬,出众而不奢华。青春的涌现,生命的代表,在潺潺的时
佛经文献中关于舍利的记载,在现代人看来,渐已成为一种传说。而法门寺塔内的佛指舍利,这枚释迦牟尼入灭后遗世的一节指骨,在1100年后,却用它的存在证明了这个传说的神秘起源
期刊
2008年一季度,Cessna飞机公司陆续交付了2架奖状XLS中型公务机给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这两架飞机将在改装厂加装校验设备后,飞回中国,加入到中国民航校验飞机机队中,为保障
【正】太湖,三万六千顷,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她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之美誉。
一直以来,外籍空乘的启用都被认为是中国航空公司的"形象工程",实在的说法是:他们可以在航线上为外籍人士提供更具亲和力的本土化服务。保持本土的风情,却要适应异乡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