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草原来

来源 :青海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青南牧区一个地地道道的牧民家庭,自6岁开始我就能帮妈妈照看弟弟妹妹们,揽牛粪等一般小家务活都不在话下。在儿时记忆中大人们总忙个不停,我爸爸有时在外面赶马车拉运东西,很多天回不了家,回家就又要去放生产队的马群漫山遍野地跑呀跑的。妈妈也每天都起早贪黑地挤牛奶、打酥油、磨炒面、参加会议等,每天的日子好像在同一个轨道里不变地重复着,几乎没有闲暇搭理自己的孩子们,所以家里的重任自然就落到我这老大身上了。
  1977年春天,在奶奶的极力支持和自己的强烈要求下,爸爸不得不把我送到智后茂乡小学读书,我上学的事似乎破坏了村里潜在的某些封建规矩,大人们都对我议论纷纷,过来劝说我父母不让我上学,有的摇着头说:“大姑娘走了,你们失去了一个帮手,太可惜!”有的说:“女子有才有啥用?还是别让她上学为好。”村里人噩梦般的言语和妈妈难舍的泪水无论多么刺痛我幼小的心灵,始终没能磨灭我上学的决心。
  读县民族中学那年秋天,十世班禅大师到我们家乡视察工作,轰动了整个河曲草原。慈祥的大师在县民族中学师生大会上,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要报效祖国,他的期望和谆谆教诲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耳旁。
  1986年,我再一次违背妈妈的意愿,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那时草场早已承包到户,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牧区上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忽然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青南大地,一切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学里,有幸接触到了藏族传统文学理论和国内外经典之作,且閱读了诸多世界名著。1987年我的处女作发表在《西藏文艺》上,至今还记得看到样刊和稿费的我热泪盈眶的模样。回到家乡工作后,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无论来自社会、家庭、事业的困难和压力有多大,都始终没能让我放弃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我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茁壮成长的,在文学的世界中找到自我,我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愿我们的文艺事业从“高原”奔向“高峰”!
其他文献
窗外是年轻人的夏季。热气腾腾的背影,在宽大的马路上,出现或者消失。是时代的金属。明光铮亮的发着烫。各种各样的打拼,使得莫测的优胜,能获得一次次的分明。我喜欢。我在他们的眺望,可能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时节。而总有一些生活是窗内的。如是文学创作的具体过程,要把慎重思考和展开想象的结果,详尽地记写下来。  这样的辛勤劳作,我进行了40年。没有人说我将成为文坛上最享盛名的作家,我的作品将流传于世。可我倾心文学
期刊
我为自己庆幸,在白发苍苍的耄耋之年,欣逢盛世,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望来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40年,躬耕于文学田野,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稼穑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也有苦涩烦恼;40年,坚守初衷,自我激励,砥砺前行,未敢稍怠。这40年,刻骨铭心,刻骨铭心啊!  记忆犹新的是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最初年代,身为主编肩负重任,我坐不住了,《青海湖》一班人马坐不住了。连续开了几天的会,热火朝天地讨论改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这一代中年人欣逢盛世,可以实现过去无法完成的夙愿。有次故乡的同学聚会,大家问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说:“出国旅游,看看外面的精彩,瞧瞧世界的奇妙!”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的梦想一步步得到实现。先是在缅甸、越南、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周边国家转悠,重庆直辖后,国际航线一年年增加,旅行社如雨后春笋,随处都有,办理手续也十分便捷,可以走出亚洲,遍游世界了。2004年
期刊
岁末年初的这段时间,一部名为《芳华》的电影占据了国内各大影院的多半座位,这里且不去谈影片承载的意蕴,它的另一种魅力在于,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芳华情怀。  197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步入了新的时代。刚刚高中毕业的我,幸运地赶上了全国恢复高考,因而我的芳华岁月是从书香四溢的大学校园开始的。那一年的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大学同班同学,就汇集了来自社会的各种角色,年
期刊
计算练习,作为计算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之一,是训练学生计算技能、培养学生数 学感 觉、锤 炼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人本教学理念的缺失,“计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KAI1/CD82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