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情深写人生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淄博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展脉络,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淄博的特色产业,而其中的刻瓷艺术,更是具有鲜明的淄博地域性特色的代表工艺。在这个陶瓷艺术大师林立、艺术底蕴深厚的北方瓷都,宋建民大师以其独特艺术创作风格——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享誉淄博陶瓷界,得到许多前辈大师陶艺家的好评。酣畅淋漓的水墨大写意彩绘洒脱飘逸,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创作激情,而栩栩如生的工虫重彩刻瓷,又如点睛之笔,聚万仞于一点,使酣畅淋漓、洒脱飘逸的水墨大写意之气,收于一点。艺术创作之意趣,正在于此。
  初见宋建民,他那温文儒雅的气质和周身浓郁的艺术气息,恰似一幅传统而又快意的水墨画,清新自然而富有生气。宋建民老师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攻艺术创意方法与艺术理论哲学研究,艺术实践创作经验丰富。他总是把抽象的艺术哲学概念,通过现实客观的比喻,使你茅塞顿开,很清晰地明白抽象的艺术哲学概念。在技术、工艺、艺术相互关系与区别中,宋老师重点谈了三者之间的区别:“技术工艺是操作层面的事,是技不是艺,因为它不作用在意识领域。艺术首先是思维意识的活动,然后通过技术工艺表达出来。艺术重思维意识的表达。”毕业后宋老师一直在山东轻工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是淄博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副教授,专业带头人,是国家教委,人力社保部颁发证书的教学与实践双师型人才。工作教学之余,宋建民大师多从事绘画陶艺创作,近两年来致力于水墨清韵彩绘与工虫重彩刻瓷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创作出了多件高品质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品。其中水墨清韵刻瓷作品《听秋》获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鲁王工坊杯》金奖,水墨清韵刻瓷作品《望秋》获2014年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花冠杯”金奖。
  宋建民老师表示,他对陶瓷和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无以言表,对其探索和创新的步伐永不止步,每创作一件作品,都会融入他最大的热情。因此欣赏宋老师每一件作品,都能感受到来自他自身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富有无限的灵动的美感。在创作并完善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创作中,宋建民老师沉醉其中,潜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宋老师坦言,万事开头难,一墨一彩,一工一写是自己立足淄博传统刻瓷艺术与彩绘工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但是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具备独特的艺术性,就必须始终不停的进行创新,在不断的洗练和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使每一件作品都经得起推敲。宋老师的创作始终遵循率意清新的写意与严谨精细的工笔重彩表现风格,适当进行艺术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在创作中保持率真、洒脱、的创作真性情,在表现写意水墨效果与重彩工虫刻瓷结合上获得了雅俗共赏,相对完美的艺术形式。
  由具象到写意,由生涩到熟练,宋老师的作品源于生活,取于自然,同时又充满自己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正如采访中宋老师常说的那样,“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定要高于生活” 。纵观 宋老师的作品,有清新自然的荷塘一隅,有精巧鲜丽的工虫,可称得上雅俗共赏,一得天工。
  观宋建民老师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即时性创作,难以被模仿复制。因为宋老师的创作是在自己常年艺术修养基础上,即时发挥一蹴而就。艺术修养,品位境界的形成,需要一个艰难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一时而就。
  在一个大的构思意向下,根据初步的造型、便开始作品艺术进行创作,这种脱离呆板纸稿的原创作品必然独一无二,就算复制临摹,也无法对率性洒脱写意风格,进行艺术的复制。再加上宋老师在创作时,不仅投注了自己的感情,也将自己多年的艺术修养融汇到作品中,每一道线条的走向,每一处落笔,都充满了艺术的灵动和鲜活,没有多少年手上功夫是很难达到这种艺术表现力的;这大大的区别于其他陶瓷艺术作品重工艺特性。
  流畅而自然的线条变化、清新的水墨表现和重彩工虫刻画相呼应、不同于一般工艺制品的艺术感、清新雅致的文人气息,均是欣赏宋建民老师作品所能得到的艺术感受。正如作品《晴秋》表现下的秋日荷塘风尚,简约明了清新自然,一隅的荷塘传送着亘古的寂寥之声,散漫着旷古之幽情。传承着生命的过去与未来,令人萌发对生命的眷恋之情。洒脱简约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的想象。
  宋建民老师常说“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完善,都是在对作品的不断创作中逐步形成的。不断尝试是保持作品常新、艺术常青的唯一道路。只有在不断尝试创作中,才能体会到艺术品质更深的内涵,只有不断学习吸纳,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具魅力,使我们的艺术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宋建民老师的作品,雅致、率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学院派艺术风尚,典雅大气,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艺术品鉴及收藏价值,其匠心独具的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独具开创性,未来也必将成为淄博陶瓷艺术创作的一张名片,原创新风中的代表。这种原创艺术表现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宋老师独具匠心的艺术收获,也是淄博刻瓷艺术的升华的一次积累。期待宋老师水墨清韵工虫重彩刻瓷,淄博第一人这张艺术名片更具风采。
其他文献
在中国,说到“施恭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说到“上好佳”,却无人不晓。  在最新公布的胡润2015全球华人富豪榜上,74岁的上好佳集团荣誉董事长施恭旗(Carlos Chan)以40亿财富登榜。他将“上好佳”产品成功引进中国,并打入东南亚国家。因为“上好佳”的产品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他也被菲律宾人亲切地称为“Mr. Oishi”(上好佳先生)。  他是如此低调谦和,以至于多少年来,直至现
期刊
编者:农历猴年已在不远处,说到猴,大家都会联想到孙悟空,而说到孙悟空,总有一个名字绕不开,那就是六小龄童。在许多人心里,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就是唯一的美猴王。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但很多人称呼他为“六老师”,始于误会,而盛于尊敬。  经常有人突然认出了他,兴奋之余连提问都变得逻辑混乱:“你不就是演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吗?”  角色和他本人融为一体,在大众认同当中再也不能剥离,在中国很难找出第二个这
期刊
亲爱的年轻人:  这两年,我一直非常感恩,也特别幸运的是2015年我的身体能够好起来,能够有机会回到我最热爱的工作中,所以从年初在医生的许可下,逐渐恢复工作开始,我一方面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一方面也时时提醒自己要保持好的心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家人的健康。  回顾这一年,各方面的平衡做得不错。新的一年,一方面,我希望让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真心爱他们、关注和陪伴他们;另一方面,继续在我热爱的工
期刊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位封留侯,史称“谋圣”。关于张良故里,《史记·留侯传》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史记》语言简洁,给后世研究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和争论的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社会动荡与文化流失,因此,争论颇多。  寻找历史名人故里、找寻祖先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寻觅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形式。历代文人雅士,姓氏家族在对祖先生
期刊
禹州西南25里,有中州名镇——张得,秦汉之际,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此人姓张,名良,字子房。他博浪一椎,惊天动地;鸿门一宴,千古传说;他辅佐刘邦,建立大汉四百年基业,人称“帝王之师”;他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世人尊其为“谋圣”。张良为汉朝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被封为留侯,故张得乃“留侯故里”是也。  出张得寨西行里许,有河名曰父城河,河北岸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千年古
期刊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张良是我国古时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也是一位被尊奉为神仙一样的圣人。关于他的事迹,除见之于《史记·留侯世家》外,其他的经典著述不胜枚举。今中华张氏的大多数宗谱均以留侯张良为开基祖。其实,中国的张姓,并非源自一脉,另外也有“赐姓”和外姓改姓张者。如三国时,诸葛亮就曾赐南蛮酋长龙佑那为张姓;明朝时朱棣曾赐蒙古族将领伯颜帖木儿为张姓。因为各种原因从别的改姓而来的在史籍中也
期刊
在2016年的3·15晚会上,曝光“饿了么”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172310批次食品样品,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5541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8%。而在2016年3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在新西兰惠灵顿读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期间,他天天“护送”太太到惠灵顿附近的小城上班,然后就在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忙活论文,人送外号“社区图书馆小王子”。  一天,他约我见面,发来个地址。我按图索骥,来到一处面积不大、人却不少的社区图书馆。一时找不到他,就顺手从书架上翻出一本介绍赛马饲养的书看了起来。书的内容有些无趣,我看得索然无味。一位管理员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我身边,热情地拉着我到另一边的书
期刊
冯邦老先生的《中华冯氏史典》近期出版面世了。该书分上下两卷,计70多万字。2009年,他曾出版过《中华冯史文典》。如果说《文典》是冯老抢救中华冯氏历史文化的奠基之作,《史典》则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充实调整,删冗削繁,去疑存真,结集出版的更为充实完整的中华冯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两典”的相继出版,为抢救冯氏历史开辟了先河。“冯史文典”与“冯氏史典”,书名的一字之变,使“史”的主体内容一下子凸显了
期刊
田景宇,男,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书法家,现任河南省人大书画协会理事、郑州三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名誉院长、中华王氏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田景宇先生15岁跟随武术大师苑和平学习长拳门功夫,13岁拜刘殿荣(华士魁体)为师,擅长楷书、行书、行草、草书等,在书法界颇有名气。30多年来,上千次参加书法界组织的笔会、年会、书展等活动,积累了许多书法经验,撰写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文章,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