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远古村古风浓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南怀化城区北郊的大山深处,坐落着一个山抱水环的传统古村落——尽远古村。古村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建筑造型美观、雕饰精美,为典型的湘西南传统建筑风格,不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历史人文内涵丰富。
  苦读书 勤耕田
  “尽远”村得名于古村陈姓先人陈启济。元末古村先人陈启济为避战乱,带领族人从祖居地江西远迁怀化。到了走马田、团山一带,见山峦叠翠,荩草幽幽,风景特好,就在此安家落户。陈启济带领族人在村口修建了一口三角形水塘,跨溪砌就三拱石桥,沿溪凿做了九个二百余斤重的岩石,拦在溪水中以引水灌溉农田,建造了“伏三丘,肥三丘,瘦三丘”的水利设施。并作诗:“荩草婷婷茂似春,源水泱泱碧如蓝。”尽远,原来是“荩源”的语音演变。
  古村先人把“苦读书,勤耕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世世代代激励着古村后人。他们尊师重教,崇德尚义,勤劳务实,“读正书、交正士、习正业”。
  现在尽远村28号,遗存一幢木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物不用一钉一铆,虽然经过了近百年风雨洗礼,仍可以看出它那磅礴的气势,这就是古村的第一座新式学校——行义学校。整幢建筑分上下两层,宽10米,长32米,一层为学生生活和活动用,二楼供教学用。上世纪初,陈氏子孙陈方谁远渡重洋,留学日本,学成归来,一心想报效祖国,曾立志报名参军,在军阀陈汗章手下带兵打仗。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首都由南京迁往大后方重庆。陈方谁想,国破山河在,只有创办教育,才能振兴中华民族。他毅然弃军从教,在家人的支持下,陈方谁聘请了流亡到怀化的8名大学生担任教师,以其曾祖陈行义的名字开办行义学校。行义学校由陈方谁担任校长,学校面向周边地区开放,不分地域、不管姓氏、不论贫富,凡适龄孩子愿意来读书,都可以来免费就读。学校开设国文、算术、常识、图画、唱歌、体育等课程。行义学校一改当地私塾点学制教学为现代班级教学,全校师生周一集中开会,校长报告本周要办的重大事件,周六集中开周会,举行讲故事、猜谜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等活动。年轻大学生教师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会唱会弹琴,说的普通话,教授新知识,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启迪了他们的智慧。闲暇时,他们教学生演唱当时的爱国歌曲,如《松花江上》《打倒列强》《大刀进行曲》等,启蒙学生们的革命思想。陈方谁告诫村民不要去当土匪,要把孩子送学校读书。每学期期末,学校奖励前三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每人银圆两元(当时一元银圆可以买300斤稻谷)。从此,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了,古村后代子孙人才辈出。近代来,古村涌现出了出国留学的陈祖汉等3人、民国大学的陈方轩、黄浦军校的陈方前、武汉大学的陈全文等杰出代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怀化鹤城教育行业的陈氏子孙就有30多人。
  俩母园 孝悌传
  尽远先人在古训里要求后辈做到“孝、悌、慈、顺、忍”。“孝”,即对长辈要孝;“悌”,兄弟姊妹间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慈”,对子女要慈爱;“顺”,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忍”,要学会忍让。流传下来的孝道文化,影响着陈氏后人,规范着他们的行为。当地人常言道:陈氏子孙多孝儿。
  清代村里陈祖汉有两个母亲,他的父亲陈尊莲的兄长陈尊福没有生育过男孩子。陈尊莲兄弟俩去世后,陈祖汉将伯母接到自己家里赡养。为了孝敬母亲和伯母两位老人,陈祖汉修了座花园,取名叫俩母园,表示不忘两位母亲的恩德,并常伴随两位母亲在花园里赏花看戏。
  花园占地近两亩,依山傍水,建有一栋二层东洋楼房,房子根据南方的气候,做了防寒、防潮处理,冬暖夏凉;花园里栽有梅兰竹菊,池塘里荷花盛开,宛如仙境,蛙声、蝉鸣起伏不断。为不使两位母亲生活枯燥,陈祖汉在园子里搭建了戏棚,隔三岔五请戏班子来演出,并请乡亲们陪母亲一起看戏热闹一番。为了传承家教,在俩母园大门口,还特意撰写石刻对联一副,上联:诗书处世长,下联:忠孝持家远;横批:书香门第。
  前不久,村里77岁彭加命老人去世。她因病瘫痪卧床不起,女儿、女婿全家悉心照顾。女儿陈满菊每天帮母亲端水、喂饭、翻身、洗澡,精心照料着老人的衣食起居。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等也争抢着照顾,慷慨出钱出力出物,全村人都赞誉有加。
  亲自然 友环境
  尽远古村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彰显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来到村口,直入眼帘的就是一条一年四季溪水潺潺的荩草源水。为了科学调配水资源,村口修建了一口三角形面积约八分地水面的塘,在村门口修砌了七层岩石和家庙,跨溪砌就三拱石桥,沿溪凿做了九个二百余斤重的岩石放置水中。每逢涨水季节,打开石款口子,从山上和古村冲下来的肥水,通过石款口子源源不断流入农田。平时便将石款口子堵上,清水顺其自然流下,从而使天然雨水得以合理利用,科学调配水资源。
  古村建筑布局科学,做工精湛,彰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尽远村古建筑多为明清遗存,迄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达三十余栋,均为面阔三间,一至三进不等的穿斗式砖木结构,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也称为窨子屋。这种建筑因为是高墙封闭,仅开小窗,有防风、防火、防盗的特殊功能,近百年来,尽远村尚没有一家失火殃及四邻。那精湛的石雕,即使是民宅基石,也有精琢细磨的雕龙飞凤。行走尽远村,巷陌深深,千回百转,婉蜒错综,依然能给人以泱泱大观、古意浓郁之感。
  尽远为先人避祸隐居之地,为确保“共相保聚,家室得完”,在建筑上都考虑来犯之敌,构筑了牢固的防御体系。凭借其地理和山势,尽远人在村口建有5个出口,巧妙设计、修建了两座坚固的隘口。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隘口与北边的尽远古村建筑群形成三角鼎立之势。山顶上还遗存约40平方米的防御工事,据当地老人介绍,这里曾是古炮台,护村用的,与对面山上的古炮台遥呼相应,形成最佳对射角度。古炮台中经常有护院家兵把守,一旦有紧急情况,两边以旗语为联络暗号,同时开炮,形成东西夹击。为了防止外敌或悍匪攻破隘口进入村里伤害村民,尽远人又在村四周山顶上修建了4座古碉堡。一旦外敌侵入,全村人按照划分的片区,分别进入预定的古碉堡。古村碉堡除有族人吃、住的条件外,还备有自制的武器,如鸟枪、大刀、梭标、滚石等。尽远古村里建有横七竖八数十条古巷道,户户相连、家家相通。晚上只要有匪事出现,古村村民吹灭古村墙上的信号松油路灯,盗匪就会身陷迷魂阵。即使白天,盗匪也会在这迷宫似的巷道里迷路。
  “荩草婷婷茂似春,源水泱泱碧如蓝,九丘粮田一脚踏,三拱桥下配九款,大塘独缺一只角,举步却蹬七层岩。”历尽400余年沧桑岁月的尽远古村,就这样静静地向世人展示着。
其他文献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文献的传递与利用的新途径,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和传统图书馆的最终伙伴。但是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还有诸多的难点和问题有待努力和解决
2003年7月9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内测有一年之久的《天堂Ⅱ》(LineAgeⅡ)终于掀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在韩国公开测试。有读者也许会问,韩国测试跟我们中国有什么关系?要知道,网络是无
期刊
我去列宁格勒留学的时候,距离二战结束仅仅只有九年,距离列宁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也只有十年。从历史长河上看,这段时光是非常短暂的,事实上也是,战争的痕迹,特别是对战争的记忆,都还很触目和鲜活,几乎处处都有故事,在不经意之间,似乎触手可及,随时都能听到和看到。  列宁格勒,在二战期间,被整整包围了八百七十二天,是被包围时间最长、损失最重、死亡人数超高的一座城市。列宁格勒,是一座英雄城,那里的人,活着的,
作者简介:谭效东,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武警大校警衔、本科,多年从事防火工作,曾荣获多次防火工作奖励。  提要:当下大多数的火灾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或疏忽或故意,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火灾发生呢  在生产、生活中因人们思想麻痹大意或者用火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酿成的火灾事故问题十分突出。在这里,防火专家谭副总队长为您解读常见火灾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生活用火不慎  
“兵头将尾”,是对机关里处级干部的形象说法。千千万万的处长们,在党政事务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是我们事业的重要骨干力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单位所谓的“处长政治”,专权霸道、壅塞政令,竟成了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令人深思。  按理说,处长一职,既不是决策的“点头者”,又不是执行的“拍板人”,实在不该竖起软钉子、端出闭门羹。可现实中,有人手里攥着项目审批单,“处长不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个节目的收视率直线下滑,对节目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电视节目中政府官员
提要:一场陨石雨引来人们空前关注, “天外来客”本无心,在带来壮观景象的同时,这场陨石雨也引发了人类的好奇与担忧  2月15日,发生在俄罗斯的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000多人受伤,引起大众广泛关注。大家不仅好奇“天外来客”的真实面目,还担心科幻片中经常出现的“陨石坠落毁灭地球”事件是否会成为现实。  惊心动魄的目击现场  伴随着雷鸣般的爆炸声,天空中突现不明物体,其带着耀眼闪光划过天际,让清晨天空立
从对类号的类级分析、对其中类号“0”辨析、对电子版标注的辨析、扩借“0”与实义“0”的矛盾、类号修订建议几方面.对《中国法》第4版“K290.1/.7各代总志”的类号进行辨析。
提要:眼睛作为视觉器官,是观照世界的“摄像机”,是表达悲喜的“的心灵窗”,是衡量健康的“晴雨表”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它的本领很大,能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科学家估计,我们获得的信息有80%是来自眼睛。  眼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主要由眼球和一些附属器官组成。眼球大约重7克,前后径约为24毫米,垂直径和水平横径略短些,故前端显得稍膨胀。眼球在婴儿出生时还不是一个球。直到出生一年后才逐渐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