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让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见:
  一、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做好积累工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本无字的书,它博大精深。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张洁的《挖荠菜》,开门见山就是:“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悟,不是一般化的感情。因而挖荠菜就比吃荠菜更加精彩了,这就有了个性了。学生在写父爱母爱时往往举自己生病时父母如何照顾,显得单调平庸,朱自清的《背影》就不同,它写了不一般的充满独特感悟的感情。起先不满意,不理解父亲的爱,以父亲的爱为羞,然后才为父亲并不浪漫,并不美妙的动作而感动。个性就是特殊性,父亲那么煞风景的笨拙动作并没有束缚朱先生的情感。有了独特的感悟,才能有真正的个性化作文。
  二、培养审题能力
  所谓审题能力,就是根据题目来分析理解作文的要求、范围、主题、材料、体裁以及人称的能力。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给予的信息中分析出作文的范围、要求、体裁等,作文就会离题、偏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会学生运用“分析审题”和“比较审题”的方法。
  (一)分析审题法
  1.明确命题要求弄清中心词概念,明确命题要求,把握命题核心。例如《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社会主义”,主要写“学习”,如果写“建设社会主义”就离题了。
  2.明确题材范围,在有些作文题目中,往往有一些表明人称、时间、地点、数量等的限制性词语,限定了题材的范围,必须弄清楚。例如《我在老师的眼睛里》和《我们在老师的眼睛里》,这两个题目人称的单复数不同,写作对象就有所区别,前者只能写“我”,而后者就不能只限于“我”了,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的范围,文章才会对题。
  3.明确体裁特点有些题目带有表明文体的词:“论”、“说”、“评”、“谈”、“驳”等表明文体是议论文;而带有“记”、“忆”等表明文体是记叙文。有些题目虽然没有表明文体的词,但从它的内容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文体上的特点。例如《我的妈妈》、《快乐的星期天》,不是写人就是写事的,都是记叙文;又如《要勇于自我批评》、《自习课能随便说笑吗?》是要说明道理的,要求写议论文;而《日蚀和月蚀》、《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是要讲明什么事的,要求写说明文。有的题目看不出明显的体裁,这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来确定体裁。
  (二)比较审题法
  比较审题法就是找出一组或几组相近的题目,让学生在比较中弄清各个题目对作文要求的区别所在。如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分辨一组题材相近而体裁各异的题目:
  1.《小松树》(说明文)
  2.《松树礼赞》(抒情散文)
  3.《松树的启示》(议论文)
  三、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精妙的词、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培养个性化的语言
  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应解决四个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文”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即使材料丰富,内容具体,观点正确,结构清晰,也仍然难以成为好的文章。因为语言欠准确,文句不通顺,缺乏文采,要畅达地表达思想是不可能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是这个道理。学生的作文必须做到文从字顺,准确而生动地表达情意。个性化作文的语言除了一般作文对语言的要求外,还必须实现个性化。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那些唯我独有,浸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的语言,是指那些独特新颖,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指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是指那些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了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
  五、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度。他说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实质就是创新思维。思维在文章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创新思维在文章中对文章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等起决定作用。
  实践证明,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的培养外,教师本身也应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动脑筋、想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作文訓练,以期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会写、乐学、乐写,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其他文献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教学目标的綜合设计  (一)“三维”目标的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
期刊
就农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最核心的一点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课程,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自觉
期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优劣,因此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农村孩子语文基础差,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深感头痛的事情。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还是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偏重知识的传授记忆,忽视能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审美情趣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偏重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精神,偏重升学有望
期刊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宗师,字茂叔,号濂溪,学者们称之为濂溪先生.宋儒的“心性义理”之学,由周敦颐首先阐发,从而打破了理学家所谓孔孟以后道统中绝的状态.他提炼了阴阳变化的
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切不可低中高不分,小学中学不分,一味“讲深讲透”搞烦琐分析,弄得头绪太多,门槛定得太高,使学生进不了门。  一、明确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结合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此外还要求对读物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
期刊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神经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将系统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以系统模型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计算问题,然后利用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的神经计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