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灌阳县气象局近55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灌阳县的气温变化特征,简单地定性地叙述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几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或建议。
  关键词:气温变化 影响 应对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44-01
  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东与湖南道县、江永相邻,南、西、北与恭城、灵川、兴安、全州接壤,辖6乡3镇,总人口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7万人。全县总面积1837km2,山地和丘陵占84.5%。灌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粮食生产是全县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产业。农业是露天生产,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影响极大。地球的气候正在改变,而且正以有人类以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且已经在诸如水资源、粮食安全和健康等许多事关人类生计的系统和部门中发生。分析探讨该县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灌阳县的气温变化特征
  利用广西灌阳县气象局1957年—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提取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三个要素,60年代明显偏暖(1963年为近50年来的最高值);70年代和80年代平均基本呈下降趋势(1984年为近50年来的最低值),90年代以来,气温缓慢上升。灌阳县气温总体上呈现平缓上升的趋势,跟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1957年—2011年这55年平均最高气温21.3℃,平均气温为16.9℃,平均最低气温13.8℃)在55年的监测资料中,虽有波动和震荡,甚至存在有比历年平均值偏低的年份或连续数年偏低,但总体变暖趋势却是毋容置疑的。另外,统计还发现:春季、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上升趋势又以冬季最为明显);夏季、秋季气温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有冬暖夏凉的趋势。其中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的增温。
  2 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气候变暖使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改变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温度升高使热量资源更加丰富,进而延长作物的生长季。农作物的熟制发生变化,不同组合的多熟制还会使作物种植更加多样化。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和水利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区域性结构和布局,目前水稻的栽种区将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若干年后可能因水分缺乏而改成旱作等。
  2.2 温度升高加剧水分亏缺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气候变暖将加剧农业用水紧张程度,制约农业快速发展。水资源较短缺的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变大,水分亏缺将使受水分胁迫严重的区域扩大,水分适宜区范围缩小,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灌溉产生的费用将进一步提高。温度的上升还会加快作物发育速率,使生育期缩短,导致大部分作物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下降,产品品质也在下降。
  2.3 虫卵越冬条件变好致使病虫害范围扩大
  农作物害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越冬及分布等生态学特征与气候,特别是与温度条件有密切关系。气候变暖会使主要作物害虫虫卵越冬北界北移,害虫成活率提高,虫口数剧增,虫害发生期、迁入期提前,危害期延长,病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将加重,农药成本提高,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增加。
  2.4 气候变暖引起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随着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导致了粮食产量波动更为显著。频发的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气候变暖促使土壤有机质和氮的流失,降低化肥利用率;同时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加剧,进行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的费用加大。从而引起农业生产成本日益增加,也不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 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3.1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减少灾害风险的能力,保护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增加经济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减缓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通过碳汇的形式将温室气体转移。适应和减缓同等重要,适应不能替代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和适应工作应在相同时期平行推进,互相补充。采取行之有效的适应措施,减少农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农业生产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3.2 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减轻气候变暖不利影响
  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动态区划,改革耕作制度,选育抗逆品种;采用稳产高产技术;科学调整种植制度或作物布局,以适应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新变化,减轻气候变暖不利影响。同时还要重视对有利变化的利用,如尽可能利用气候变暖对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带来的有利影响,对气候复杂的山区尤其重要。
  3.3 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引进、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大气候变化教育和宣传力度。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加强作物生态研究,准确掌握各农作物新品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加强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变化研究,提前预知未来气候及其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从容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利条件。
  3.4 改善农村环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作物秸秆还田,加强农户沼气利用、管理。建立农药生态补偿机制。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病虫害防治。
  3.5 加强气象科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灾害监测预测水平,开展气候变化及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研究,建立极端事件的预警系统,并将研究成果在决策服务中广泛应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多年来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水资源日趋紧张。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应用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6 加强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提高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认真进行河道清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整治中小河流,力争实现汛期不决口、内涝不成灾、旱时有水灌溉。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建设抗旱排涝工程,统一规划,进行农田渠系和灌溉设施建设,完善灌溉渠道和机井的配套设施,对已有的特别是老化失修的工程进行维护、科学管理和配套,提高抗灾能力,确保旱涝保收。
  3.7 开发空中水资源
  促进全社会节水,充分利用大气降水;发展人工增雨,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建设淡水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供给的应变能力。人工增雨是抗旱防灾的主动性措施,它是在有形成降雨条件的云层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层早下雨、下大雨,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丁一汇,郭彩丽,刘颖,等.气候变化40问[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 周洁.气候变暖加剧病虫害发生[N].中国气象报,2010.
其他文献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通用航空的发展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在这种良好的背景下,积极开展通用飞机型号研制,为民航市场提供更多性能
目的:探讨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317例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例进行技术分析,并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刮吸法
9月15日讯,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办法》规定,经审查,农业部批准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多肽0405+0457)为新兽药,核发《新兽药注册证书》,并发
10月26日,一批“特殊乘客”乘坐的专机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该批“特殊乘客”正是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法国引进的600头纯种法系种猪,
一个独具特色的国有农场贾大明,贡蓄民,贾薇湖北省国有熊口农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个仅有1万余人、3万亩耕地的小型农场。然而,就是这么个小农场,1995年实现工农业产值1.7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
砖混结构的住宅工程中,在混凝土阳台栏板与砖墙连接处,竖向的裂缝经常会出现,尽管这种裂缝多属于非受力裂缝,但它的出现使建筑物的内外装饰遭到破坏,甚至会使混凝土栏板的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对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4年10月所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86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取出结石,7例安置T管,79例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矿产资源勘探方面的技术和理论与国际阎进行大量交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地质勘探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应用,使得多种地质找
近期,西峡县石界河35kV变电站发生了过电压故障,为解决此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指出了解决故障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