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析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要求。学习古诗词,也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学生学习较被动,仅仅停留在背诵和默写上。学生死记硬背,难以感受古诗文的真正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我们到底应该对古诗文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有效呢?我将针对平时的教学发表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背景导入古诗词的教学
  中国的古诗词源远流长,但由于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诗派诗风的多样性等等,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或是理解上的困难,或是情绪上的排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出色地从背景上导入古诗词的教学呢?
  如杜牧的《泊秦淮》,先对时代背景进行介绍:生活在晚唐时代的杜牧,当时的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品读名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品析名句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甚至能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如学习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时,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直”字看似浅显平白,但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可见作者练字的功力。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三、用情感去感受诗歌的意境
  诗的生命就是情感,诗歌是以事件来抒发真实的情感为特征的。他们在描写诗里的意象时,都会融入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倾入诗人的主张和思想,因此我们在分析古诗时必须要重视对他们思想感情的解剖,解剖他们的感伤国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的复杂感情。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把握呢?那就应该去抓诗的意象,抓住关键字和关键词,找全诗的诗眼从而了解他们的感情。
  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好句子好在用字的准确上。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诵读使学生感悟意境美
  学生在初读阶段已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悟和领会,但往往只是一种模糊的只能“意会”的感受。如果拥有开放的思维,品读诗歌就显得那么的容易,那么的信手可得。但是开放式阅读不是肆无忌惮的阅读,而是切合实际的解读。教师在教学中的相关点拨,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其中,并得到情意上的熏陶。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汪洋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这样才能真正地去品味优美的诗作,真真实实地培养他们的鉴赏水平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而像王维的《山居秋暝》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句均通俗易懂,但正像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读,才能让学生越发感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五、生活让学生展现心中的诗意
  有生命力的诗歌在感情上一定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当孩子们的生活中突然出现某个场景时,茫然涌现大师的一句诗时,学生会被这一场景感动,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我和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呀,我也能有这样的创作!学生立刻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唤起学生对相关生活情境的回憶,让他们去从自己的生活中找相关的情景,从而能够强化学生对诗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产生大师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从而引起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成绩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写,我想我的心得之谈也许会略见色彩的!
  (责任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本报告筛查了33例国人的家庭内暴力资料,并采用自制问卷,心理卫生筛选表,系统精神检查、MMP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等标准化检查工具,从家属和患者两条渠道对其进行研究,获取了国人家庭内
地处汉江下游、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汉川市,虽2018年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但依然有86个贫困村亟待脱贫摘帽,怎样实现全面脱贫始终是当地政府挂在心头的大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需要苏联帮助、举全国之力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到走向世界、用桥梁跨越江河湖海、高山深谷,武汉建桥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树立起一座座丰碑!目前,
小小的火柴是无私的,它牺牲自己,给人类带来光明,你知道它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吗?人类很早就学会了取火。远古时代,人们采用击打燧石和钻木的方法取火,所谓钻木取火,就是将一
【摘要】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有效结合阅读教学渗透人文教育,从而让语文课堂溢满“人文”之美?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人文素养;深挖教材;尊重理解;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文内涵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纵
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韩兴军,赵锡资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5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CT扫描证实为右叶13例,左叶7例
秭归脐橙已成为秭归的一张闪亮名片,它将作为'秭归路径'照亮归的乡村振兴,并带领秭归人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三峡库区首县,秭归跨西陵峡两岸。屈原的行吟,牵引着历
【摘要】几年来的工作使我校声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连年上升,先后荣获“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全国优质品牌学校”、 “全国和谐校园建设典型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成就奖”、 “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集体”、 “石家庄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石家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