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等众多优越性。然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老师的认识存在差异,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简单演绎、单向传授等误区。如何让多媒体的作用发挥最大化,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着重于讨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中老师如何驾驭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正确的筛选以及对课件的制作修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化 多媒体 误区
  一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的信息化也是當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它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声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与课堂教学合理结合[1],具有极多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使语文教学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呆板教学模式发展为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情具有的新式教学,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和拓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2]。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容量较大,老师对于此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存在不同的差异,往往使这种教学徒有形式而收不到实效。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总结的问题。
  二 走出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误区的思考
  2.1更新教学理念,避免形式主义
  现代教育的改革根本是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的转变。当前的部分语文教学虽使用了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学过程仍是条分缕析、层剥肢解,教学结构依旧是知识灌输、主题挖掘,学生实被当成可随意填塞知识的“容器”,不能对教学内容有切身体会。真正的结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为中心。
  2.2注意培养语感,避免简单演绎
  语文课的学习对象是语言文本,不是音乐也不是影视欣赏。所以,教学中仍必须以语言为主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多媒体只能将文字具体化的展示出来,而中国的语言文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语言优美、形象丰富,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避免限制学生思维的空间。
  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在教学中,配上适合该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课件,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在分析古诗词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文字形象化的一种情景,做到声情并茂,从而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发散学生的想象力,积淀文字功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我在教学诗歌《所见》时,当课件出示后,此时让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学生朗读时,想象课件中鲜活的老牛,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茂盛的树上传来知了的鸣叫声。这样,学生的朗读,才是发自内心的有感情的朗读。这种声情并茂的情景创设,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年级学生诗歌朗读训练帮助很大。
  可见,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本来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直观化了,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想象事物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2.3注重师生互动,避免单向传授
  课堂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授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老师的微笑和鼓励给学生的激励,远比教师口头表扬要强得多,给学生留下的回味也深远得多。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于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关注的也仅仅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忙于抄笔记,教师仅仅沦为了一个多媒体操作者,是不行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感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武器”,而更有赖于教师调控课堂中学生的情绪和气氛,做到有机的结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灵感的迸发[3]。
  2.4 正确筛选课件内容,避免脱离教学实际、
  多媒体教学的特长在于可以把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内容转为直观的、形象的展现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声音和新鲜好玩的图片、动画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只记住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造成课堂收不到应有的实效。如在课件里穿插过多的动画,结果往往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和动画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把握。课堂上学生积极性虽高,真正掌握的知识却很少,课堂实效性差。如:《自然之道》一课,文中的小乌龟,是多数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在课件中,如果过多的穿插各式各样的乌龟动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应该根据课文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画面和知识点。
  三 总结
  在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气息,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让小学语文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多媒体辅助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信息容量太多,表现形式过于丰富,这要求老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正确的认识,避免走入形式主义、简单演绎、单向传授等误区,而且老师应具有能熟练驾驭多媒体的能力、对教学内容正确的筛选能力和课件的制作修改能力。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作用,仍将是今后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中需不断探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曹晓红.多媒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材建设.2011,8,139-140
  [2]李红.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恰当运用多媒体,让教学收到实效.中国学术期刊网.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顺应新大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讲—抄—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感情,领悟诗的写作方法,积累诗的语言呢?在教学实践中探寻出以下模式。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特别是对思维方法、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 合作探索 实践活动  0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
概述了红外反光片式非接触位移传感器原理和结构特点,反光片的颜色、尺寸和凸透镜对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该器在坦克上的实际应用.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al charact
该文介绍了用于接收机前端或发射终端的UHF频段低损耗声表面波(SAW)滤波器的研制过程,叙述了基片材料和芯片图形结构的选择原则,报道了两种器件的制作结果:中心频率960MHZ,插入损耗为4.2dB,相对带宽为
摘要:近代的广西非常贫穷,教育也很落后,二十世纪末,在留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以广西大学为标志,迈出了自己的科学教育步伐,为广西培养出了大批科学人才。探析广西大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历程,对现代广西大学的科学教育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新桂系时期 广西大学 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的不断兴起和在广西的发展情况  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不断发展,急需大量掌握新式科学的技术人才。在
期刊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在日常教学的过程,教育界的学者们把目光放在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