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r 岚的青春教训·
大多数的补习课都像这碗鸡汤吧,当我们不想喝的时候,就算喝下了,也不觉得鲜美,甚至觉得被强迫喝了一碗中药。可后来,我们居然在寻寻觅觅适合我们的鸡汤,希望能够补习自己的知识结构。
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觉得补习课是那么面目可憎?
若要讨论对补习课的厌恶的起源,起源之一就是放学之后,被老师留下的学生,在空荡荡的教室里默默抄写单词一百遍。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我的一位土耳其好友告诉我,她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童年阴影——因为她的家庭是土耳其移民,她的德语不够标准。她的老师就让她课后留校,补习德语。和她一同留校的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是街头的小混混,一个有些智障。我这位朋友因此大受打击,觉得自己被老师归类为“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至今耿耿于怀——没错,补习课也是一种对人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需要补习的”和“不需要补习的”。当不得不成为需要补习的孩子时,自然让人觉得被看低。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把该学的学好,以至于放学后被留校。
可是,请先别急着讨厌补习课。我认识很多人,在大学里总是逃课去玩,却在工作之后,参加了这样那样的补习课。除了那些为了出国而在新东方积极补习英语的学生,蓬勃发展的夜校和网络学校证明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补习热情。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需要补习。
我的一个朋友,当他已经是京城知名记者时,却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断断续续花了八年时间,补习了法律,如今成为了一名律师。我的另外一位德国朋友,热爱唱歌,她特地请了一位声乐专家给自己上课,让自己的发声可以更高亢淳亮。我到了德国之后,开始学习瑜伽。虽然学习瑜伽是学习一样新的事物,可实质上是在补习如何与自己的身体相处,如何觉察自己身体的语言。因为从前上的体育课,都是学习如何使用身体,要跑多快,要跳多高,从来没有教会我如何倾听身体的语言。我很庆幸补习了这一课,这让我生活得更健康。
当补习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划分,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的时候,补习课突然变得甜蜜起来。人们为了上补习课,不惜金钱、时间和精力。
这让人想起小时候喝的鸡汤。妈妈总喜欢在里面加好多的汤料和中药,黄芪和当归必不可少。每次喝汤,总不停地往我的碗里放东西,说这可以补脑,那可以补气。在不得不吃下一堆我不能理解的食物时,我对这大补的鸡汤并无好感。可长大之后,自己开始煮鸡汤,居然也开始往里面扔这些个黄芪当归,因为明白了它们的好处,这成为了我主动的选择。
大多数的补习课都像这碗鸡汤吧,当我们不想喝的时候,就算喝下了,也不觉得鲜美,甚至觉得被强迫喝了一碗中药。可后来,我们居然在寻寻觅觅适合我们的鸡汤,希望能够补习自己的知识结构。
补习课的双面源自我们的自由意志。当我们自己主动选择补习的时候,补习课代表的是“我们想追求的人生”,成为了迈向人生未来的途径,这是增强自我价值的补习课,是我们自由意志的实现。当我们不得不补习的时候,补习课就是“免得你偏离正常人生轨道”的手段,比如免得成绩太差而考不上高中和大学,参加的每一次补习,都是认同自己处在比别人差一点的划分之中,这是以否定自我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补习课,是否定我们自由意志的手段。
所以,讨厌补习课也很正常,谁喜欢日复一日地自我否定。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重新思考补习课的双面性,如果把补习课当作自己的主动选择,倒是可以避开补习课的负面力量。
请这样理解补习的“补”:这并非是衣服破了需要打个补丁的“补”,而是喝鸡汤或吃维生素片的“补”,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补”。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换言之,就是不断补习的过程,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每一次浏览网页,每一次打开新的书,都是在主动地补习。如果你总是和补习课甜蜜的一面相处,那么积极补习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自学成才。那是每个有追求的人的必经之路。
大多数的补习课都像这碗鸡汤吧,当我们不想喝的时候,就算喝下了,也不觉得鲜美,甚至觉得被强迫喝了一碗中药。可后来,我们居然在寻寻觅觅适合我们的鸡汤,希望能够补习自己的知识结构。
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觉得补习课是那么面目可憎?
若要讨论对补习课的厌恶的起源,起源之一就是放学之后,被老师留下的学生,在空荡荡的教室里默默抄写单词一百遍。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我的一位土耳其好友告诉我,她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童年阴影——因为她的家庭是土耳其移民,她的德语不够标准。她的老师就让她课后留校,补习德语。和她一同留校的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是街头的小混混,一个有些智障。我这位朋友因此大受打击,觉得自己被老师归类为“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至今耿耿于怀——没错,补习课也是一种对人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需要补习的”和“不需要补习的”。当不得不成为需要补习的孩子时,自然让人觉得被看低。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把该学的学好,以至于放学后被留校。
可是,请先别急着讨厌补习课。我认识很多人,在大学里总是逃课去玩,却在工作之后,参加了这样那样的补习课。除了那些为了出国而在新东方积极补习英语的学生,蓬勃发展的夜校和网络学校证明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补习热情。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需要补习。
我的一个朋友,当他已经是京城知名记者时,却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断断续续花了八年时间,补习了法律,如今成为了一名律师。我的另外一位德国朋友,热爱唱歌,她特地请了一位声乐专家给自己上课,让自己的发声可以更高亢淳亮。我到了德国之后,开始学习瑜伽。虽然学习瑜伽是学习一样新的事物,可实质上是在补习如何与自己的身体相处,如何觉察自己身体的语言。因为从前上的体育课,都是学习如何使用身体,要跑多快,要跳多高,从来没有教会我如何倾听身体的语言。我很庆幸补习了这一课,这让我生活得更健康。
当补习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划分,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的时候,补习课突然变得甜蜜起来。人们为了上补习课,不惜金钱、时间和精力。
这让人想起小时候喝的鸡汤。妈妈总喜欢在里面加好多的汤料和中药,黄芪和当归必不可少。每次喝汤,总不停地往我的碗里放东西,说这可以补脑,那可以补气。在不得不吃下一堆我不能理解的食物时,我对这大补的鸡汤并无好感。可长大之后,自己开始煮鸡汤,居然也开始往里面扔这些个黄芪当归,因为明白了它们的好处,这成为了我主动的选择。
大多数的补习课都像这碗鸡汤吧,当我们不想喝的时候,就算喝下了,也不觉得鲜美,甚至觉得被强迫喝了一碗中药。可后来,我们居然在寻寻觅觅适合我们的鸡汤,希望能够补习自己的知识结构。
补习课的双面源自我们的自由意志。当我们自己主动选择补习的时候,补习课代表的是“我们想追求的人生”,成为了迈向人生未来的途径,这是增强自我价值的补习课,是我们自由意志的实现。当我们不得不补习的时候,补习课就是“免得你偏离正常人生轨道”的手段,比如免得成绩太差而考不上高中和大学,参加的每一次补习,都是认同自己处在比别人差一点的划分之中,这是以否定自我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补习课,是否定我们自由意志的手段。
所以,讨厌补习课也很正常,谁喜欢日复一日地自我否定。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再重新思考补习课的双面性,如果把补习课当作自己的主动选择,倒是可以避开补习课的负面力量。
请这样理解补习的“补”:这并非是衣服破了需要打个补丁的“补”,而是喝鸡汤或吃维生素片的“补”,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补”。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换言之,就是不断补习的过程,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每一次浏览网页,每一次打开新的书,都是在主动地补习。如果你总是和补习课甜蜜的一面相处,那么积极补习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自学成才。那是每个有追求的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