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与窗边族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人当年很重视IT。1981年的时候,日本人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日本财政拨款8.5亿美元,开始实施这个计划,一心想要超过美国人。但是随后的十年间,日本人发现这个计划太大了,最终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了?不是日本人不重视,也不是投入不够,而是市场经济赋予企业的这种生生死死的自然节奏,日本人顽固地不去遵守。美国人是怎么搞IT革命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市场上的巨无霸是一些汽车企业,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随后就变成了英特尔和微软,再随后就变成了像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这样的公司。正是靠这种公司的方生方死,旧的、大的死掉,产生新的,新的再由小变大,完成了这一次伟大的IT革命。
  而日本人的企业却始终不死。我小时候看电视广告,出现的是索尼、松下这些公司,现在还是这些公司。孔子说过一句话,叫“老而不死,是为贼”。对,它们就是祸害。
  当大公司要追求所谓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社会的祸害。而日本上上下下的文化氛围,真的就打造出了一批祸害。
  日本有一个艺术家叫村上隆,他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日本这个国家什么都有,就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什么叫希望?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非常美好,但它是有确定性的,那它也不会带来任何希望。
  很多中国人从日本回来后的感受是:日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你不可能创业,整个社会没有给创新、创业留下任何缝隙。举目四望,这个社会已经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可干的事情大企业们都包了,你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就是进入职场,最好是进入大企业,然后熬年头。
  在日本某家大公司的网页上赫然写着一段话:“我们欢迎变革,我们确实需要变革。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任由市场作祟的变革,我们需要的是那种温情脉脉的、让所有人感觉到安定、安心的变革。”
  这还叫变革吗?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前些年,有些上海朋友在讨论:“为什么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不出在我们大上海?我们这个地方的经商环境多好啊。”
  对,就是因为所谓的环境太好了、太规范了。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电商公司,难免有一点点不规范,你一会儿工商来查,一会儿税务来查,一会儿消防来查,它还怎么发展呢?所以,很多电商公司只好跑到离上海这个规范的环境远一点儿的地方,比如杭州。
  日本的这套制度,最悲哀的地方就是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它追求的那个东西又没有追求到。前面我们讲的那个大公司要改革,但需要的是那种安定、安心的改革,可是他们得到安定、安心了吗?没有。
  很多日本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终身雇佣制搞不下去了,所以它们正常的反应就是,原来的老员工存量不动,但是增量——也就是新员工,对不起,你们改叫临时工吧。佳能公司后来任命了一个CEO,叫御手洗富士夫,他上任之后就裁了1万人。日本社会当即就炸了锅,不是说好的终身雇佣制吗?你怎么能裁人呢?御手洗说:“你们看清楚了,我可没有裁正式员工,我裁的都是临时工。”其实市场经济规律还是在起作用的。


  由此,日本社会就酿成了一个族群,叫“穷忙族”。他们找不到正式工作,一会儿在这儿打个零工,一会儿又到那儿打个零工,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向往稳定的心,都向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虽然大企业释放出了大量的社会边缘人,但是他们却不可能成为社会创新力的来源。
  那些大公司里面年过50岁、已经丧失创造力的人怎么办呢?企业就把窗边的一排位置给他们腾出来,那可是最好的位置,可以看得到窗外的风景,让他们喝喝茶、看看报纸,度过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就算了。这帮人被称为“窗边族”。
  于是,穷忙族和窗边族这一对大宝贝,构成了日本经济的癌症。你可能会说,日本人求仁得仁,有何怨乎?我们就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来换得社会的安定。可是得到这个结果了吗?
  (练习曲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逻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黎 青图)
其他文献
情人节这天,我有一个约会,是记者采访。女记者迟到了。夜色中,她小跑过来,跌跌撞撞,包里露出半个巧克力盒子,手里握了一束不怎么精神的红玫瑰。对不起对不起!女记者连声道歉,从包里掏出录音机,赶紧进入工作状态,随手将玫瑰扔在一边。采访很快结束。女记者临走时忘记了玫瑰。我提醒她:你的花。女记者斜着肩匆匆离去,大声应答:不要了不要了。  不知哪位多情人的红玫瑰,落在了我的手里,我却不忍就这样把鲜花扔掉。我整
期刊
他住在巴黎圣丹尼斯一带,在家里的阳台上看得见塞纳河与埃菲尔铁塔,但言谈间,会流露上海腔。“确实是上海人,”他说,“但很久没回去了。”  “上次回去是何时呢?”“世博会吧。那是几年前了?”  “为什么不回去呢?”他思忖有顷,说:“现在回去看,上海都不认识了……人和物也不一样了。”  他生在石库门里,说到上海,便回忆起五加皮、德兴馆、大光明电影院,以及姚慕双、周柏春二位先生,甚至还有20世纪80年代外
期刊
本文系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作为巴菲特一生中的最佳搭档,在过去的45年里,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  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拥有这种精神的人阿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不只是金钱和名誉,还有尊敬,以及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
期刊
有思想家把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别概括为: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笼统的,重领悟;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重思辨。这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人处理事物的方式不同。具体来说,西方人是辩证的,而东方人是注重直觉的,即所谓中华文化中“圆而神”的智慧。  “圆而神”出自《易经》,与“方以智”相对应。在西方哲学中,一切用智慧的理性所把握的普遍的概念原理,都是“直”的。所谓“直”,就是要么在深
期刊
彼得潘,是小飞侠童话故事里不愿长大的小男孩。不愿长大,是想留住孩童的纯真与无忧无虑,唯恐一旦进入成年人的世界,便会失去纯净无染的童心。  生活在现实世界,迟早要经历长大成人的过程,只不过多数人是磕磕绊绊逐渐长大的。韩国电影《彼得潘的公式》里,男主角韩修却因遇到突发变故而迅速长大。读高三的韩修是学校里的游泳好手,有潜力,有前途,他的生活原本简单无忧,在海滨小城跟妈妈相依为命。然而,妈妈忽然服毒自尽,
期刊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做实地研究。她认为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人们发短信、发邮件、上社交网站、玩电子游戏,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了,但实际上更焦虑、更孤单。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  技术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的确是非常脆弱、敏感
期刊
1  我第一次遇见它,是在今年端午节。黎明即起,正下着零零星星的小雨。我冒雨出门办事,刚回到自家楼前,便听见“唰啦啦”几声,从绿篱丛中钻出一只小猫,在我面前一米开外停住,仰头看我,半晌,叫了一声:“喵——”  好瘦好小的一只猫,真的只有巴掌大。黄不黄黑不黑的,也不知道是毛色本来如此还是溅了一身泥点,反正就像黄泥和黑土搅拌成一堆那样。雨不大,它却全身透湿,毛都贴在身上,能看到背上瘦棱棱的脊骨。  它
期刊
1922年4月1日,清逊帝溥仪计划举行结婚大典。因为资金困难,皇室欲将一套《四库全书》以120万元卖给日本人。消息传出,各界纷纷谴责,北大教授沈兼士等七人联名发出声明,指责清皇室此举不仅毁弃国宝,且为国民耻辱。清室只好作罢。乾隆时《四库全书》仅缮写七套,后有三套毁于战火。此次皇室欲卖的是藏于紫禁城保和殿的一套。刚过月余,卖书风波余波未尽,5月17日胡适意外地接到溥仪从紫禁城里打给他的电话,邀请他到
期刊
Frank觉得很畅快,刚才骑自行车从山顶飞飙而下时,他感觉触摸到了天空。  “这夏天太热了!”母亲惊恐的目光还未恢复,边说边疼惜地帮儿子擦拭脸上和车把上黏腻的汗水。  这是Frank高考前一天,可在眼前这张无畏而单纯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紧张和压力。母亲为了与儿子一起面对人生的重要时刻,丢下深圳的公司,飞来杭州照顾他。可儿子不愿意停止飙车,做母亲的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着Frank上午在家复习,下午便
期刊
我有个朋友身材很高挑,腿极长极美,头发黑缎一般又软又亮地披在肩后。她平日总像是在想着什么事,人虽美艳,但不太开口说话,眼睛远远地从披泻的头发后面看出来,若即若离的。因此她不论在哪里,都像一块黑色的冰那样散发着迷离的光。  某日在公交车上,她对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坐在母亲的腿上。这小男孩一路盯着她瞧,不言语也不扭动,先是着迷地看她的长发,看半天,又看她的腿。  那天她穿了短裙和黑底织金的透明丝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