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一代词综”夏承焘的词学成就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夏承焘毕生用力于词,在词学研究和词作创作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词学研究方面,夏承焘在综合中国传统词学研究基础上重新构建现代词学体系,拓展了词人年谱、词论、词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为中国现代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词学创作方面,夏承焘的《天风阁词集》综合多种风格而自成面目,气象宏大,意境高远。此外,其综合性著作《天风阁学词日记》集生活、学术于一体,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学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关键词:夏承焘 综合 天风阁学词日记 天风阁词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83-02
  程千帆在《论瞿翁词学》中评价夏承焘时说:夏承焘毕生致力于词,用力久且勤,于词学的校勘、目录、版本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夏承焘不仅善于治词,更工于作词,可称为“一代词学大师”。纵观夏承焘的科研生涯,其学术渊博、贯通古今,其词风格独特,推陈出新,是民国以至20世纪词坛都不可忽视的高峰,可知程千帆所言不虚。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永嘉(今温州)人,自幼好学,《十三经》中除《尔雅》外,均能成诵,具有很深的小学、经学根底。14岁入温州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专注古代典籍,亦开始尝试赋诗填词,并曾深得国文教师激赏。1918年师范毕业,任教于当地小学。1921年夏,赴北京任《民意报》副刊编辑。1925年秋复归故里,遍读近世瑞安大儒孙仲容(诒让)“玉海楼”及黄仲弢(绍箕)“蓼绥阁”两家藏书,进一步构筑起深厚的学问根基。1927年,夏氏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九中学(严州中学),其间始肆力词学,正式開启了一生的主要学术方向。
  夏承焘倾其毕生之力以治词,是词学综合研究大师。夏承焘先生著作主要的代表性成果有《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读词常识》等。
  《天风阁学词日记》是夏承焘的诸多著作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夏氏日记虽名为“学词日记”,实则不限于“学词”,其中有对时局动荡、国家前途、人生苦痛的思考,也有夏承焘思想情感、生活经历、学术活动的记录,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学、社会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天风阁学词日记》展现出夏承焘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治学态度。
  读《天风阁学词日记》,可读到很多生动的记载,使人震撼的是夏承焘先生执著的学术精神,白昼黑夜、酷暑严冬,映现在我们面前的夏先生不是伏案而作就是抱书苦读的形象,“阅、做、抄、改、校”几乎是每天日记里的必有词,“终日蜷伏暗室读乐章集”“点乐章集第三卷完。札取其方言,并校得许多讹字”。自二月末至三月上旬近20日内夏先生已读梅村绝句、乐章集并进行了点校,可见其勤奋与辛苦。即使酷热冷寒也阻挡不了他读书的热情,1929年8月26日:“午后郁热,坐立不宁。作子野年谱。”①八月南方的天,潮湿闷热,坐立不宁,即使如此,夏先生仍是手不释卷,苦读如常。
  对于中国古代词作,他认真阅读点校,如:“彊村‘过客能言隔岁兵’小重山一首最沉挚,其学梦窗者,虽极工而不易流传。彊村词集古今之大成。学词作法。有此已足。”②夏承焘治词做自己的判断,吸纳新见,从善如流,学习继承而不照搬,开拓创新而不趋时,更有广泛的视野,他山之石的比较,这种独立的思考精神与广博的涉猎,是夏先生的词学研究取得不同凡响成就的重要因素。
  在经历兵荒马乱、风云激荡的20世纪上半叶时,夏承焘先生虽醉于读书,却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关心国家政治命运,同情民族大众苦难,1944年7月,夏承焘先生与徐震堮、王季思等往汤莲塘潘臣青家赴宴,归饮渡江时,曾看到战争年代的惨剧,归而在日记中记述:“……晚四时返校,渡江时,见抽到新兵患病者十余人,踉跄可悯。念人人能爱眼前人,则仁被天灾矣。”③战乱年代,人如蝼蚁,若人人存仁爱之心,何至如此,念之不由一声长叹。怜世救生之心有时让他怀疑整理国故的价值和作用,早在1928年他就写道:“世方群趋于救国救民之大计,乃兀兀终日为古人考履历,屡欲辍之。”自古以来,诗词文章与经国大业相较,乃为锦上添花者,多为闲暇之作,毕生以此为业者少,加之时代激荡,新旧鼎革,战争频仍之际,对民生国家的担忧不免产生埋首故纸堆与救国救民相悖的矛盾,这种矛盾常缠绕着他,甚至产生要不要改行的想法。1948年12月6日:“念半生所治学问,与劳苦大众诚了无益处,以后即不因时运,亦应自改方向。”这种矛盾动摇正是其真性情真仁爱的自然流露,心冷漠然者何会如此之感。虽自谦为“积习既深,欲弃去终未能也”,实则他以行动证明了用文学是可以振兴民族精神的,是同样可以为民族国家效力的。国家社会正是一个个个体所组成,人人都出其所长不正是社会进步最需要的吗?夏承焘先生用自己钟爱一生奋斗一生的文学振民志,为国家做贡献。
  《天风阁学词日记》再现了具有爱国独立精神的夏承焘在社会大动荡中充满忧患,又勇敢面对,测定自己的人生座标的心理历程。在勤劳中收获人生的快乐,在自省中达致人格的完善。痛苦、彷徨、矛盾、忧患、快乐、执著、幸福及时代的面貌,知识分子的抉择,文人群体的剪影都被记录在日记中,也写入了词作之中。
  《天风阁学词日记》是民国时期各色人物特别是文学爱好者与创作者的鲜活身影与生动面貌的展示,其中所记载学人有朱祖谋、龙榆生、胡适、吴梅、张尔田、唐圭璋等等,囊括了当时大部分有名的学者,其中多人与夏承焘书信往来,谈词论学。《天风阁学词日记》包罗万象,内容广博,是我们研究民国时期文学家特别是词学家生平、学术观等的非常珍贵且重要的资料,本身也具有全面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许多学者已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关注点或必备参考书,为文、理学科的多个研究领域提供了更翔实、多样、真实的一手文献。
  更为难得的是,夏承焘先生才气洋溢、学贯中西,不但词学研究造诣宏深,而且精通倚声之道,在词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有《天风阁词集》《天风阁诗集》等,故而不可只以词学家目之。《天风阁词集前编》与《后编》共收词450首,乃当代难得的高水平词集。   1981年,王翼奇先生发表了《健笔新挥一代词——读<夏承焘词集>》④,评夏词在艺术风格和技巧上有新的探索,新的发现,是豪婉双兼。此篇似春雷突起,是当时少见的论及现代旧体诗词的作品。可惜限于当时学界对现代旧体诗词的总体认识,所载刊物亦流布不广,故文章亦未引起多少反响。其后,李剑亮著《论夏承焘的农村诗和农村词》一文 ,独辟蹊径,关注夏承焘先生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一些描写农村和农民生活的诗词,对他尝试以旧体诗词这一传统的文学样式表现新中国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尝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是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毕竟不能算是夏氏词作的主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20世纪旧体诗词的重要研究价值,开始垦殖这块资源丰富的沃土。作为现当代旧体诗词的重要研究者之一,刘梦芙先生2004年曾发表论文《论夏承焘先生的山水词》,以夏承焘的“山水词”为切入角度,分别选取了早、中、晚期的代表性作品并结合时代进行了分析,对他词作创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取得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钱志熙先生《试论夏承焘的词学观与词体创作历程》⑤中则突出夏氏創作时间这一线索,结合词作分析,对每一时期的鲜明特点和变化总结概括,充分肯定了夏氏词作的价值。此外,温州大学王红英硕士论文《夏承焘词作综论》以学位论文的方式专门研究夏氏词作,将词作分为感世伤怀、吟咏新生、山水名胜、人生抒怀、题赠唱答、其他六类,并按夏词创作时间为线索对各个时期的特点与整体特色进行了分析,引发出对现代旧体诗词面临的尴尬局面及入史问题的思考。此文不但在作品综理、创作历程、艺术分析等方面对夏词做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在文中还探讨了以夏承焘为代表的旧体诗词作家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可行性问题。上述这些成果开启了夏承焘词作研究的大门,但里面的风景秀丽丰富,还有颇多的内容亟待我们继续深入探求。
  夏承焘先生聪敏早慧,很早就表现出创作的天赋,并得到前辈们的认同,读《天风阁词》青年时期作品,无论写景、记游,或是思人,寄情,皆喜大处着笔,气象开阔。
  1927年,夏承焘先生任教浙江,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美誉的桐庐山水深深陶醉了词人,这里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地,“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峡”之誉。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出任此地,惊叹于山水奇异之美,并作《潇洒桐庐郡·十咏》以传世。夏承焘先生在此美景前也禁不住作词留记,作有《水调歌头·泊桐庐》,《清平乐·桐庐》等词,这些词,描写山水风景,却又不单只写山水风景,透露出作者的文人情怀。自然的鬼斧神工前,人渺若星辰,功名利禄更是浮云,词人产生了学严子陵隐逸江湖、醉入自然,以诗词为伴的感慨。夏氏才气纵横,豪气无限,早年辗转各地任教,颇似姜白石与厉樊榭之江湖之经历,其词多学之,意境高远,空灵飘逸。夏敬观评为“绝去凡响,足以表现其胸襟”。
  夏承焘先生学词博采多广,其中又以学习综合白石、苏辛为主要特色。《天风阁词集前编》前言叙述了夏承焘先生作词起始、经过,及希冀“合稼轩、白石、遗山、碧山为一家”的词风倾向,所谓“终仅差近蒋竹山而已,”实有自谦的成分,总观其词,豪放清刚,形式上不质朴粗俗也不是严格地依格律,以辞害意。
  注释:
  ①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夏承焘集(第5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114.
  ②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夏承焘集(第6册).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12.
  ③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夏承焘集(第6册).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530.
  ④王翼奇.健笔新挥一代词——读《夏承焘词集》[J].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23.
  ⑤钱志熙.试论夏承焘的词学观与词体创作历程[J].中国韵文学刊,2011(1):82-92.
  责任编辑:于蕾
其他文献
文革中产阶级定位妙,不用造反不火烧。日日矫情而语录,随邦唱柳亦逍遥。烈烈轰轰上干校,接受贫下再施教; Cultural Revolution middle class positioning wonderful, do no
期刊
香椿树街少年的成长环境是很特殊的,除了香椿树街阴暗潮湿的道路,随处散发着的腥臭味道和雨水在路面上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水洼这样阴暗的自然环境之外,香椿树街上少年的成长有
本文从体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来分析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结合笔者的实践案例谈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渗透,分析如何充分利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为小学
美军一直把政治、精神教育作为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认为政治、精神教育在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美军政治、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1.政治意识教育  美军认为作为军人更需要了解军事行动的目的和国家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对于威慑性军事行动,更加要求军人明确政治目标,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时,士兵必须明确为何而战,了解其敌人、盟国、部队和个人的使命,了解时事及其意义,了解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当代人的意识的巨大改变,离婚已经不再是一件很稀有的事情了,现如今的人们会更少的关注离婚这件事情对于自身声誉的影响,也更少的顾虑到离婚后的生活问
本文通过对余华小说《往事与刑罚》的细读分析,意求探知余华隐含的历史观,以及作为规训社会行为的刑罚对于余华文本创作的诱惑。 Through the careful reading and analysis
上野勉驾车接我和妻子去日光温泉小住,我看时间还早,就对上野说想去市村一卫墓看看,他老人家病故多年,我很想念。 上野二话没说,调转车头,向牟田町开去。车子开得飞快,窗外
如何控制等离子体高约束放电中的边缘局域模(ELM)以便降低到达偏滤器靶板上的瞬态高热负荷是当前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弹丸调步法、外加线圈共振磁场扰动法和等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于《论语.为政》的开篇之句,可见其重要性。本论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辨析其中的“政”、“德”与“北辰”之含义及关系,进而从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