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饮食莫入四误区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不少老年人会出于养生保健的考虑,或是一味拒绝肉食,多吃粗粮;或是“迷信”各种保健药品,有病没病都吃等等,进入养生误区。实际上,老年人应根据年龄特征、身体情况来安排好日常饮食,均衡摄入营养,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愿望。
  误区一:减少摄入脂肪 不吃肉更健康
  “我父母从60岁之后就不愿意吃肉了,说是吃肉会摄入更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怎么劝也没有用,家里人担心他们不够营养,真不知如何是好。”市民董先生说起父母的饮食,很是苦恼。
  董先生的父母退休后,很喜欢购买养生保健书籍来看,还通过与别的老年人交流,得回来不少长寿秘诀。有一回,董先生父母去了一趟中国长寿之乡——巴马旅游,回来之后说,长寿之乡的老人之所以长寿,跟当地生活水平不太高、老人不吃肉或者很少吃肉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当地不少长寿人士的身材都比较干瘦,体力却很好,还能干农活,平时也很少生病,这就是所谓的“千斤难买老来瘦”。
  于是,董先生父母也开始了尽量不吃肉的生活,餐餐基本以素菜为主,偶尔吃一些鸡蛋。即便是逢年过节,他们也不会轻易“破戒”。董先生提出,不吃肉或者肉食吃得太少,会导致营养不良。可是老人固执地认为,儿童还在长身体,青年人体力消耗大,才会需要吃肉,而老年人退休后就是在家休息,吃肉反而不健康。
  专家建议:肉是人体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蛋白质与脂肪、碳水化合物一样,都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对于老年人来说,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是对的,但是不能极端。不妨选择脂肪含量少的肉类摄入,比如鱼肉、牛肉、鸡肉、鸭肉,猪肉脂肪含量高,应控制好摄入量。老年人在注意选择肉的种类同时,烹饪方法也应该清淡些,用肉同时搭配蔬菜,做到有荤有素,少肉多菜。
  倘若老年人的身体长期处于低胆固醇的状态,也会影响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因此,定期地少量食用一些经过较长时间炖煮后的肥肉,对身体是有益处的。
  误区二:为了减少生病 就要多吃粗粮
  “我父母基本不怎么吃米、面一类的主食,而是吃红薯、芋头、淮山、杂豆粥等所谓的粗粮,认为这样不会生病。”市民赵女士说,她的父母奉行粗粮养生法,不顾子女劝阻,一日三餐基本离不开杂粮、粗粮。
  赵女士说,她的父母早上喝杂豆豆浆、中午吃杂粮粥、晚上吃杂粮饭,自创了一套杂粮养生法,还得到了一起锻炼的老年朋友的赞同和效仿。如此一来,老人就更加坚定这种饮食方式了。赵女士说,父母早上喝的杂豆豆浆里有黄豆、黑豆、绿豆、红豆等几种豆子,用豆浆机打成杂豆豆浆,感觉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其他时间也总是吃红薯、芋头、南瓜等杂粮,她一来担心营养不够,二来担心吃太多粗纤维,老人的肠胃受不了。
  专家建议:多吃杂粮有益身体健康,但如何吃、有无禁忌等细节问题值得重视。一味盲目的吃并不正确。而且根据不同人群,吃杂粮也有一定的禁忌,特别是老年人,杂粮摄入量就应比中青年人的摄入量减半。因为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老人往往肠胃功能比较弱,食用过多的粗粮容易导致胃胀、胃酸。
  正确做法是粗细搭配,控制总量。如果不控制总量,一味多吃粗粮同样会造成能量过剩,血糖超标。虽然细粮里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含量比粗粮少,但是易消化吸收,粗粮中的微量营养素虽然损失少,但由于其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同样会影响吸收。所以,老年人吃粗粮要适量,放弃细粮并不可取。
  误区三:得了慢性疾病 一味胡乱忌口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不少老年人都患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为了不加重病情,或者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症状,一些老年人往往一味胡乱忌口,很多食物都“不敢吃”。
  市民肖女士说,她的父亲60岁,患有糖尿病后,老人的思想负担很重,总是说自己今后会成为“药罐子”,给后辈增加麻烦。他总是担心自己血糖高,只敢吃很少量的主食,以前身体没患病时,一顿能吃100克米饭,现在估计只有30克左右。因为饭量明显减少,老人经常吃不饱,饿得头晕乏力,变得很少出门走动。
  市民张先生的母亲是位痛风患者,老人不知道在哪里听说痛风患者不能吃鸡蛋、喝牛奶。于是不论张先生怎么劝说,她都不碰这些食物,“我妈妈平时已经很少吃肉,所以希望她多吃些鸡蛋、牛奶来补充蛋白质、钙质,她就是不肯,真让人头疼”。
  专家建议:慢性病患者适当忌口有必要,但是不能胡乱忌口。比如糖尿病患者吃主食并非越少越好,应该占一定比例。如果少吃或不吃主食,脂肪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在体内产生酮体,严重时可引起酸中毒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吃主食而多吃肉菜等,过多摄入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食物,即使不吃主食,也不符合病人的饮食标准。
  痛风病人的饮食同样也要严格控制。为了控制病情,应该熟悉各类食物的嘌呤含量,少吃或不吃高嘌呤食物。蛋类、奶类是仅有的嘌呤含量低的动物性食物,可以多吃,另外五谷杂粮、多数蔬菜和水果也属于低嘌呤食物,在保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适量选择以上食物,缓解期可以适当放宽一点。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想要了解饮食禁忌,最好还是请教专业医生。盲目地去忌口或者选择以为能吃的食物,都是不科学的。就像有的痛风患者以为动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一定就是高的,却不知道蔬菜中也有高嘌呤食物,如香菇等。
  误区四:各种保健药品 别人吃我也吃
  “我妈妈特别‘迷信’保健药品,见到别人吃了说有效果,就跟着吃。前不久还上当了。”市民邓先生说,他的母亲今年60多岁,平时喜欢买各种各样的保健药品来吃。今年8月份,老人和一群老年朋友一起到某宾馆参加了某品牌保健品举办的免费体检、诊断的活动。活动中,“专家”用不知名的仪器检测后,告诉邓先生母亲,她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身体内多处血管有血栓,只是还未发病而已,一旦发病就后果不可估计。此外,她还有得白内障的风险,有可能失明。这可把邓先生母亲吓得够呛,平时她就有随意买些保健品吃的习惯,那一次更觉得一定要“未雨绸缪”,于是在活动现场就购买了8000多元的某某保健品。
  实际上,邓先生母亲平时并没有特别重大疾病,只是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退化,有些腰酸腿疼,去医院体检多次,从来没发现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邓先生之后带母亲到正规的大医院再做了一次检查,发现血栓、白内障根本子虚乌有。经过他多次与该品牌保健品的有关人士协商,才把钱要回来。
  专家建议: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下,乱吃保健品非常危险。对于老年人来说,想要健康长寿,与其相信保健药品,不如做到合理饮食。
  比如一些老年人避免浪费,喜欢将剩饭剩菜留下来隔日再吃。实际上,剩饭剩菜里的各种营养素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损失,而且还可能出现蛋白质变质、脂肪酸败、碳水化合物霉变、亚硝胺增加等问题,不宜吃。还有,许多老年人吃惯偏咸的菜式,进入老年阶段之后也不愿意调整。实际上,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过多摄入钠,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又能间接引发高血脂、冠心病、肾病等疾病。
其他文献
传统富锌涂料和热浸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沿海电厂钢结构的防腐蚀要求,低能耗、无污染、低成本成为新型防腐蚀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了我国沿海地区电厂钢结构的腐蚀现状,介绍了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顾委委员,卫生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主任、党组书记钱信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31日15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信忠
文章通过对FTTH概念及优势的论述,引出FTTH组网涉及的主要设备及功能,并对故障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正> 饲料原料质量的定义美国饲料工业协会将饲料质量控制定义为:“为使产品保证达到确定标准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换言之,饲料的质量控制就是确保动物从中获得满足其营养需
<正>晚自习放学后,男生没有急着回寝室,教室里只坐着他一个人。他用手撑着头,另一只手无声地转着笔,目不转睛地看着讲台上踮脚擦黑板的值日生,心里犹豫着要不要去帮帮她。如
2012年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五级总体要求:“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具体做到:“1.能就简单的话题
期刊
朱熹《诗集传》自序是《诗经》序跋中重要的篇目,体现了《诗集传》的创作动机和“诗经宋学”的学术特质。《诗集传》自序之创作时间并非是朱熹自己所言的“淳熙四年(1177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