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hua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旭鲲同志,单位决定派你去当第一书记,你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适合这个岗位,不知道你有什么困难么?”赖旭鲲刚想拒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其实,此时赖旭鲲家也是困难重重,妻子患有甲状腺癌多年,父亲中风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女儿刚刚念高中。但是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作为老党员的赖旭鲲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安福乡社溪村第一书记。
  漂亮的话从不说,实在的事争着去做
  2015年4月,赖旭鲲来到社溪村担任第一書记,自踏上扶贫之路,已经五年时间。问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赖旭鲲支吾半天,说没啥,都是些小事,职责所在。他向来如此,漂亮的话,从不多说;实在的事,争着多做。
  贫困户曾金生是赖旭鲲的结对帮扶对象。2017年,曾金生女儿初中毕业,因学习成绩一般,考高中难度较大,且因家庭条件一般,曾金生夫妇流露出让其女儿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想法。整个暑假,赖旭鲲多次与曾金生夫妇沟通,动员他女儿去宁都高级技工学校读书,掌握一技之长,便于将来就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赖旭鲲的反复劝说下,夫妻俩终于答应。2019春节期间,曾金生女儿给赖旭鲲发来一条短信“我是您的帮扶对象曾飞燕,现在在宁都技工学校读书,在这里我学到很多技能和知识,在您的帮扶下,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这是赖旭鲲在节日期间收到最暖心的信息。
  贫困户曾志红,家庭贫困潦倒,妻子10多年前就离家出走了。曾志红平时都在外务工,女儿上学住在学校,每逢节假日回到村里,他们便十分闹心,因旧房倒塌,居无定所,逢年过节回来只能在兄嫂家暂住,多年来尝尽了居人篱下的滋味,一直想有自己的家,却苦于无钱建房。2017年,赖旭鲲为其争取了保障房建设项目,还多次帮他解决建房选址等方面难题。2018年春节,曾志红“拎包入住”保障房,圆了安居梦。每当说起此事,曾志红总是动情地说:“赖书记让我重新有了个家,非常感谢赖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
  贫困户曾红生、曾功栋、张国房因发展产业急需扶贫贴息贷款,金融部门按规定走程序,迟迟无法放贷,赖旭鲲积极与县乡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开通“绿色通道”,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燃眉之急。近几年,曾红生年养殖三黄鸡2万羽,养殖纯收入5-6万元,加上儿子、儿媳在广州做电商的收入,家庭年收入近20万元。生活富裕了,曾红生在宁都县城龙溪湾小区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儿子曾磊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扶贫路上倾情投入,促群众脱贫致富
  社溪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距宁都县城22公里,辖4个自然村、12个村小组。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65人,贫困发生率达18.6%,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社溪村产业结构单一,不成规模,除了传统产业水稻外,脐橙、白莲种植也没有成规模。为解决产业发展难题,赖旭鲲每年都会邀请县、乡农技员为群众开展脐橙、白莲、油茶等种植技术培训,动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种植。为使社溪村实现规模发展,赖旭鲲积极向乡外能人推介社溪村“山区的地租,郊区的便利,城区的基础设施”等发展产业的资源优势,同时积极做好基地土地流转工作,引进能人落户社溪建设产业基地,先后引进了食用菌、蔬菜、洋芋等产业。现在全村油茶种植面积2600余亩,脐橙种植2100余亩,食用菌100亩,大棚蔬菜160亩,洋芋335亩,安置136人稳定就业,链结贫困群众53户。每名劳动力基地年劳务收入在0.5-2.5万元,群众年土地租金收入35余万元,困难群众年分红11.7万元。
  2020年初,突如期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社溪村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社溪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影响,赖旭鲲积极抓产业就业,保复工复产。面对新冠疫情造成的蔬菜滞销问题,经营主体一筹莫展,情绪低落,赖旭鲲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社溪村爱心人士曾福生、张会会收购蔬菜,将将“爱心蔬菜”捐赠抗疫一线,既解决了蔬菜滞销问题,又以实际行动为一线抗疫贡献了社溪力量。
  在赖旭鲲多年的努力下,如今,社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全村土坯房、危旧空心房全部拆除,2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工,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全面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贫困群众吃、穿、住、学、医得到了全面保障。社溪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8.6%降至0.66%,村级集体经济由2015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18.57万元。2018年社溪村顺利退出了贫困村行列。
  扶贫路上舍小家为大家
  因为脱贫任务重,赖旭鲲很少回家。他经常在村委会狭小的办公室里忙到深夜,思考着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怎么解决,村庄的基础设施怎样完善……唯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照顾家里老小。
  赖旭鲲妻子患甲状腺癌,病痛的折磨让这个一度扛起家里大小事务的柔弱女子,迎来了人生中最为灰暗的时刻。由于下岗失业多年,情绪抑郁,且处于术后康复中,一直期待丈夫下班后能回来照顾家里;2018年,女儿高三复读面临高考,期待赖旭鲲为其缓解迎考压力;80高龄的父亲独居东韶老家,常电话询问节假日能否回家。然而,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双休无休已经成为了赖旭鲲的常态,节假日缩水也成为惯例。对妻儿,赖旭鲲怀有深深的愧疚;对父亲,赖旭鲲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在赖旭鲲多次允诺会回来陪伴自己,结果都无疾而终的情况之下,妻子终于在一次电话中对着赖旭鲲哭着大喊:“我的死活你可以不管,但女儿的未来,你父亲的安危你总得考虑吧!”当赖旭鲲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回到家里,陪伴妻子,没待上几个小时,就又因为工作返回村里,留下妻子一个人收拾东西,准备次日自己一个人去南昌复查的行李……
  父亲中风偏瘫,需要专人照看。而此时,社溪村也定下了2018年整村退出贫困村的目标,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为了不影响工作,赖旭鲲把在外务工,月薪近八千元的弟弟叫回了家,专门照看父亲。2018年,父亲两次住院近40天,赖旭鲲请假陪护不到一周。住院期间,父亲对赖旭鲲说:“你端了公家的碗,就得遵守公家的规矩,我不奢望你每周回来看我,但希望我走的时候你能赶回来为我送终”。赖旭鲲哽咽着赶紧点头,谁知,对父亲这最后承诺,赖旭鲲也未能兑现。2018年7月27日清晨,弟弟打来电话,说父亲情况不好。赖旭鲲紧赶慢赶,可到家时,父亲已撒手西去了。自觉无颜面对家人的赖旭鲲,在父亲的灵前哭得像个迷路的孩子。未来得及见到父亲临终前最后一面,成了赖旭鲲一辈子的遗憾。
  面对妻子的抱怨、父亲的期盼,赖旭鲲也曾纠结过。但作为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面对党的号召,面对组织的信任,面对群众的期盼,他牢记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赖旭鲲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总得有付出,有牺牲,我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黄小林、廖荣,宁都县精准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于5月15日-8月31日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浦东分院举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上专题班”。  专题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宏观政策層面细致解读,也有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的深入阐述。政策性、实践性、权威性很强,有助于扶贫
期刊
[提 要]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相比较而言,江西省内的非国有博物馆与国内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社会公众和文博专业学生两部分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包括文博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江西省内非国有博物馆的熟悉度均较低,停留在“听过”的阶段,较少前往参观。只是由于专业的原因,文博专业学生的熟悉程度稍高,但均出现混淆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的现象;被调查者参观博物
期刊
[提 要]基于服装产业的人才需求和江西服装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现有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发现现有模式存在合作动力不足、学校适应企业需求能力较弱以及开发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现状,提出增加校企双方的协同性、建立双方共赢的共同目标、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保障等持续改进等措施,以适应新常态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服装设计   [作者简介]刘 琼
期刊
范家村,坐落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西北部的锦江镇,全村617户、2530人,耕地2325亩,林地450亩,信江河穿流而过,206国道沿村而行,是余江区第二大自然村。但就是这样一座农田水利与交通区位条件俱佳的村子,曾是鹰潭市体量最大的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74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村庄环境脏乱,“两委”班子涣散,村集体经济为零。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省纪委、省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团
期刊
各地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挂牌督战有序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去年,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基本复工复产,消费扶贫行动开局良好,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基本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氛围浓厚。截至5月31日的具体情况是:  一、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25个省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750.7万人,占
期刊
告别大山,拥抱新生活!井冈儿女用1500个日日夜夜交出了一份易地扶贫搬迁的“出色答卷”。  绿荫遍地、环境整洁,中小学校、商贸市场、社区中心、敬老食堂等“民生福利”一应俱全,行走其间,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温暖舒心的笑容。  这里就是吉安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遂川县梦想安居家园社区。1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深山,在此安下心、扎下根,自籌不到1万元就入住宽敞明亮的新房,生产生活实现了“一步跨百
期刊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如是说。  什么是小康?从汉代《礼记·礼运》以来,丰衣足食的“小康”就是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描绘,是中国老百姓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这个“决战决胜”年份增添了许多压力。中国是否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又将如何继续发力民生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
期刊
[提 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深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与服务是农业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是夯实这一基础的保障。清茶小镇的案例表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在主体分利秩序、城乡要素流动、文化价值实现等方面仍显不足。要以城乡融合发展思维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以城乡融合发展思维,形成更为健全的城乡要素流动机制;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重构小
期刊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必须如期实现。  今年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立足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释放出坚决夺取全面胜利的鲜明信
期刊
[提 要]加强文化自信热点主题和前沿分析,对我国文化自信相关研究及实践有重要意义。通过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至2020年CSSCI期刊中文化自信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网络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過研究发现,文化自信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文化强国、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事业改革等。文化自信的研究前沿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对于文化自信研究的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