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组学对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放射学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组学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中轴骨脊索瘤59例、骨巨细胞瘤33例共92例患者,64例为训练集,28例为验证集.基于CT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独立临床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构建综合模型,通过校正、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CT图像中共提取1409个组学特征,降维后获得7个最有鉴别价值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标签在训练集(AUC为0.890,95%CI:0.800~0.980)和验证集(AUC为0.860,95%CI:0.700~1.000)中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年龄和位于中轴骨两端是独立的临床预测因素.联合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和Rad-score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AUC为0.970,95%CI:0.930~1.000)和验证集(AUC为0.920,95%CI:0.810~1.000)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中,综合模型的AUC优于组学模型(Z=2.092,P=0.036).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较组学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综合模型术前鉴别中轴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决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MPS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使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尼尔雌醇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