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羟色胺综合征15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5-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5-羟色胺综合征患者(根据症状轻重分为轻度9例,中度5例,重度1例)的临床特征,经停用5-羟色胺能药物及予赛庚啶和支持治疗后分析其疗效. 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易激惹4例;心动过速12例,肠鸣音亢进5例,腹泻4例,出汗12例,发热5例,高血压6例;眼震4例,瞳孔扩大4例,肌肉震颤6例,肌张力增高8例,肌阵挛4例,腱反射亢进8例,共济失调2例,痫性发作2例.9例轻度患者均在72h内症状缓解;5例中度及1例重度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最长者126 h,平均治疗时间(86.9±21.7)h. 结论 5-羟色胺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状态的改变、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神经肌肉的过度兴奋.其防治在于早期发现、适当治疗及临床医生对5-羟色胺能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 加强对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均有日间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26例(81.3%)存在猝倒发作,11例(34.4%)存在睡眠幻觉,仅2例(6.25%)存在睡眠瘫痪表现.患儿多以日间睡眠增多为起病症状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9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上矢状窦远端置管持续尿激酶泵入接触性溶栓治疗,辅以机械性血栓切割,以血栓全部或大部分溶解、闭塞的脑静脉窦主干再通为停止溶栓指征.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6个月.出院后随访9~30个月,内容包括腰穿、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自开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白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患者预后分为进展组及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1L-1β)等共27项相关因素,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又名外伤性硬脑膜下水瘤,常见于颅脑损伤后.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发生较强位移,导致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流到硬脑膜下和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形成积液.TSE发生率大约为颅脑损伤的1%.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更高.TSE诊断和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常熟市中医院自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老年重型TSE患者1
目的 探讨抗栓中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模型组及血栓心脉宁片给药组,以H2O2致HUVEC的氧化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加入抗栓中药血栓心脉宁片进行预先干预,采用甲基偶氮四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生长周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20例,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并应用Brunnstrom评分法评价偏瘫肢体 的运动功能,根据DTI结果将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级别分为4级:1级(CST完整);2级(CST完整,但轻度受压推移);3级(
目的 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爆震伤不同时间段脑局部代谢及水分子运动的变化.方法 9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后2组采用600 mg TNT当量纸雷管在兔脑上方6.5 cm垂直距离爆炸制作颅脑爆震伤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不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于模型制作后1 d、3 d、7 d、14d、21 d等时间点观察兔存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2型糖尿病未伴发腔隙性脑梗死组(1 19例),B组:2型糖尿病伴发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67例),C组:2型糖尿病伴发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24例).收集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常见颅神经疾病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对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66例面肌痉挛和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对2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差异;对患者进行至少3月以上临床随访,明确术后3d和术后3月颅神经症状消失情况有无差异。结果面肌痉挛和原发性
期刊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成员LIGH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白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MS患者,22例脑梗死患者和问期健康对照(HC)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血浆LIGHT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LIG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