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疗法对SAP大鼠血液TNF-α和IL一6的影响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DAR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为20只SD大鼠.用5%牛黄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制备SAP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D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DAR组用地塞米松(0.2 mg/kg)、山莨菪碱(0.2 mg/kg)腹腔注射,用生大黄(200 mg/kg)灌胃;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地塞米松、山莨菪碱和大黄,用法同DAR组.两组大鼠均于6 h后活杀.所有动物抽腹主动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结果 DAR组腹主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DAR疗法可能通过降低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预防和治疗急性胰腺炎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这可能是DAR疗法治疗SAP的部分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颈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与表面肌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5例颈部或肩部疼痛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疼痛和不适以及全身情况,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评估患者颈肩部最大用力和持续打字时肌肉的功能状况,将表面肌电信号标准化处理后,比较VAS评分、NDI评分与标准化sEMG信号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按疼痛强度和功能障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组,进一步比较
目的 研究蒲葵籽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对有活性粗提物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细胞毒性、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和HIV-1 p24抗原测定等实验对蒲葵籽提取
为克服传统盲均衡算法收敛速度慢、均方误差大、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缺点,在正交小波变换盲均衡算法(WT-CMA)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混合遗传的正交小波盲均衡算法(MHGA-WT
目的 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浓度慢性铝暴露对年轻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铝损害学习与记忆的突触机制.方法 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从孕期始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Al3+浓度为15mmol·L-1和30mmol·L-1的AlCl3水溶液;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测定海马长时程增强.结果 对照组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发生率为90.91%,低浓度组为58.33%、高浓度组为18.18%,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的生物活性及移植后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方法 取Wistar大鼠的第3代BMSCs消化后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CM.DiI标记,另一组正常细胞不标记,测定生长曲线.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将CM.DiI标记的BMSCs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分别于移植后24 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结合传统超声综合评价心脏内强回声结构(ICEF)胎儿的心功能.方法 应用TDI技术的脉冲方式观察ICEF胎儿房室瓣环运动,测量其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及收缩期运动的峰值速度(Em、Am、Sm);并结合传统二维、M型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心脏大小及血流速度系列参数;对照组房室瓣口血流参数与房室瓣环运动参数进行相关分析;两组间评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 通过对上矢状窦旁大脑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学观察,为胼胝体前入路手术提供保护桥静脉的解刮学基础.方法 对20例(40侧)上矢状窦和颈内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依次分离额区及中央区的桥静脉,并对其进行体表定位.观察并测量各区外侧面静脉的多项指标,如管径、条数和汇入角等.按同样的方法处理对侧半球,最后测量上矢状窦的各项指标.结果 在上矢状窦额区的后部有一段没有静脉汇入的"安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收治的经综合治疗的10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于有效治疗后10d内病情逐渐出现改善.其中8例完伞恢复正常,1例遗留左眼外展稍差.1例遗留经常轻度头痛.随访半年~2年,有2例复发1次,1例复发3次,此3例患者每次复发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目的 探讨四肢战创伤病例中院内死亡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1968年至2002年在战伤救治过程中收治的352例四肢战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15例死亡病例尸体剖解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死亡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多因素统计学分析.以探讨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在院病例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4.3%.死亡原因主要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7例(46.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在纵隔肿大淋巴结、纵隔不明原因占位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2G穿刺针对61例患者经食管行EUS.FNA,穿刺物均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结果EUS—FNA诊断阳性率为93.4%(57/61),细胞学及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2%(52/61)和83.6%(51/61)。100.0%(26/26)临床疑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