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性的研究动态与现状,对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水稻抗倒伏性的遗传因素、调控措施,以及抗倒伏鉴定与评价方法.提出在抗倒伏育种中,应适当放宽对株高的限制,综合考虑穗部性状、茎秆基部物理强度、根系形态及株型等各方面因素,协调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与群体质量指标间的关系,采用常规杂交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同时,从健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确立统一的抗倒伏鉴定与评价标准,采用模型评价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建立数字化倒伏预警系统等方面,加强对水稻抗倒伏技术的研究与综合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土壤理化消毒处理,抑制有害菌落的滋长,改善百合生长期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生态,为解决百合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百合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应用热水、棉隆和乙醇进行土壤预处理,基于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研究百合重茬地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结果]热水处理对幼苗期百合的生长最优,棉隆处理对生长起延缓作用.从4份土壤样本中获得472440条ITS序列,在97%序列相似性基础上可划分为410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不同处理的真菌种类和相对丰度随着百合生长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