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我们云南教育的未来,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 李配亮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2日下午,云南省政府《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证稿)(以下简称《纲要》)听证会在省教育厅举行。听证会由省政府法制办张宪伟副主任主持,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王建颖,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雷韬等9名决策发言人,省纪委纠风室副主任赵启荣、省督察室副调研员姜泽林等2名听证监察人参加听证会。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骆小所、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王珊珊等22名听证代表从不同角度对《纲要》(听证稿)充分发表了各自意见。 会场秩序井然,听证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我建议应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写进《纲要》。校园安全事故纠纷解决也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纲要》中提到的相关条款中,只提到‘以发展非义务教育为重点’,并没有提到民办中小学的发展,这可能会导致我省纯民办学校发展越来越缓,甚至走向消亡的边缘,因此我认为《纲要》应关注民办中小学的发展问题。” “我认为教育资源应该向农村、边远山区倾斜。在继续教育方面,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要将长远规划和阶段目标结合起来,明确每一个阶段需要突破的目标。作为云南人,我们应该传承文明,能否考虑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花10年左右时间编制—套云南地方史教材?”
  “目前幼儿园入园费过高,普通家庭仍难以接受,我建议应普及学前教育。” “我建议学前教育要规范教学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22名听证代表都有发言机会,主持人特别规定。发言时不鼓掌,每人发言不得超过5分钟,每当代表发言至4分钟时,主持人都会提醒“你的发言时间还剩1分钟”,以节约时间高效发表意见。 会上,听证代表认真遵守听证会纪律,纷纷抢着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听证决策发言人:充分采纳听证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纲要》 听证决策发言人、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解答听证代表的提问后表示,编制出一个“符合云南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让人民满意的规划纲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云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听证会后,省教育厅将认真整理,充分采纳听证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纲要》,使《纲要》更加符合云南实际,让云南人民满意。 《纲要》(听证稿)解读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自2009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和全省教育系统的大力支持下,编制工作进展顺利,于2009年9月形成框架,11月形成初稿。2010年3月以后《纲要》编制工作进入广泛征求意见和进一步修改完善阶段,经过10多次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征求意见,形成昕证稿。
  《纲要》(听证稿)战略目标明确。《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坚持走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道路,实现云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学生受教育水平、质量实现与全国共同成长。
  《纲要》(听证稿)突出发展重点。《纲要》中确立的教育发展重点任务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教育国际化等9方面;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含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现代管理、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等4方面;教育保障措施内容含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法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等5方面。
  《纲要》(听证稿)专门设立了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模块。《纲要》专门设立了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模块,包括发展和改革的重大工程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大工程包含12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包含11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现代远程教育改革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
  责任编辑 张惟祎
其他文献
扩大优质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  本刊讯(记者李配亮)7月20日下午,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座谈会在省教育厅召开,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邹平、王建颖与省发改委收费处、昆明市教育局、盘龙区教育局等单位和在昆各有关高校、中小学负责人就如何扩大云南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行了座谈。  “我认为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要有指导性意见”。“我认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不是短期内就能
期刊
他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开创了小凉山民族教育的一片新天地,在宁蒗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做过拓荒者,住过临时搭建的窝棚,当过校长和教育局副局长,一路艰辛和坎坷,而今身为教育局局长的他正在为小凉山教育的美好明天绘制蓝图。  他就是丽江市宁蒗县教育局局长杨锋元。    他用忠心、诚心、爱心构筑人生第一座里程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也是杨锋元从事教育的座右铭。 
期刊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全省所有县的“两基”工作经过验收后,国家教育督导团要对县级政府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国家依法对县级行政区域内“两基”水平的验收和认定。省政府已确定今年为云南省“两基”迎接国检年,并于4月7日召开了全省的动员会议,秦光荣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今天,县政府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省“两基”迎国检动员会议精神,进一步查找差距,明确职责,强化措施,
期刊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滇东南门户,居住着11种民族共3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6.7%,全州山区、半山区占97%,集老、少、边、穷于一体。至今全州8个县均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 631所,在校大中小学生660 152人,在编教职工4万多人。全州财政年收入仅17.3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 379元,居全省人均纯收入的末位。  以这样的条件办教育,这样
期刊
7月20日上午,云南省传达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在昆明召开。在昆明主会场,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传达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全省教育系统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卫星主持会议,并就全省如何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作了部署和动员。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在昆高等院校主要领导,昆明市教育局及所辖四城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在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矣 勇)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7月19日上午,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率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杜玉银、和福生、陶晴、邹平、杨共和、王建颖等来到省招生考试院,检查招生录取工作,并亲切看望工作人员。  罗崇敏首先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稳步推进表示祝贺,并对辛勤奋战在招生录取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说,省招生考试院严格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
期刊
临沧市的凤庆县可算得上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师生近7万人,占总人口45万的15.56%。凤庆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贫困县办大教育,确实不易。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000年,凤庆基本与全国同步,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向“两基”的飞跃,使人口大县向教育大县转变。从2000年至2010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凤庆教育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2005年实施了教育综合改革;2007年普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
普洱市,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  普洱市根据多民族、边疆、山区的特点以及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自上世纪90年代全市规划实施“两基”工作,确定了特困地区先“普四”,后“普六”,再“普九”,扫盲工作与“普六”同时推进;坚持以乡(镇)为单位验收,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自1997年思茅区开始,至2009年澜沧县结束,普洱市历经13年完成了“两基”
期刊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彩云之南犹如一颗碧绿的翡翠在共和国版图上熠熠生辉。  云南,39.4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南延于青藏高原,整个地貌自西北向东南形成三大阶梯递降,高山峡谷、江河湖泊纵横交错,纵贯滇西北的横断山脉将地貌进行了深度切割,在此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全省山区面积占94%。  亲如兄弟姐妹的51个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其中,15个少数
期刊
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宁蒗教育起步较晚。1951年创办第一所小学,1957年创办第一所初中,1972年才创办第一所高中。办学60年来,宁蒗教育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县情的基础上,一心一意抓“两基”,脚踏实地绘蓝图,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教育”的思路,走出了一条“治穷先治愚,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的路子。60年来,宁蒗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