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对于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1.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达到有目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掌握儿童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揭示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体育学习与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学习好与将来终身受益的關系;把体育课的学习与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走向社会,难以发挥应有才能的道理。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它包含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主体作用)两个方面。这两者的结合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面、自主、探究、合作”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就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引导和组织之中,而不是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法手段和完成课的任务有着密切关系,决定着课的质量。所以完成每节课的任务,都不是单一教法手段的孤立应用,而是多种教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体现。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符合课的目的任务、教材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实际。教学中教法灵活,手段多样,形式活泼,不仅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的兴趣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建立学校运动队,建立一支骨干队伍;组织校运动会,让学生展示水平,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备器材,在课后、在家中、在社区练习等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体育氛围中自觉地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收稿日期:2013-07-0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
期刊
【摘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不懈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进而达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主体;习惯;和谐;主动  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抓住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在我看来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的
期刊
两年的青研班的学习生涯,我与同伴们一样,犹如“淮间曲水”(淮河的流水曲折向前,绝不退缩),且学且行,且思且记,饱饮苦乐。“任重能背;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黎锦熙《龟德颂》)  还记得,刚入青研班,第一次交作业,一篇篇所谓的“文章”,放到了翟老师的面前,这些文章理论支撑不足,案例沒有针对性,不生动,结构不完整,格式不正确等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翟老师带领我们青研班的同伴们一起,
期刊
在某些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现象,令我感到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还存在某些偏颇。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以及就平时所观摩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1. 关于“情境创设”  《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尤其在新知识的引入时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为了情境而情境”、情
期刊
听课中,我越发同情起学生来:  照本宣科的独角戏令孩子们乏味疲惫,他们有的茫然地正襟危坐;有的无聊地玩弄着手中的东西;有的悄悄地说起话来……  若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能潜心学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非我们的教学的确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孩子走不进课堂,是因为课堂不够生动,我们应该认真反思。  有位教育者这样说:“学习是一杯药,很苦,但对学生很有用。拙劣的医生捏着鼻子灌下去,智慧的医生给药包上糖衣让人愉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告诉我们:国情教育要放在整个世界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要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1. 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形势,给学生以全面指导,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教学模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探索式  1. 什么是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大纲和目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形成一套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期刊
创造性实质上是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具备新奇独特意识者往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是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1. 以学生
期刊
【摘 要】健康的心理是小學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教师自身的引导,用平等的、欣赏的语言鼓励学生等手段,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普遍引起家长、社会、特别是学校的重视。  【关键词】心理健康;渗透;小学数学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外,良好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同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