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的导入方法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为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万事开头难,教师在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设计教学的导入环节,运用最恰当的导入方式,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情境创设导入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因此,艺术化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创设成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教学《声音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手机铃声DIY》一课时,创设如此情境导入新课:中国现在的手机用户已超过4亿,2003年彩铃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手机铃声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学校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铃声,企业也在用铃声塑造自己的形象。教师播放本校彩铃及本地名企业的铃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分别体现其不同的功能。“同学们,你们愿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吗?许多同学都接触过手机,如果请你们动手制作一首充满个性的手机铃声,你们会怎么做呢?”此时,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故事谜语导入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教学中的事物或教学对象描绘成生动的小故事或形象的谜语,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P0werP0int幻灯片制作》一课时,教师以森林运动会为题编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动物们都赶着去参加各种比赛。负责检查的山羊爷爷说:“谁有制作精美的运动员名片,就能进去参加运动会,没有名片的朋友不能进去。”梅花鹿没有名片,它很着急。“同学们,你们能帮梅花鹿制作一份精美的名片吗?”简短的故事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的学习中去。
  
  游戏儿歌导入法
  
  做游戏、唱儿歌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它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想象。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去,可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学《文字的复制与移动》一课时,用广播教学展示儿歌“扁担长板凳宽,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偏要绑在扁担上。也不知是扁担绑在了板凳上,还是板凳绑在了扁担上”,组织学生来玩“说话和打字”的游戏,看谁速度快。在游戏中,学生边说儿歌边观察教师用文本复制和移动的方法输入儿歌。由于“扁担、板凳”出现次数较多,利用“复制和移动”的方法可提高输入的速度,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作品展示导入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展示熟悉而新颖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和研究,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顺利地导入新课。如教学《网页的制作》一课时,可出示反映学生身边秀美家乡的风景旅游页面,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使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提出新问题。对于有明显缺陷之处,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或将要学习的知识去改进它。展示的作品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创作的。不管采用哪种作品,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与其比一比的决心,其效果就很好。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导入是一节课的“引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灵活地使用恰当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成功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掌握概念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摘要:本课题旨在研究促成学生“无疑而生疑,质疑促慎思,解疑获新知”的有效教学策略,力图体现培养学生自主设疑解惑的意识是“老师引导”与“学生自主设疑解惑”的有机结合,以此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意图。  关键词:思想品德;自主设疑解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89-1一、在学情研究上,做足“学情分析功”  通过学情研
当众多传统媒体在借助改革时机和网络技术抢滩市场发展壮大的时候,涉农报纸却普遍处境尴尬,阵地逐渐萎缩,舆论发声被都市媒体的喧嚣淹没,社会影响力微弱,经济效益不佳,成为媒体家族
生态学原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认识的进步,生态学已经俨然形成一个跨越各学科鸿沟、关联性极强的综合科学,衍
最近,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镇大学生村干部组成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宣讲“七一”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