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不要”之间

来源 :考试·理论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要善于细读文本,要潜下心去,沉入到文本之中,“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形成个性化的解读。不照搬教参,不人云亦云。在此基础上,找到寻常却可能关键的词句,进行深入细致地发掘、拓展,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邓稼先》一课时,发现“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个很平常的句子,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文中说“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作为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他可以要得很多,想一想,按照一般惯例,他可以要些什么呢?
  生:他可以留在国外享受比中国高一百倍的待遇,可以像杨振宁一样摘取科学最高奖项诺贝尔奖。
  师:高待遇,高奖项。
  生:他可以像奥本海默一样,在学术上锋芒毕露,高谈阔论,唯我独尊。
  师:他没有学术霸权。
  生:他可以像其他官员一样,官气十足,养尊处优,远离科研第一线。
  生:他可以住豪宅开名车,可以像现在某些官员那样包养好几个女人。
  师:你的意思他可以腐败一把,不过,那时的革命干部大都是很传统的(生笑)。
  生:他可以远离蓬断草枯的荒漠,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他可以远离核辐射,而不至于一病不治,英年早逝。
  ……
  师:是呀,他可以要得很多很多,但是这些他都没有要。他要了些什么呢?
  生:他要的是粗估参数时的物理直觉,筹划计算时的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的勇进和稳健。
  师:很善于概括。
  生:他要的是出现失误时第一个赶到井下,出现危险时第一个捧起高辐射核弹碎片。
  师:你读了很多书,知道他曾在氢弹爆炸实验失败后四处寻找摔碎的弹片,找到后高兴地捧起弹片,那可是相当危险的。他的病没有治好与核辐射摧残了身体有直接关系。
  生:他要的是文革时全院人员免遭迫害,安然无恙;两个派系都尽心工作。
  生:他要的是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
  生:他要的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出原子弹、氢弹,不用外国人援助。
  师:这是民族自尊呀。
  生:他要的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亡国灭种危险的新生日子。
  生:他要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生:他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
  师:“要”了这么多呀。决定他是“要”还是“不要”的标准是什么呢?
  生:是是否对国家有利。为了国家,他不顾个人的荣辱和安危,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概括得真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是为了国家;“不要”,也是为了国家。唯独没考虑他自己。他是只手撑天的好男儿!他是勒功大漠的伟丈夫。他的无私的精神和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永恒的骄傲!
  上述教学片断,通过“要”与“不要”引发话题,学生再次梳理、概括甚至补充了课文内容,强化了认识,进一步感受到了邓稼先的伟大的精神,三个维度目标都落实得很好。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大牛群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每天都在与学生进行着交流与磨合,其中有欢乐、有烦恼、有误解、有迷茫、有失败、有成功、有幸福……但我们执著于这份工作,因为我们坚守着一份对教育的信念:通过我们智慧的教育去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掌声 背后 思考    在学校2008年“感动校园人物”颁奖暨迎新年晚会上,我班的英语课本剧《梁祝新传》以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
期刊
【摘 要】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作文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践,感染学生和创新引导这两方面值得关注。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写作教学 感染学生 创新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它往往
期刊
【摘 要】在五四新文化倡导中,周氏兄弟留学日本,共取日本文化思想源泉。观照这个紧邻中国的国家的文化特色,周氏兄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和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周作人探诸中国的封建文学发现它的“非人性”,而从日本文化的学习当中他却找到一条健康向上的发展之路。有感于此,他积极倡导“人的文学”,鼓励不悖人情的文学。这样的倡仪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吻合,共同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学校应如何顺应时代需要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使每一位青少年都成为新一代的守法公民,从而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学校德育 青少年 法律意识 合法权益 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已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先导。然而由于我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法治观念淡薄
期刊
【摘 要】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对于电路的串联、并联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往往会感觉到很难。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对于学生突破串并联电路问题障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分析电路 判断电路 画电路图 规律及方法    想要正确解答关于串并联电路的问题,首先就要准确地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准确辨别串联、并联
期刊
【摘 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提高地方高师院校《泛函分析》教学效果的若干举措,分析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了针对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泛函分析 教学效果 教学    《泛函分析》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概括了经典数学分析、函数论的成果,起源于数学物理中的变分问题,由于受到量子物理学、现代力学、工程学的有利刺激,发展非常迅速,在工程、方程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泛函分析主要研究线性算子,其总体思想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正是要靠创造教育来培养。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者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学生参与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参与:课堂上学生的质疑情况——动脑;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情况——动口;课堂上学生的操作情况——动手。从而明确数学教学中学生行为参与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行为参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促进数学教学中学生行为参与的策略。  【关键词】行为参与 数学教学 因素 策略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在数
期刊
学校管理“人和”是灵魂,质量是中心,队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一、“人和”是灵魂  学校管理求得“人和”非常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管理中“人和”就是谋大势;失去“人和”、则大势去矣。  为了实现 “人和”,管理上要求干部要关心教职员工,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切实把管理看成是服务;教职工之间大力倡导协作,互相帮助,坚决杜绝文人相轻,说三道四,影响团结的言行;师生之间大力倡导尊师爱生,加强感情沟通
期刊
【摘 要】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教学目的 知识 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