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区杂色花蛤的病毒观察与检测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d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另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95~12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杂色花蛤所带杆状病毒与BMNV有抗原性正相关,其检出率随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生长且感染病毒的杂色花蛤可能是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的传染源。 In Xiamen sea area shrimp cult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nvironment, electron microscopy found a variegated Hepatopancreas a baculovirus and two kinds of spherical virus. Baculovirus size (85 ~ 90) nm × (240 ~ 264) nm, a capsule exists in the nucleus, the cytoplasm can be seen. A spherical virus with a diameter of 70 ~ 80nm, a capsule exists in the cytoplasm. Another spherical virus has a diameter of 95-120 nm and is enveloped and exists in the nucleu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tigenicity of BMNV and the baculovirus carried by Helicoverpa armigera, and the detection rate varied with the seasons, suggesting that the natural variegated clam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may be the Japanese shrimp stem The source of the virus infection.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深层气藏的直接检测方法, 并在SUN工作站IES地震交互解释系统环境下开发研制了交互处理软件包。应用于松辽盆地汪家屯地区气藏预测后, 取得满意效果。 A direct detection
孔压静探试验(简称CPTU)在国内是一项尚待推广的土体原位测试新技术,着重介绍了在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孔压静探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土分类图及不排水抗剪强度
文中评述了榴辉岩的密度和高温高压下的纵波速度、速度各向异性、泊松比以及榴辉岩声软化现象的成因 ,着重介绍了榴辉岩的密度和波速对探讨岩石圈物质组成、莫霍界面性质、超高压岩石对实现壳幔物质交换的重要意义。榴辉岩的密度为 3 2~ 3 6 5g·cm-3 ,其中超高压榴辉岩具有更高的密度 (3 4~ 3 6 5g·cm-3 )。榴辉岩的纵波速度 (vp)在 1GPa时为 7 3~8 9km·s-1,其裂
望峰金矿是天山地区5个最重要金矿之一, 其成矿时间、空间、地球动力学背景、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均已证实其形成于古生代末的碰撞造山过程, 是窥探碰撞造山过程成矿
根据组成丹棱-思氵蒙砾石层的不同岩性的砾石的统计分析,论证了该砾石层的物源区。应用粒组分析资料经数据处理取得的趋势分布所显示的砾石分选性和递变规律,并应用沃克划分
9711号台风受大型环流调整的影响于1997年8月19日14时突然转向北上;20日08~14时该台风北偏东跳跃式移动,是因低空急流使台风倒槽区气旋性环流加强产生新中心所致;青岛地区产生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几种地质灾害数据处理与建模的非线性方法,主要包括GMDH自组织建模技术、神经网络方法。GMDH是一种高阶非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它是以简单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为
该文介绍了一个包含地形起伏和地面植被效应的三维生态边界层模式.与经典的边界层气象学模式相比,模式更加细腻地考虑了与农林作物生长过程有关的热力、动力学作用,诸如植被
在遥感像元内含有多种组分、温度不均一的情况下, 地表像元热红外辐射的方向性主要源于像元内的三维结构. 研究应用多角度方向辐射观测数据对非同温像元组分温度的估计, 提出
通过1998年和若干历史年份夏季低纬环流的对比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低纬环流有很多异常特征.这种环流制约了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由此造成1998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