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与思考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753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我国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国家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从启蒙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阶段教育工作者都引起了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做好奠定作用。但由于该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若教师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就会存在一些困难。本研究旨在探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在传统文化方向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课程;融合课程;策略
  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1.传统文化的概述
  传统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和礼乐射艺书数(六艺)等等。从狭义上来讲多为传统意义上的《论语》《中庸》等流于文字表面的历史。但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说教和思想传授是不切合实际的行为。我国传统文化包含面广泛,有平时常见的书法、古诗文、中国结、京剧、皮影、传统节日等等。
  2.两者融合课程的重要性
  2.1 发扬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儿童期是逐步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此阶段受到的思想影响深远。团结和民族凝聚力一直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将民族精神融于课程教学中加强儿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发展做好思想基础。
  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优良品质,例如孔融让梨、水滴石穿、闻鸡起舞、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等传统故事,使儿童了解历史、发扬民族文化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培养儿童综合素质
  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前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传统文化中包含京剧、国画、书法等等,不仅对于儿童艺术素养、文化素质、语言素养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增加社会交往机会,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拓宽儿童的视野、锻炼儿童的品质,对于推进儿童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儿童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二、学前教育领域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家长和学校教育观念问题
  部分家长要求儿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扩展知识面的观点上,忽视了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家长应当拒绝此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例如幼儿园的汉服大赛,让幼儿穿着汉服在舞台上随意走动,家长的情绪高涨但是幼儿却是迷茫的,不了解其真正意义。这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对于幼儿的发展意义甚小,家长应当真正站在儿童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的角度引导儿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校方面为了迎合家长的期待,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学前教育课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造成幼儿园课程中的缺少傳统文化元素,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育实施方法不当
  中华传统文化纷繁多样,有皮影、京剧、茶艺、书法等等,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进行国画课程时教师直接讲解画牡丹花。幼儿本身对于国画就是陌生的,教师应当先引导幼儿了解国画的握笔姿势、毛笔的类型等,在进行绘画时应当选择较为简单的事物进行练习例如螃蟹、小金鱼等,幼儿在生活中竟让接触有经验,画起来更为容易。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过于呆板、枯燥,幼儿对于传统文化了解表浅甚至是陌生,幼儿理解起来更为困难,此时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面对传统文化教师应当灵活转变教学方法吸引幼儿兴趣,选择适合该传统文化的方式展开活动,例如茶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皮影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幼儿积极性。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融合课程的实施策略
  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该阶段的儿童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具象化的内容幼儿理解起来更为容易。绘本教学时幼儿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载体,在《进城》的绘本故事中画面构图较为特殊,采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作为画面进行呈现,绘本中穿插了许多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如孙悟空、林黛玉、武松等人物形象,通过该绘本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剪纸人物的活灵活现,为接下来的剪纸教学调动学习兴趣。
  2.教师灵活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复杂、离我们生活遥远的存在,教师在组织活动是要注重创新性,例如在京剧表演活动中,扮相和服装可以考究传统的京剧艺术,但在唱文上一味强调复刻原本戏文,会导致幼儿很难理解其含义。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原本戏文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目的是方便幼儿了解具体含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
  3.注重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探究一条适合幼儿学习的传统文化之路。幼儿最喜欢的就是游戏,可通过传统游戏入手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九连环、剪纸、七巧板等游戏,向幼儿介绍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传统文化中还蕴含许多有意思的知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再通过绘本、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传统文化,组织幼儿表演游戏,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加师幼、幼幼的互动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增加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幼儿在游戏里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创造学习氛围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影响幼儿学习的直接方式,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起到了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可加入传统元素进行布置,使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不知不觉受到陶冶,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例如可在幼儿园楼道等公共区域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传统文化——脸谱、名人名言、皮影、剪纸等等,在家长和幼儿入园离园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家长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都能起到间接影响,家长能够根据环境创设为幼儿讲解传统文化,共同进步。教师可在班级环境创设时增加传统文化的元素,加强师幼互动合作。设立传统文化的区角活动定期更换主题,可以是茶艺主题、剪纸主题、中国结主题等等幼儿更够独立进行操作,增加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四、结束语
  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课程相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发扬,而发扬传统文化学前教育阶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学前期是人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对人一生都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相融合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幼儿成为一名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扬者。
  参考文献
  [1]邹莉,刘慧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现状及路径[J].决策探索,2020(2):94-95.
其他文献
摘要:清明墓祭自古以来都和踏青出游联系在一起,可谓之“郊祭”,其节日氛围往往交织着“肃穆悲切”和“温馨欢愉”两种情感。这似乎与中国“敬鬼神,重孝道”的传统观念并不相符。然而,深入探究此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人极富哲学智慧的生死观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具有强大的逻辑合理性。  关键词:清明;郊祭;中庸;多元和谐;生死观  一、哀而不伤:清明墓祭的情感常态  从唐代的诗歌典籍中可见,寒食
期刊
摘要:基于传统历史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教师开始意识到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点延伸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为了全面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从历史故事的选择方法、故事讲述模式的创新优化以及设置教学问题等方式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推动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  引言  在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课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潜在的民族文化等等来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发展的重要性。也通过本文希望当下的学生能够更加重视中国作品,中西结合更好的学习钢琴,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重要性;特点  钢琴这门乐器是由欧洲创造并发展出来的,大量优秀的钢琴家、作曲家先后创造、弹奏出无数动听的乐曲,直到浪漫主义晚期才逐渐传入中国。钢琴在传入我国后最一开始的发展并不是很好
期刊
“我现在在南疆井场上,矿物绝缘电缆首次下井,我必须要全程跟踪,否则对不起过去那几个月的努力,实验室的药剂先帮我老化着,等我回去再一起评价看看效果。”  “我还在武汉机场等待起飞,这两天武汉大雾,航班停了好多,但我的航班还没消息,等等,说曹操,曹操到,我的也停飞了,不要着急,等我做高铁去北京,我看那航班还有飞往乌鲁木齐的,这个材料我熟悉,等我回来给领导汇报”  “我现在在北京,矿物绝缘电缆高效加热降
期刊
摘要:近年大数据越来越流行,发展也越发迅速,短时间内就在产品、商业等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的领域中,大数据能否也成为帮助优化其设计过程呢,能否也成为其优秀的发展资源呢?结合对当下已经存在的大数据促进园林文化传播的案例研究,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角度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有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风景园林文化;文化传播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大数据这一概念越发流行。对风景园林学而言
期刊
操场上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留下了我欢乐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操场的左右边还各有一个篮球架,左边的篮球架旁边还有一个花坛,花坛里的花儿竞相开放,香气迷人,走近一闻,让人心旷神怡。  一场大雨后,整个学校都被清洗了一遍,好像刚溅了的一样。操场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我和忠义、文涛、夕杰这几个人到操场上踩着水洼,文涛一下跳入水洼中,水建了出来,忠义吓了一大跳,连忙用手挡着眼睛
期刊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频繁,政权不断更替,百姓生活困苦,大多数百姓在连年的战争中难以度日。政治环境的复杂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环境,而文学环境不同也会造就不同的美学思潮。本文主要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环境对美学思潮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环境;美学思潮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环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在魏晋南北朝的
期刊
摘要: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宗教信仰,其中满族文化就是中国璀璨文明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属性。它的语言、民族信仰、姓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习俗、节日、建筑等方面,深深吸引着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艺术的时代将会使满族的历史文化以新的形态传播与文化共享,满族传统元素的数字化研究探索,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期刊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作为学术团体,是社会组织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与人的聚集体。学习文化管理理论,借鉴企业管理先进经验,在学会运营管理中构建学会文化,对实现学会宗旨、团结广大会员、推动新时期学会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一、学会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借文化的力量强化单位在运营管理中各种因素的协调、组织与管理,运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员
期刊
互联网与新技术的提升,已经全面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互联网时代文艺作品面临着从选题制作、舞台呈现与传播营销三方面的变革。选题层面,IP与大数据为创作者把明方向;众筹给予了小成本、小剧场舞台作品更多的制作成本。舞台层面,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VR、AR的普及让文艺作品更倾向于游戏化;移动智能设备更是掀起了APP浸没式戏剧。在传播层面,足不出户看戏剧成为了未来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