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赋能: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基于四川省眉山市广济乡的案例调查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农户是“大国小农”国情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考虑到农业对于小农户的生活保障功能与生计发展使命,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破除小农户“信息无能”困境,促成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确保小农户获得维持生产生活与生计发展的经济收益。案例考察发现,政府以培育区域品牌赋能小农户的“衔接”路径具有较为严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可行性。该路径在充分尊重小农户主体性前提下,通过区域品牌的“市场对接”效应诱导乡村社会的集体行动,能有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以及生产关系的内生性重组,并进一步引致小农户经营中现代农业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面推行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一肩挑”虽然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但也蕴含着一些潜在风险如助长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绝对权力”、挤压村委会的民主自治功能空间、影响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能力、引发农村新的矛盾等。当前,防范“一肩挑”之潜在风险的路径主要包括:坚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在“一肩挑”选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管干部
摘 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的优良政治传统。建党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前进、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四个阶段。党内集中教育作为管党治党的一大创举,遵循着“刺激—调适—反馈”的政党适应性逻辑理路。新时代,要通过精准研判党内外政治环境、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完善相关制度,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整体实效。  关键词:党内集中教育;整体史观;
摘 要:“双轨制”党建模式是“村改居”社区党建在适应性转变中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产物,是党建模式的基层实践创新。“双轨制”党建模式在实践中能否顺畅运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树立原村级党组织和新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遵循彼此共存且有序互动的理念,二是在实践中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补位、整体融合的运行机制。“村改居”社区“双轨制”党建模式的实践探索启示我们,“村改居”社区“双轨制”党建模式的施行
摘 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全新部署,区域发展战略出现了新的特征。文章基于对“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分析,从实现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中心城市承载力、以县城为枢纽推进城市化进程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注重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四个方面提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摘 要:进城购房农民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影响其对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使用状况。利用对161户进城购房农民家庭的调查数据,研究其承包地和宅基地使用变化情况。对承包地的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老人的家庭更倾向于改变承包地用途,家庭收入高的家庭更倾向于改变承包地用途,购房地点离农村老家越远越倾向于改变承包地用途,户主在城镇有稳定工作的家庭更容易改變承包地用途。对宅基地的研究结果表明,进城购房农民家庭在农村建房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传统金融的样态趋于网络化,网络金融无序发展导致系统性刑事风险高度集聚,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的界限愈加模糊。在积极治理的语境下及时转变金融监管思路,化解、防范金融风险已势在必行。“二元并行”的金融犯罪治理结构可有效统合刑法与行政手段,形成治理金融犯罪的合力。“违法相对论”尊重不同法域价值与机能的差异,强调依据法益对金融刑法规范进行独立判断,避免刑法从属于金融法。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量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专业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不同于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