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家巷》是十七年小说中十分独特的一篇,在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都在谈革命、谈工作不谈爱情的时候,《三家巷》却用很多笔墨在一幅广州风情画中描绘着三个家庭中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这在十七年文学中堪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也因此成就了很多独特而又有代表性的丰满形象。区桃和胡杏是作品主人公人生中两位挚爱的女性,本文着力于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原型存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三家巷;区桃;胡杏;原型
欧阳山在许多场合,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毕生的艺术追求之一就是要努力去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1]。他一生都在为此而努力着,也创造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如高干大、梁树坚、赵奇、司徒先生、周炳、区桃、胡杏、何守礼、陈文雄、陈文婷、吴生海、王大善等等。而《三家巷》则是他实现自己毕生艺术追求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现。在盛世奇葩《三家巷》长长的故事中有许多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周炳自然是最具特色與内涵的绝对男一号,而在周炳的人生道路上,也有过几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知心爱人,其中最为人所欣赏和喜爱的,一个是被大家誉美为“人日皇后”的区桃,另一个则是被三家巷的人们惊叹为是“翻生区桃”的胡杏。应该说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出版后的社会反响来说,这两个人确实无疑都是中国妇女中的人美、言行美、心靈更美的杰出代表,然而通过对欧阳山生平资料的研究,却不难发现这两位杰出女性角色有存在原型的可能性。
一、区桃的形象分析与原型猜想
《三家巷》中的区桃是周炳的表姐,也是他的初恋情人,后在电话局当接线员。他们俩原是一对两小无猜的表姐弟。平心而论,区桃在许多方面的优势都是远远地超过周炳的。才14岁的区桃,就已经“顾盼不凡,人才出众,见过她的人都赞不绝口,认为她长大了,必定是个‘生观音’。”区桃确实长得美丽:“她的前胸微微挺起,两手匀称地富于弹性地摆动着,使每个人都想起来,自己也曾有过这么一段美妙的青春。她的刘海细细地盘在前额的正中,像一绺黑色的丝带,白玉般的脸蛋儿泛着天然的轻微的红晕,衬着一头柔软的深黑的头发,格外鲜明。她的鼻子和嘴都是端正而又小巧的,好看得使人惊叹。她的细长的眼睛是那样天真,那样纯洁地望着这整个的世界,哪怕有什么肮脏的东西,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她一定也不曾看见。”区桃不但人美,而且天资聪慧、心灵手巧。读者们从乞巧节摆供品一章中,就可以充分地感觉到区桃的手有多么灵巧:且不说那些丁方不到一寸的钉金绣花衣裙,谷粒般大小的各种鞋袜、织品,指甲般大小的扇子、手帕等是如何的小巧精致,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就凭那四盆香花,“每盆之中,都有一朵是真的,一朵是假的,可是任凭大家尽看尽猜,也分不出哪朵是真的,哪朵是假的”,人们都说:“整个南关的摆设,就数区家的好。别处尽管有三四张桌子,有七八张桌子的,可那只是夸财斗富,使银子钱买来的。虽也富丽堂皇,实在鄙俗不堪,断断没有一件东西,比得上区家姑娘的心思灵巧,手艺精明。”可见区桃的才华和她的美貌一样,是人们所公认的。
而且,区桃对周炳的爱情也十分的真挚与深厚,作品中有一个区桃给周炳送鞋的故事:一天晚上,区桃独自一人从大老远的南关来到三家巷,原来她是得知“周炳的鞋子破了,就亲自画了鞋底样子,给他做了一双黑帆布月口皮底鞋送来”。周炳的母亲直夸这鞋做得精巧扎实,可是区桃还是不放心,“只顾催周炳穿穿试试看”,结果一试,不但“大小正好,还分了左右脚呢”。大家都知道,虽然她的父亲区华是鞋匠,可是区桃本人却不是鞋匠。但是这双给周炳专门制作的鞋,她却做得如此地道、精巧、结实耐用。可见,这里面深藏着一个纯情少女对周炳怎样的一片深情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双鞋送得却实在很不容易,因为区桃来的时候刚一进巷口,就被三家巷中的两个老爷何应元和陈万利死死地纠缠不放。他们都因为区桃惊人的美貌想娶她为妾,甚至那淫荡的陈万利都说出了“古人能把妾赐赏儿子,哪怕姨爹娶姨甥女儿也是有的了”“总之,肥水不流过别人田”“如果他姓何的按年计算,一岁出一两金子,那么,我一岁出二两金子”这样厚颜无耻的话来,可是区桃却是半点儿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何应元请她到家里做客,请她给何家每人做一双鞋。这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大的面子,可是却被区桃干干脆脆地一口回绝:“不!我告诉爸爸,让他来给你们做。”然而为了周炳,她却心甘情愿地熬灯费油来连夜赶做,这足见区桃的情感倾向是何等的鲜明:她视有钱有势者如粪土,而真心实意地爱着和自己一样的穷苦劳动者周炳,爱着那个与自己从小青梅竹马、知人知面又知心知情的炳表弟。别人看周炳是“傻子”,可是区桃却敬佩他宁可丢掉一个少爷的身份,也要为一个可怜的女佣人伸张正义的大丈夫行为;别人看周炳是个“贼”,可是区桃却认定他为了救济胡源一家免于饿死而去偷了何家的稻谷非但无罪而且有功;别人看周炳是又笨又拙,可是区桃却坚信“周炳不单是不笨”,而且“心思也巧”,无论做什么“他都一学就会”,并且还诚心诚意请他做了自己的文化老师;别人看周炳行为举止粗鲁莽撞,可是区桃心里最明白:那狠狠地砸在林开泰胳膊上的一锤,正是周炳为了保护她不受欺辱才不顾一切地这样做的……就是这样,由于出于真正的相知与相爱,处于真心的敬佩与赞叹,所以区桃的所爱都不可能是别人,而必定是周炳!从送这双鞋的生活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区桃爱得是那么透明,又爱得是那么含蓄;她爱得是那么自豪,又爱得是那么执着。
区桃的形象让有心的读者不难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欧阳山的第一任妻子杨志明。1928年1月,20岁的欧阳山与杨志明女士结婚了。杨志明的父亲是广州当地一位小学校长,他共有四个儿女,杨志明在家里排行老二,乳名兰姑,是电话局的接线员。她不但人长得俊俏,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而且知书达理、心灵手巧,悟性很高;最难得是虽然她处处是人尖儿但是却为人谦和善良,从不张扬。特别是当别的亲戚们都指责欧阳山不务正业,因为搞革命活动而被学校开除的事,只有杨志明默默地但又是坚定不移地支持着他,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给予欧阳山极大的帮助和鼓励,于是,两颗年轻的心终于碰撞在一起了。但是他们的自由恋爱却遭受到双方家庭的反对,可杨志明自己的态度却非常坚决,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义无反顾地跟着欧阳山一起过上了一种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革命者的流浪的生活。不管是在南京,还是上海,不管日子过得怎样艰难困苦,杨志明都无怨无悔,反而以自己能嫁给这样的丈夫而自豪。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区桃的人物设定与杨志明有着如此多的相似点:不但工作身份、家庭状况、性格长相都基本吻合,而且对欧阳山的感情也是如区桃给周炳的感情那般炽烈。但其实杨志明的伟大还不止如此。 1933年,当杨志明第一次看到了在欧阳山身边出现的草明时,她就清楚地感觉到,草明比自己更适合于欧阳山事业的发展,他们俩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为了支持欧阳山的革命工作,杨志明虽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而且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是她还是深明大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主动退出、悄悄离去的做法,这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女性在当时都能够想得开的事情。而当草明突然有难、欧阳山又无法亲自出面营救的时候,杨志明又一次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向草明伸出了无私的温暖的双手,给她鼓励,给她关怀,并营救她出狱。这也不是所有的中国女性在当时都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可见杨志明的深明大义。而杨志明的结局确是悲惨的,她于1944年在广西桂林,惨死于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就连这早逝的命运也与被射杀于罢工游行队伍的区桃相似,皆可谓红颜薄命。
二、胡杏的形象分析与原型猜想
胡杏,是一个贯串全书的典型形象,而且外在美和内在美都突出得较成功,她是地主何家从乡下招来的使唤丫头,革命爆发后,逐渐进步成为了优秀的革命工作者。她在何应元家当丫头时,就体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坚韧,胡杏在何家经常受到凌侮,曾经像小猫小狗一样地被主人摔出大门,也曾被毒打,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她却从不悲观,而是保持着乐观善良的秉性坚持着,力所能及地帮助着周炳,以及三家巷里的好人们。同时她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小姑娘,周炳出发去上海前,她对何守礼说:“我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过年利市钱,也怕有一块几毛,我通通拿出来送给炳哥做盘缠。你拿不拿你的出来?要是我是你,我就把钱窑子打碎了,把所有的钱拿出来送给他,你干不干?”,充分体现出她的义气。因为在小小的胡杏心目中,周炳就是一个救苦救难的大英雄、活菩萨的形象。她敬重他,信赖他,爱戴他,觉得他是自己苦海无涯的奴隶生活的一线阳光和希望。因此当胡杏再一次战胜死神,带着满身的伤痕,拄着拐棍,从医院回到三家巷时,她不是重新回到何家,而是直接来到周家。她不但发出了“他何家的门槛,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跨过去了”的铮铮誓言,并且直截了当地向周家提出:“十年前炳哥在我们乡下放牛,我妈就想认他做干儿子,我们都撵着他叫哥哥。如今要是这样,我愿意跟炳哥结拜兄妹,以后就跟亲生的哥哥、妹妹一样,不知你们的意思怎样?”当得到了周家的首肯后,胡杏立刻丢了拐棍,“扑通”一声跪在井边,对着周杨氏磕了三个头。就这样,在历经了种种苦难之后,可怜的胡杏终于在三家巷里有了自己温暖的家。
当革命事业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毅然跟着周炳到延安参加革命。在革命工作当中,周炳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胡杏这个小妹妹在革命队伍中一天天成长起来。而且他也确实欣喜地看到这个由自己带到延安来参加革命的、当年在何家身体羸弱、总是穿着一身男孩子的不合身的旧衣服、赤着一双冻得红通通的小脚、拖着一条细长小辫子的可怜巴巴的小丫头,终于成为了一名坚定、干练、沉稳、成熟的党的基层女干部。在解放战争中,周炳担任了土改工作组的副组长,胡杏担任工作组的支部书记。但是土改运动可不像普通的战役那样,很快地就见分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阻力:真正的恶霸地主没有被揪出来,阶级骨干队伍建立不起来,广大农民群众只看不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这里竟然出现了冷场现象。在这种严峻的时刻,作为已经是共产党员了的周炳和胡杏眼不花、心不慌。他们坚定信心,坚持原则,冷静分析现象,认真查找原因,重新访贫问苦,深入发动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检验了真理,纠正了错误,最后终于将阶级敌人苦心设置的阴谋诡计一一揭穿,并且彻底粉碎,从而使得王庄的土改斗争取得了決定性的胜利。在他们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周炳和胡杏曾经一度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了孤立和排挤。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从来没有孤独过,因为不管到了何种困难的境地,他们俩都在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在长篇的后几部里,胡杏在延安的整风运动中、在华北的土改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同志的关心爱护,对工作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对敌斗争的毫不留情,对错误思想的敢于斗争,对待爱情的真挚含蓄,都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个人物的独特之处和引人之处。作品不但突出了她那“翻生区桃”的美丽,更着意刻画她的聪明,她的善良温柔和坚强勇敢。真、善、美在这个形象身上得到较好的统一,她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女性的典型形象之一。
既是作为“翻生区桃”,那么胡杏的身上必然也继承着区桃的很多优点,但胡杏的爱国热情与她在革命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又能使人联想到一位现实中的女性,那就是欧阳山的第二任爱人——现代女作家草明。草明出生在一个落败的封建官僚家庭,母亲是贫农出身的小妾,草明从出生起就在封建大家庭里过着屈辱的生活,且幼年丧父,不到二十岁时,“九一八”的炮声激发了草明的爱国热情,在爱国宣传活动中,她结识了当时的进步作家欧阳山,课余参加欧阳山主办的进步小报《广州文艺》的编写工作。1933年,因参加进步活动,草明与欧阳山等人被国民党通缉,逃往上海。历经苦难之后,这对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文学战友,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结成了革命的伴侣。从此,欧阳山和草明在上海,在鲁迅先生的领导下,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活动进行殊死的战斗。他们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在联盟的小说研究委员会工作,同时还参加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工作和活动,欧阳山在那里任宣传部长。从1933年8月至1937年9月抗战爆发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上海从事着革命文艺活动和小说创作。欧阳山与草明这伉俪情深的奋斗史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革命工作中相互帮扶的周炳与胡杏,而且胡杏与草明的身世也极为相似,都是贫寒人家出身,在他人的启蒙之下决心参与革命,并且都勇于在革命当中奉献自己,有着高尚的品格。
如果说在区桃身上我们能看见杨志明的影子,那么在胡杏的身上,我们就不单能看到杨志明的影子,还有草明的,可谓是融合了两位优秀女性的优秀品质,不愧能成为文学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当然,作为小说就必须存在虚构成分,否则就是写实散文了,而人物角色存在原型与否,当然也只有作者自己明了,但从现实当中人物的身上发现人物角色的特质,对读者来说也确是一件乐事。区桃与胡杏作为优秀的女性模范给了我们美妙的文学体验,主人公周炳的一生中能被这样的一些优秀女性所爱也确实是令人堪羡的。而回到现实当中,在草明与杨志明的身上,我们也几乎看不到在她们曾生活过的那个时代的封建社会旧式的小女人的狭隘心胸和思想印记,她们善解人意又都是那样真诚地彼此相待,并且全心全意地支持或辅助过自己丈夫的事业,这的确也是欧阳山人生中的一种福气。
注释:
[1]欧阳山.在“欧阳山《一代风流》典型性格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2)
参考文献:
[1]欧阳山.三家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田海蓝.欧阳山评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三家巷;区桃;胡杏;原型
欧阳山在许多场合,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毕生的艺术追求之一就是要努力去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1]。他一生都在为此而努力着,也创造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如高干大、梁树坚、赵奇、司徒先生、周炳、区桃、胡杏、何守礼、陈文雄、陈文婷、吴生海、王大善等等。而《三家巷》则是他实现自己毕生艺术追求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现。在盛世奇葩《三家巷》长长的故事中有许多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周炳自然是最具特色與内涵的绝对男一号,而在周炳的人生道路上,也有过几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知心爱人,其中最为人所欣赏和喜爱的,一个是被大家誉美为“人日皇后”的区桃,另一个则是被三家巷的人们惊叹为是“翻生区桃”的胡杏。应该说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出版后的社会反响来说,这两个人确实无疑都是中国妇女中的人美、言行美、心靈更美的杰出代表,然而通过对欧阳山生平资料的研究,却不难发现这两位杰出女性角色有存在原型的可能性。
一、区桃的形象分析与原型猜想
《三家巷》中的区桃是周炳的表姐,也是他的初恋情人,后在电话局当接线员。他们俩原是一对两小无猜的表姐弟。平心而论,区桃在许多方面的优势都是远远地超过周炳的。才14岁的区桃,就已经“顾盼不凡,人才出众,见过她的人都赞不绝口,认为她长大了,必定是个‘生观音’。”区桃确实长得美丽:“她的前胸微微挺起,两手匀称地富于弹性地摆动着,使每个人都想起来,自己也曾有过这么一段美妙的青春。她的刘海细细地盘在前额的正中,像一绺黑色的丝带,白玉般的脸蛋儿泛着天然的轻微的红晕,衬着一头柔软的深黑的头发,格外鲜明。她的鼻子和嘴都是端正而又小巧的,好看得使人惊叹。她的细长的眼睛是那样天真,那样纯洁地望着这整个的世界,哪怕有什么肮脏的东西,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她一定也不曾看见。”区桃不但人美,而且天资聪慧、心灵手巧。读者们从乞巧节摆供品一章中,就可以充分地感觉到区桃的手有多么灵巧:且不说那些丁方不到一寸的钉金绣花衣裙,谷粒般大小的各种鞋袜、织品,指甲般大小的扇子、手帕等是如何的小巧精致,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就凭那四盆香花,“每盆之中,都有一朵是真的,一朵是假的,可是任凭大家尽看尽猜,也分不出哪朵是真的,哪朵是假的”,人们都说:“整个南关的摆设,就数区家的好。别处尽管有三四张桌子,有七八张桌子的,可那只是夸财斗富,使银子钱买来的。虽也富丽堂皇,实在鄙俗不堪,断断没有一件东西,比得上区家姑娘的心思灵巧,手艺精明。”可见区桃的才华和她的美貌一样,是人们所公认的。
而且,区桃对周炳的爱情也十分的真挚与深厚,作品中有一个区桃给周炳送鞋的故事:一天晚上,区桃独自一人从大老远的南关来到三家巷,原来她是得知“周炳的鞋子破了,就亲自画了鞋底样子,给他做了一双黑帆布月口皮底鞋送来”。周炳的母亲直夸这鞋做得精巧扎实,可是区桃还是不放心,“只顾催周炳穿穿试试看”,结果一试,不但“大小正好,还分了左右脚呢”。大家都知道,虽然她的父亲区华是鞋匠,可是区桃本人却不是鞋匠。但是这双给周炳专门制作的鞋,她却做得如此地道、精巧、结实耐用。可见,这里面深藏着一个纯情少女对周炳怎样的一片深情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双鞋送得却实在很不容易,因为区桃来的时候刚一进巷口,就被三家巷中的两个老爷何应元和陈万利死死地纠缠不放。他们都因为区桃惊人的美貌想娶她为妾,甚至那淫荡的陈万利都说出了“古人能把妾赐赏儿子,哪怕姨爹娶姨甥女儿也是有的了”“总之,肥水不流过别人田”“如果他姓何的按年计算,一岁出一两金子,那么,我一岁出二两金子”这样厚颜无耻的话来,可是区桃却是半点儿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何应元请她到家里做客,请她给何家每人做一双鞋。这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大的面子,可是却被区桃干干脆脆地一口回绝:“不!我告诉爸爸,让他来给你们做。”然而为了周炳,她却心甘情愿地熬灯费油来连夜赶做,这足见区桃的情感倾向是何等的鲜明:她视有钱有势者如粪土,而真心实意地爱着和自己一样的穷苦劳动者周炳,爱着那个与自己从小青梅竹马、知人知面又知心知情的炳表弟。别人看周炳是“傻子”,可是区桃却敬佩他宁可丢掉一个少爷的身份,也要为一个可怜的女佣人伸张正义的大丈夫行为;别人看周炳是个“贼”,可是区桃却认定他为了救济胡源一家免于饿死而去偷了何家的稻谷非但无罪而且有功;别人看周炳是又笨又拙,可是区桃却坚信“周炳不单是不笨”,而且“心思也巧”,无论做什么“他都一学就会”,并且还诚心诚意请他做了自己的文化老师;别人看周炳行为举止粗鲁莽撞,可是区桃心里最明白:那狠狠地砸在林开泰胳膊上的一锤,正是周炳为了保护她不受欺辱才不顾一切地这样做的……就是这样,由于出于真正的相知与相爱,处于真心的敬佩与赞叹,所以区桃的所爱都不可能是别人,而必定是周炳!从送这双鞋的生活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区桃爱得是那么透明,又爱得是那么含蓄;她爱得是那么自豪,又爱得是那么执着。
区桃的形象让有心的读者不难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欧阳山的第一任妻子杨志明。1928年1月,20岁的欧阳山与杨志明女士结婚了。杨志明的父亲是广州当地一位小学校长,他共有四个儿女,杨志明在家里排行老二,乳名兰姑,是电话局的接线员。她不但人长得俊俏,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而且知书达理、心灵手巧,悟性很高;最难得是虽然她处处是人尖儿但是却为人谦和善良,从不张扬。特别是当别的亲戚们都指责欧阳山不务正业,因为搞革命活动而被学校开除的事,只有杨志明默默地但又是坚定不移地支持着他,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给予欧阳山极大的帮助和鼓励,于是,两颗年轻的心终于碰撞在一起了。但是他们的自由恋爱却遭受到双方家庭的反对,可杨志明自己的态度却非常坚决,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安定舒适的生活,义无反顾地跟着欧阳山一起过上了一种她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革命者的流浪的生活。不管是在南京,还是上海,不管日子过得怎样艰难困苦,杨志明都无怨无悔,反而以自己能嫁给这样的丈夫而自豪。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区桃的人物设定与杨志明有着如此多的相似点:不但工作身份、家庭状况、性格长相都基本吻合,而且对欧阳山的感情也是如区桃给周炳的感情那般炽烈。但其实杨志明的伟大还不止如此。 1933年,当杨志明第一次看到了在欧阳山身边出现的草明时,她就清楚地感觉到,草明比自己更适合于欧阳山事业的发展,他们俩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为了支持欧阳山的革命工作,杨志明虽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而且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是她还是深明大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主动退出、悄悄离去的做法,这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女性在当时都能够想得开的事情。而当草明突然有难、欧阳山又无法亲自出面营救的时候,杨志明又一次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向草明伸出了无私的温暖的双手,给她鼓励,给她关怀,并营救她出狱。这也不是所有的中国女性在当时都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可见杨志明的深明大义。而杨志明的结局确是悲惨的,她于1944年在广西桂林,惨死于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就连这早逝的命运也与被射杀于罢工游行队伍的区桃相似,皆可谓红颜薄命。
二、胡杏的形象分析与原型猜想
胡杏,是一个贯串全书的典型形象,而且外在美和内在美都突出得较成功,她是地主何家从乡下招来的使唤丫头,革命爆发后,逐渐进步成为了优秀的革命工作者。她在何应元家当丫头时,就体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坚韧,胡杏在何家经常受到凌侮,曾经像小猫小狗一样地被主人摔出大门,也曾被毒打,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她却从不悲观,而是保持着乐观善良的秉性坚持着,力所能及地帮助着周炳,以及三家巷里的好人们。同时她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小姑娘,周炳出发去上海前,她对何守礼说:“我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过年利市钱,也怕有一块几毛,我通通拿出来送给炳哥做盘缠。你拿不拿你的出来?要是我是你,我就把钱窑子打碎了,把所有的钱拿出来送给他,你干不干?”,充分体现出她的义气。因为在小小的胡杏心目中,周炳就是一个救苦救难的大英雄、活菩萨的形象。她敬重他,信赖他,爱戴他,觉得他是自己苦海无涯的奴隶生活的一线阳光和希望。因此当胡杏再一次战胜死神,带着满身的伤痕,拄着拐棍,从医院回到三家巷时,她不是重新回到何家,而是直接来到周家。她不但发出了“他何家的门槛,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跨过去了”的铮铮誓言,并且直截了当地向周家提出:“十年前炳哥在我们乡下放牛,我妈就想认他做干儿子,我们都撵着他叫哥哥。如今要是这样,我愿意跟炳哥结拜兄妹,以后就跟亲生的哥哥、妹妹一样,不知你们的意思怎样?”当得到了周家的首肯后,胡杏立刻丢了拐棍,“扑通”一声跪在井边,对着周杨氏磕了三个头。就这样,在历经了种种苦难之后,可怜的胡杏终于在三家巷里有了自己温暖的家。
当革命事业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毅然跟着周炳到延安参加革命。在革命工作当中,周炳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胡杏这个小妹妹在革命队伍中一天天成长起来。而且他也确实欣喜地看到这个由自己带到延安来参加革命的、当年在何家身体羸弱、总是穿着一身男孩子的不合身的旧衣服、赤着一双冻得红通通的小脚、拖着一条细长小辫子的可怜巴巴的小丫头,终于成为了一名坚定、干练、沉稳、成熟的党的基层女干部。在解放战争中,周炳担任了土改工作组的副组长,胡杏担任工作组的支部书记。但是土改运动可不像普通的战役那样,很快地就见分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阻力:真正的恶霸地主没有被揪出来,阶级骨干队伍建立不起来,广大农民群众只看不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这里竟然出现了冷场现象。在这种严峻的时刻,作为已经是共产党员了的周炳和胡杏眼不花、心不慌。他们坚定信心,坚持原则,冷静分析现象,认真查找原因,重新访贫问苦,深入发动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检验了真理,纠正了错误,最后终于将阶级敌人苦心设置的阴谋诡计一一揭穿,并且彻底粉碎,从而使得王庄的土改斗争取得了決定性的胜利。在他们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周炳和胡杏曾经一度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了孤立和排挤。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从来没有孤独过,因为不管到了何种困难的境地,他们俩都在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在长篇的后几部里,胡杏在延安的整风运动中、在华北的土改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同志的关心爱护,对工作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对敌斗争的毫不留情,对错误思想的敢于斗争,对待爱情的真挚含蓄,都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个人物的独特之处和引人之处。作品不但突出了她那“翻生区桃”的美丽,更着意刻画她的聪明,她的善良温柔和坚强勇敢。真、善、美在这个形象身上得到较好的统一,她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女性的典型形象之一。
既是作为“翻生区桃”,那么胡杏的身上必然也继承着区桃的很多优点,但胡杏的爱国热情与她在革命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又能使人联想到一位现实中的女性,那就是欧阳山的第二任爱人——现代女作家草明。草明出生在一个落败的封建官僚家庭,母亲是贫农出身的小妾,草明从出生起就在封建大家庭里过着屈辱的生活,且幼年丧父,不到二十岁时,“九一八”的炮声激发了草明的爱国热情,在爱国宣传活动中,她结识了当时的进步作家欧阳山,课余参加欧阳山主办的进步小报《广州文艺》的编写工作。1933年,因参加进步活动,草明与欧阳山等人被国民党通缉,逃往上海。历经苦难之后,这对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文学战友,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结成了革命的伴侣。从此,欧阳山和草明在上海,在鲁迅先生的领导下,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活动进行殊死的战斗。他们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在联盟的小说研究委员会工作,同时还参加了“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工作和活动,欧阳山在那里任宣传部长。从1933年8月至1937年9月抗战爆发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上海从事着革命文艺活动和小说创作。欧阳山与草明这伉俪情深的奋斗史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革命工作中相互帮扶的周炳与胡杏,而且胡杏与草明的身世也极为相似,都是贫寒人家出身,在他人的启蒙之下决心参与革命,并且都勇于在革命当中奉献自己,有着高尚的品格。
如果说在区桃身上我们能看见杨志明的影子,那么在胡杏的身上,我们就不单能看到杨志明的影子,还有草明的,可谓是融合了两位优秀女性的优秀品质,不愧能成为文学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当然,作为小说就必须存在虚构成分,否则就是写实散文了,而人物角色存在原型与否,当然也只有作者自己明了,但从现实当中人物的身上发现人物角色的特质,对读者来说也确是一件乐事。区桃与胡杏作为优秀的女性模范给了我们美妙的文学体验,主人公周炳的一生中能被这样的一些优秀女性所爱也确实是令人堪羡的。而回到现实当中,在草明与杨志明的身上,我们也几乎看不到在她们曾生活过的那个时代的封建社会旧式的小女人的狭隘心胸和思想印记,她们善解人意又都是那样真诚地彼此相待,并且全心全意地支持或辅助过自己丈夫的事业,这的确也是欧阳山人生中的一种福气。
注释:
[1]欧阳山.在“欧阳山《一代风流》典型性格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2)
参考文献:
[1]欧阳山.三家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田海蓝.欧阳山评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