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小谢》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聊斋志异·小谢》中,蒲松龄讲述了贫寒书生陶望三与两个女鬼小谢、秋容之间的美好爱情,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小谢、秋容两个小鬼头天真烂漫、顽皮嬉戏、急人之难的性格特点,并且同中有异:小谢文弱、娇柔,有雅人之含蓄;秋容勇敢、坚强,有俗人之贤惠;陶望三风流倜傥又坚守礼法,狂放不羁又深情绵邈,关心社会,刚正不阿;三郎着墨不多,寥寥数语却足见他身上的侠客精神。《小谢》全篇不过3000字,却将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读来情趣盎然。
  关键词:小谢;秋容;陶望三;性格特点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明朝末年,历经康熙顺治两朝。科举和写书贯穿了蒲松龄的一生,他4次参加科举,却屡次落第,71岁始成贡生,中年作幕于宝应,后居乡以师塾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聊斋志异》是他用数十年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期间不断修改增补,运用了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批判当时的社会、政治,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风俗。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聊斋志异》是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郭沫若评价:“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 秋容、小谢——同中有异
  小谢和秋容都是女鬼,因此她们性格中有一些共同点。她们与人间女子相比,摆脱了人间礼教的束缚,也不用遵守人间的礼仪规范。蒲松龄正是借这一特殊身份,塑造了两个性情可爱、善良聪慧、随性所为的独特女鬼形象。小谢和秋容身上没有礼教的陈腐气息,人最自然的本性在她们身上得到了体现。秋容年约二十,小谢年约十七八,初次见陶望三这个陌生男子,两人“立榻下,相视而笑”,随后便是毫无顾忌地嬉戏作弄。秋容胆大,“翘一足踹生腹”,小谢在一旁掩嘴偷笑,秋容近前用左手捋陶望三的胡须,右手轻拍其脸颊,微微作响,小谢在一旁笑得更厉害了。这时陶望三骤起,骂道:“鬼物敢尔。”两个小女鬼吓得急急忙忙逃走了。晚上,两人再次捉弄他,以纸条捻成细绳穿他的鼻子,陶望三“暴起而诃之”,两人“飘窜而去”,待他睡下之后,又来挠他的耳朵。这些行为都发生在三人初识之时。后来三人关系缓和,但是小谢和秋容仍会捉弄陶望三,有时“探手于怀,捋袴于他”,有时在他读书的时候,故意把书合上,或者“交两手掩生目”,她们的顽皮惹得他火冒三丈,但捉又捉不住。久而久之,陶望三也不以为意了。这种肆无忌惮的捉弄嬉闹,完全是生活中淘气孩子的恶作剧,调皮可爱,童心未泯,这是她们性格中天真活泼、爱玩爱闹的方面。另一方面,小谢、秋容也是两个善良、深情的女鬼。陶望三落难之时,她们不离不弃,全力营救,并且对彼此妒念全消,相互扶持,令人动容,更看出她们的善良。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谢和秋容的性格特征在细微之处还是存在差异。首先在体质方面,秋容明显强于小谢,书中刚开始捉弄陶生的动作几乎都出自秋容,小谢年幼,她只是在一旁偷笑,“少者掩口匿笑”“少者益笑”“远立以哂”。后来陶生落难,秋容先带酒食到狱中探望,并且“入狱报生,返身往侦之”。而小谢第一次探望陶生说:“妾驰百里,奔波颇殆。”在赶去见陶生的路上,她的脚心被坚硬的荆棘扎中,“痛彻骨髓,恐不能再至矣”。除这一细节表现出她们体质的强弱之外,还阳时情况也表现出她们体质的差别,秋容“直出”,进入棺木后消失,“顿苏”中“顿”字可以解释为立刻,秋容苏醒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几乎是片刻之间。而小谢第一次忘记吞符,还阳失败,后得道士鼎力帮助,还阳后“把足呻言趾股酸痛,数日始能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秋容的体质是极好的,奔波百里看望陶生,书中没有任何描述她体力不支的话语。而小谢则相对文弱、娇柔,她看望陶生,只一次便十分疲乏,她还阳后,身体酸痛,数日后才能起身行走。
  其次,两人的文化程度也不同。陶生赞小谢:“卿雅人也。”年幼时,小谢曾跟着父亲学书,虽久不作,“劣不成书,而行列疏整”。经陶生指点后,逾月书写端好。秋容首次写字,“涂鸦不可辨认”,“数月”后能诗。陶生在狱中,秋容送去的是酒食,解决温饱问题,小谢送去银两。从上述事件中二人的不同表現可以看出,小谢文化程度较高,送银两体现了她思虑更为周到;秋容文化程度较低,送酒食体现了她从实际方面考虑,先解决温饱问题。
  其三,两人对于陶生的感情表现也不同。秋容看到陶生教小谢写字时,“色乍变,意似妒”,注意到自己写字不如小谢的时候,秋容面有惭色,“粉黛淫淫,泪痕如线”,使得陶生百般劝解。可以看到,秋容的情绪表现是比较明显的,喜怒都写在脸上。而小谢在全文中的感情以及情绪变化都表现得极为含蓄,她没有出现过像秋容那样“色乍变”的情形,文中很少描写她的嫉妒心理,有的就是与秋容争媚,也几乎是一笔带过。在小谢忘记吞符,还阳失败,不能与陶生结为夫妻的时候,她“痛哭而返”,并没有大吵大闹,只是在暗处的角落里独自哭泣。可见,小谢是十分含蓄的。
  2 陶望三——风流倜傥,坚守礼法,刚正不阿,深情绵邈
  陶望三是《小谢》中的男性主人公,是一位个性丰富的书生。他风流倜傥却又坚守礼法。陶望三喜欢去妓院喝酒,但对于女色态度坚定。当朋友夜里让妓女去诱惑他的时候,他笑而不拒,但其实整晚对来访女子没有任何的沾染。有婢女夜晚私自来找他,他也坐怀不乱,从没有过行为失当的时候。从书中对陶望三这些行为举止的描写可以看出,他虽出入风月场所,却能洁身自好。小说末尾异史氏认为陶望三最后能得到两位佳人,是因为他“不私奔女者”,赞赏了他的这一品质。陶望三刚正不阿,他虽是穷酸书生,却有自己的准则。在他赶考前,三郎规劝他不宜参加这次的考试,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陶望三坚持上路,认为装病而不参加考试是很耻辱的行为。接着他就被关进大牢,原因是陶望三先前喜好以诗词针砭时弊,讽刺讥笑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得罪了地方权贵,这些权贵便蓄谋陷害,暗地里贿赂学使,诬告陶望三。这里可以看出,陶望三对于社会不公平、黑暗的现象直言不讳,敢于揭露批判。一个正直、关心社会的书生形象跃然纸上。陶望三狂放不羁却又深情绵邈,他家徒四壁,想借姜部郎废弃的府邸来读书,因府邸“多鬼魅,常惑人”,姜部郎拒绝了他。陶望三写了一篇《续无鬼论》,并说:“鬼何能为!”人们提到鬼都是心生恐惧,而陶望三不但没有害怕,还与鬼同住一屋,后来设“鬼帐”,教小谢、秋容、三郎读书,与小谢、秋容相知相爱,结为连理。在得知秋容被黑判掳去后,陶望三扬言要将神像“践踏为泥,数城隍而责之”。这些行为可见其狂放不羁。他对于小谢、秋容的深情也可以从小说的细节中看出。秋容被掳,他大骂城隍:“案下吏暴横如此,渠在醉梦中耶。”这无疑是一种真情流露。小谢第一次还阳失败,他不想让小谢难过,再次向道士求助,道士表明“无术”,陶望三哀求不已,最后道士答应以毕生术法相助,笑称他为“痴生”,可见他对秋容、小谢二人的真心真情。
  参考文献:
  [1] 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赵毓龙.试论《聊斋志异》中的狂生形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4] 林同.谈《聊斋志异》的人物描绘[J].海南大学学报,1988(02).
  作者简介:高佳敏(1995—),女,甘肃白银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想起大佑这个似乎饱经沧桑的男人在咧着嘴呵呵地笑,我觉得大佑的笑简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纯净而明亮.每次听到大佑,我的难过和忧伤就像雨水充沛的季节,麦子在欢快的拔节.我却
本文主要旨在通过分析德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对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在德国作曲家笔下是如何创作的以及对它们的特点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
才上高一时,最怕的人就是地理老师,那时觉得他就是一个凶巴巴的老头子,很难接近.再加上班主任在介绍时,又添油加醋地说他多么多么厉害,于是本来就胆小的我,心里就更多了几分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这首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音乐诗”的不朽名作历千年传颂至今。《琵琶行》在描写琵琶音色方面不仅富有特色,更富有创造性,他
合唱作品《中断的歌》是意大利作曲家鲁易吉?诺诺(Luigi Nono,1924-1990)的代表作,同时它也是20世纪一部影响颇为广泛的现代合唱作品。并且,它极大的挖掘了人声表现的潜能。本文旨
生活,一个圈,圈定几代人的希冀.命运,在轮回.真想挣脱锈迹斑斑的枷锁.也许,贫困的引力太大,太多人无法摆脱命中注定的轨迹.
放假了,我恨不得一口气跑回家里,有十天没见着妈妈了,真是太想家了.机会正好,正赶上妈妈的早饭,吃了早饭,我就与伙伴们上山捡板栗去了.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天色就暗下来了,
《弄臣》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创作成熟的一部作品,取材于法国作曲家雨果的《国王寻乐》。该剧以黎戈莱托为主要人物线索,述说了一个宫廷弄臣的凄凉故事,反映了人民要
赵季平《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素材深深的植根于我国民族、民间的沃土,作曲技法精炼。由三个乐章组成,运用传统作曲技法、现代作曲理念和我国民族元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本文分别
本文主要是对舞蹈作品《走在山水间》进行赏析,从舞蹈的文化背景入手,在舞蹈主题、舞蹈结构、编导的编创思路以及音乐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作品处处彰显出古朴的民族特色,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