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苗族群众自发迁移的动因及现实条件——基于对云南K县的调查

来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我国历史上迁徙最为频繁的民族之一。根据对云南K县的调查发现,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大部分民族都停止了迁徙步伐,但在部分苗族群众中至今还存在着自发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行为之所以发生,不仅与苗族群众的经济理性有关,还是其长期以来所习得的生存方式的一种延续。此外,“公地管理悲剧”的存在既为苗族自发迁移活动提供了现实条件,也埋下了未来隐患。
其他文献
10月底,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信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共同宣布启动5G商用.自此,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而“颠覆”必将成为新的主
期刊
将尖吻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2(A.aBPLA2)基因克隆至温敏表达载体pBLMVL2,在大肠杆菌RR1中成功诱导表达.表达产物A.aBPLA2约占细菌蛋白质总量的20%,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纯化包
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一段特异性DNA设计成分子信标探针,用于该病毒的PCR检测.温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所设计探针的发夹既可以形成也可以打开,符合PCR对分子信标探针
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是磷酸化瀑布中涉及的一类重要蛋白激酶.阐明各种胞外因素对MAPK的调节,以及各种外界信息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挑战性任务.用
RT-PCR克隆辐射敏感细胞及其亲本细胞的ku80基因cDNA,发现辐射敏感细胞的ku80基因与双链断裂DNA末端相互作用的位置存在基因突变,用凝胶阻滞和DNA-蛋白质印迹进一步证实突变k
期刊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液晶态多烯脂肪酸多相脂质体与癌细胞膜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在抑制和杀伤癌细胞过程中可能具有的生物学意义.实验发现:油酸多相脂质体的
学校教育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日常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应该将知识进行转换和迁移。创设学习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具体的案例,以此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原理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与正常肾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分别从肾癌及正常肾细胞系中提取poly(A)+RNA,依次合成单链及双链cDNA,经酶切成平均大小为400~600 bp的片
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代表性差异分析cDNA-RDA(cDN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技术筛选BXSB红斑狼疮小鼠发病相关基因.发现了3个新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片段,在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