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贴近生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感兴趣、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学生大胆思考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板着脸,学生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压抑,从而增加精神的疲惫感。因此,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并穿插一些适当的幽默,给孩子们以欢笑,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一例题时,我采用给机器人安腿的游戏:在机身上写上得数,让学生选择得数与此相同的机器人的两条腿(每条腿上各写着一个加法算式)。这时,一个学生给机器人选错了腿——得数是7的,应选择5+2和2+5,而他选择了4+2。当时下面的同学纷纷举手,这个同学显得有些尴尬。见状我忙说:“你快给机器人检查检查,不然机器人就不能动了。”同学们被我的话逗笑了,那个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赶忙把算式改过了。我们给学生以微笑、信任、期望,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含盐20%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3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了“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加浓度更大的盐水。由此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1.需加多少盐?2.需蒸发多少水?3.需加浓度多大的盐水?要加多少?这就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了。当加盐时,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但当加盐水时,盐和水的重量都在变化。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严谨性。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如下一题:“老师想买一台长虹彩电,可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电器商场标着‘彩电八折大酬宾’,宏达商场标着‘彩电一律九折优惠’。你说老师应该到哪家商场去购买?”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在学生的争论声中达成一致协议:先摸清商店彩电的原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然后计算出彩电卖出的现价,看哪家便宜就到哪家去购买。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做了一个“测算”的实践活动:拿一个圆柱形茶叶盒,量一量它的底面积和高,再算出它的表面积。那该如何测量它的直径呢?充分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操作:1.用一根线绕茶叶盒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用线的长度除以π就是直径。2.先把茶叶盒的底面描画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3.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茶叶盒底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量出的最长的距离就是直径。4.让茶叶盒在白纸上滚动一周,再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由测量出的底面周长便可求出直径……自由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据调查了解,当前的中学语文已成为大部分学生最厌烦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上课不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创新教育形式,教法陈旧、呆板,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致使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上课恹恹欲睡,听者寥寥。那么,该怎样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为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知识做载体  语文教学的创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带来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巨大变革,在众多新型教学方法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则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意义作了一些探索性的阐述。  关键词:探究性 语文 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指出物质主义教育的狭隘,凸显当代教育改革的迷茫,提出教育研究者只有跳出心智思辨有限范围的束缚,开启超然的视野,才能引领教育健康有序地前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物质主义教育 当代教育改革 心智思辨。  我国当代教育是建立在物质主义基础上的教育,传播的仅是物质的知识,它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两个方面。在这里将伦理道德定义为物质的知识,是因为伦理道德是人类心意、智
期刊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是新时期的要求。同时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 教学评价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学习、拓宽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探索创新的机会,从而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 研究性学习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课程计划中指出:“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期刊
新教改背景下,数学课堂讨论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目前很多数学课堂讨论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组织效率低  根据我们的听课观察,大部分集体讨论的参与率仅为15%或更低,大部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是观摩课或示范课,参与率也往往在25%或以下。在多人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有4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往往只有5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说教模式,更注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大背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尤其是数学活动课的开展,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使数学的教与学变成了一种乐趣,教学的效果明显增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一、数学活动课的地位、作用与目
期刊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了困境,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中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中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要适应“从图文到用数学方法”的转变  例如三年级下册P101练习二十三第2题,文字信息:有圆桌7张,方桌6张。图片信息: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要求学科教学走生活化之路。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科学课堂学习活动应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生活来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的新思维。教师要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不断拓展学生体验渠道、发展个体潜能、丰富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结合科学课教学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