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华: 七厘米载玻片上的医学人生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彤华(1929年11月~2018年7月8日),195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毕业后就从事病理学的医、教、研工作,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彤华院士

 1 艰难中苦求索,挑起协和病理科重担


  20世纪50年代初,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奇缺,“高级师资训练班”应运而生。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的医学生只能报基础学科。“既然不能选择临床,那就选与临床离得最近的学科吧。”从小立志要做医生的刘彤华选择了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病理学。而此时远在北京的协和医学院病理系主任胡正详教授正在举办全国病理学“高级师资训练班”。即将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刘彤华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书上填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1952年,刘彤华从上海来到北京,跟随胡正详做病理学研究。胡正详严谨治学的态度、敬业奉献的精神、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思维,乃至每天工作到深夜、从来没有节假日的作息习惯,都深深影响了刘彤华。胡正详说过的一句话——“研究科学的人要沉浸在科学里,里外渗透,不能分心”,让刘彤华铭记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
  195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中央卫生研究院合并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协和临床前期的部分学系并在一起组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系并入其中。1969年,在“林彪一号命令”之下,实研所被迫迁往四川简阳。刘彤华因为是军人家属,不在迁离之列。加上她多年来一直负责协和医院的病理业务,便留在了协和医院。
  实研所病理系迁往简阳后,几乎将所有的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包括尸检档案和尸检大标本全部带走,只给刘彤华留下了几间空荡荡的屋子和两名技术员。“外检病理档案是协和病人的资料,是协和的财富,留在医院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刘彤华据理力争,将27万份外检病理档案留在了协和。几年后,在原实研所病理系一位党支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已搬到简阳的尸检档案也顺利地回到协和,这为以后的病理教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 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决不轻易下结论


  病理医生做诊断,要承担的压力和风险并不亚于临床。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势下,或由于经验不足,或出于规避责任,一些病理科医生对跨界或有争议的问题常不敢下定论,病理报告中有时会出现“可能为A或B,但也不排除C”这样模棱两可的诊断。因此有学者撰文,将这种“穷尽多种可能”的病理报告戏称为“金标准的灰色地带”。然而,刘彤华签发的任何一个病理报告都有明确的诊断,体现出干练、精准、坚定、果敢的“刘氏”风格。
  从事病理事业60余年,经刘彤华之手阅过的片子、签发的报告达30万份之多,她却极少发生差错。生病固然不幸,但如果其病理切片恰巧到了刘彤华手中,这位病人又是万幸的。在病理界和老百姓那里,口口相传着许多刘彤华“精准诊断”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一块辗转北京数家大医院均不能得到确诊的病理切片被送到刘彤华手中。会诊之后,经仔细阅片,她写下了“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诊断。可在接下来的全面体检中,临床医生始终找不到病人的原发肿瘤病灶。病人和临床医生都对转移瘤的诊断心存疑惑,再度请来刘彤华重新阅片。第二次阅片的结论没变,但刘彤华补进去“建议查口腔”5个字。最后,口腔科大夫在病人的牙龈处发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原发肿瘤病灶。
  1991年,一位来自外地的女孩因发热、耳闷和鼻咽肿块,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鼻咽癌。无奈之下,一家人赶到北京求医,可所到之处都说无法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刘彤华先后3次为该女孩复查病理切片,并明确告知其为重度炎症,只需复查鼻咽部。2001年元旦,刘彤华收到这位女孩的母亲寄来的贺卡,上面写道:“尊敬的刘老师,10年来我女儿复查全部正常,是您为我女儿摘掉了癌症的帽子,使她免受了放疗之苦。”
  “她的表达总是简洁明了,但又蕴含着最多的信息。她注重细节,但又不拘泥于细节,她的意见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上升为一种艺术。”一位年轻的病理科医生说。与其说这是能力,不如说这是责任心的体现。曾在协和进修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病理科主任王立峰,多次看到刘彤华教授签发术中冰冻报告时的果断,深深为之折服。

    3 临床病理诊断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刘彤华从医60余年来,始终站在病理学科学术的制高点上,引领和推动中国病理学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刘彤华配合陈敏章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内窥镜技术,制定出的胃黏膜活检诊断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显著提高了胃癌的诊断水平;配合曾宪九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细针穿刺活检快速诊断胰腺癌、胰岛素瘤代替术中冰冻切片,避免了胰瘘等损伤,提高了这些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与内科张孝骞教授、陈敏章教授,外科曾宪九教授、钟守先教授,放射科张铁梁教授等一起创建“胰腺诊治协作组”,成功开展了多科协作。在此基础上,她后来又在消化道疾病、内分泌肿瘤、胰腺癌、肿瘤基因治疗等領域不断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1980年9月到12月,受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邀请,刘彤华随同曾宪九教授、陈敏章教授一起来到英国,参观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大多数著名的大学和医院。这次英国之行是刘彤华一生中在国外逗留最久的一次,最令她高兴的是她拿到了开展免疫组化研究的“第一桶金”。
  当时已在神经内分泌领域成绩斐然的Polak教授,赠给刘彤华多种肽类激素抗体,使协和对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的总结成为在国内建立该病理新技术的第一块试验田。由于普通的染色办法无法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早在1978年到1979年,刘彤华就指导她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建立了免疫组化方法并最早用于胃泌素抗体研究。当国内市场上出现商品化的抗体时,协和已将这项技术用于日常外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刘彤华敏锐地认识到分子生物学将是病理学新的发展方向,随即多次派出年轻技师和医生学习分子遗传及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组建了分子生物实验室,将传统的形态学病理与分子生物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多项新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中。
  21世纪,随着临床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刘彤华看到了肿瘤生物靶向治疗上的前途,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靶向治疗需要靶向诊断的理念。2003年,由刘彤华挂帅的国内第一个分子遗传病理实验室在协和建成,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因检测和分析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吸引了多个国际知名药厂慕名前来,将其全球性肿瘤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放在协和。协和关于靶向诊断的研究迅速在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疾病领域铺开。这些尝试,不仅拓展了病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升了病理医生在疾病诊治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发病率日趋增高的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洋 12月4日,记者从山西省工信厅了解到,确定10户企业为山西省2019年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确定8户企业为山西省2019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各市工信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将指导试点企业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通过更多点上的突破,带动制造业整体质量效益的提升,以超常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力度拓展山西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以智能制造为目标和抓手,山西省积极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贾家垣乡财政所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参与学习。   首先,财政所党支部书记组织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强调开展这次活动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应当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紧接着,财政所所长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
期刊
张晨光工作照  “我感觉‘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并力求精一行,努力把工作干好就是弘扬和践行了工匠精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提及工匠精神,张晨光朴实地说道。  张晨光,今年44岁,是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运行工区的一名矿井维修电工。多年来,他在工作中辛勤付出、埋头实干,完成了数十项技术创新,创造了上亿元的效益,也换来了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
期刊
2019年12月26日,一踏进山西省岢岚县宋家沟村的街道,这片土地上的人间烟火就从脚跟处浸染开来,弥漫在雪后初晴的村庄里,飘落在每个人的心坎儿上。恢弘大气的仿古门楼,整齐划一的青砖灰房,曲径通幽的小街巷,迎风飘舞的彩旗、红灯笼,以及那倚在墙边晒太阳的老人,记忆中的乡愁在此刻得到印证。宋家沟村村史馆一角A异地搬迁搬出好生活  漫山遍野不再荒芜,村里村外不再冷清,新盖的砖房宽敞明亮,家家户户透着烟火气
期刊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
期刊
近2万家!  今年以来,我国每天诞生近2万家企业。一家家朝气蓬勃的创业企业,汇聚成澎湃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潮,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充沛活力。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创业热情还高不高?创业企业能否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支撑?如何进一步激活创业企业?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调查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创业企业、投资机构。 稳增长的生力军千军万马稳住就业大盘,勃勃生机开启美好未来  经济下行压力下,创业企业的状况如何?一连走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消费扶贫,是有效落实这一要求的扶贫方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与消费者的相遇,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在实践中开拓了一条更可持续的扶贫之路。   当前,消费扶贫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比如,不少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一些地方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践中,消
期刊
他白天入户调研,晚上在办公室加班,不完成当天的工作,绝不休息。他说:“自己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和村民打交道已经是‘熟来熟往’,现在脱贫工作考核在即,工作不能怠慢。”11月18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这位在农村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基层干部,他就是长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主任范静波。  范静波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土壤肥料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在多年的
期刊
消费扶贫专柜在山西大同浑源县随处可见。■ 刘存瑞摄  寒冬将至,树木萧条,但在大同市浑源县却是一番火热的场面,乡村农家乐设施加紧施工、旅游天路抢时修建、电商物流穿梭不断……  面对“45个贫困村7550名贫困人口”的全年脱贫摘帽任务,浑源在实施国家扶贫“五个一批”的同时,培土植源、放宽活水,全面激发脱贫攻坚的新元素、新动能。 “一天卖光西红柿”  “没想到浑源县除了恒山、悬空寺外,还有这么多好玩
期刊
1957年,陈学俊夫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拥护交大迁校,他和夫人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乘坐满载交大第一批基础技术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他们将全部家具及行李等带到了西安。临行前,他们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很多人都对他们夫妇说,太吃亏了,保留到现在,那两间在牯岭路的房子不是很值钱吗?但是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   自步入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