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新模式探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和管理的关键问题在于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即社团、社团党支部、社团隶属组织、社团党支部上级党组织等各部门各系统的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可以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协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管理中的协同现象,为社团党支部创建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协同理论;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5402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中央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的大背景下,在学生社团建立党支部成为了一种在学生社团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探索。在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的建设实践中,各组织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严重制约着社团党支部的建设与功能效益的发挥。“协同学”被誉为“协调合作之学”,运用协同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可为社团党支部创建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协同理论的创立及应用
  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协合学”,被誉为“协调合作之学”,由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创立。赫尔曼·哈肯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从事激光理论的研究时发现,激光是一种典型的远离平衡态时由无序转化为有序的现象,之后,哈肯概括出不同现象中的有序结构形成的共同特点,即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使系统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在宏观上形成了新的有序状态。简而言之,协同学就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它力图阐明在具体性质极不相同的系统中产生新结构和自组织的共同性,揭示合作效应引起的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协同学作为系统科学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之一,是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断学科。
  随着协同理论的发展,逐渐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部门,为组织绩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管理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来自管理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学生社团党支部的管理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这个影响的协同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交叉延伸的,基本上表现出适应性、协调性和依赖性。协同理论可以衡量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管理工作与实践操作的聚合松散程度,从而使学生社团党支部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在学生社团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 协同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 协同理论引入高校社团党支部创建研究的可行性
  协同理论具有普适性特征,属于自组织理论的范畴,是一门以研究完全不同学科中共同存在的本质特征为目的的系统理论,其广泛的适用性或普适性是显而易见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协同学创立以来,协同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天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科学、教育学等,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对于自然科学问题,协同理论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给予定量分析;对于社会科学问题,协同理论也可以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定性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的创建和管理,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要兼顾支部建设和社团发展的关系,支部党员要同时接受社团和支部的管理,社团与党支部隶属不同等,要解决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管理的难题,就要正确认识实现有效管理要把握的几项内容:一是系统目标即社团和支部目标与学生党员个人目标保持一致性;二是支部建设目标与社团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性;三是社团隶属上级组织目标与支部隶属上级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四是整个教育管理系统即学生社团党支部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换,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组织等。基于以上内容考虑,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和管理就能体现出协同效应,甚至产生最大的附加协同效益。基于协同理论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的创建和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以上关于学生社团党支部管理中的协同现象,具有普适性的协同理论将会为社团党支部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2 协同理论引入高校社团党支部创建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它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目前对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的研究主要涉及论证高校学生社团设立党支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高校学生社团设立党支部的具体模式,比如从社团建立党支部的标准和条件层面,提出了对于党员人数较多、制度较完善的社团单独成立党支部,而对于党员人数少、有建立党支部愿望的社团采取组建联合党支部的模式,对于组织条件不成熟的社团采取委派党建联系员的形式进行过渡;从学校管理层面还提出了在校党委下面设立社团党建工作组,统一管理社团党支部,或者增加校团委职能,承担社团党支部的党务工作;从社团党员的管理层面,提出了正确处理社团和学院“双重组织生活”,避免重复,由社团和学院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以及党员发展工作;从社团党支部的隶属关系层面,提出了应充分考虑学校、院系和社团主管部门在社团管理权限上的分配与平衡等,而如何平衡各部门各系统的关系,并没有充分研究。概括来说,主要是从高校学生社团设立党支部的实践操作层面展开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协调系统内诸要素的关系,平衡好社团及党支部所在学院对学生党员的双重管理,形成促进社团党支部发展的合力,这在客观上需要借鉴新的理论,阐释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更好地指导社团党支部的建设,以促使社团党支部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关键在于“协调合作”,而协同学被誉为“协调合作之学”,把协同学的理论应用到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研究之中,探讨协同理论指导下的社团党支部建设,必将为我们更好地研究社团党支部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与方法。协同理论与社团党支部研究的相互融合,既有利于尝试运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方法探讨社团党支部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也迎合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3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模式探究
  基于协同理论基础及其在高校学生社团党支部创建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本文提出构建社团党支部创建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 社团党支部创建模式(1)社团发展目标和社团党支部建设目标与学生党员个人目标保持一致性。一方面,通过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和社团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各项条件严格把关,规范社团管理;另一方面,社团要为学生发展考虑,为学生锻炼才干提高素质提供平台和空间,社团党支部要以学生为本,真正起到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社团成员成长中发挥优势,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2)社团隶属的上级组织(校团委/学院)目标与社团党支部隶属上级党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性。学生社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而学生党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建进社团”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作为高校社团的管理归口部门——校团委和社团党支部所在学院党委要保持管理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明确职责,实现培养学生的战略协同。
  (3)学生社团及社团党支部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信息交换。社团党支部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负责社团成员的日常培养考察,为所在学院(团总支)提供入党积极分子认定、积极分子考察、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党员考察的相关参考记录,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为建设学习型社团奠定基础。同时,社团要发挥实践活动经验的优势,拓宽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为社团党支部党员的培养管理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123124.
  [2]郭治安.协同学入门[M].成都:四川人民出社,1988.
  [3]赵树智,张富国,何发成. 系统科学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281283.
  [4]宓詠.面向协同管理、综合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思考和探索[R].北京:第六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10520.
  [5]潘开灵,白烈湖.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59.
  [6]郑仲.高校暂缓就业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7]王业高.试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
  [8]郑小娟.学生党建工作的地位问题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9]李仲涟.论心理的协同效应[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7,(5):16.
  [10]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12):910.
  [11]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12]耿俊茂,张瑞,邱杰.基于协同理论的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09.
  [13]方蓉.论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移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但旅游接待量和总收入,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国内旅游城市,与山东省内的青岛、威海等城市相比也相差较大。针对济南市旅游产业升级这一目标,根据济南市旅游业现状与国内其他城市的数据分析比较,总结出目前济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体化发展视角下的济南市旅游产业升级策略。  关键词:一体化;济南市;旅游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F2  文
期刊
作者简介:于红(1970-),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沈阳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刘英杰(1978-),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沈阳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教育更多地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其人文教育本质被日益边缘化。了解专业教师人文教育渗透现状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沈阳工程学院英语专业教师调查,了解专业教师渗透人文教育现状,并从转
期刊
作者简介:席英(1980-),女,羌族,四川北川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成都分所,助理经理,主要从事审计工作。  摘 要:中介服务企业对成本的核算往往不够重视,通常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支出全部列作费用,投入与产出之间无法配比,会计核算对公司经营管理无法提供有效支持。以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提供测绘及数据处理的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成本核算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介服务;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影响我国债券评级的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1)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公司债券评级越高;(2)资产负债率对债券的评级有负的影响,即资产负债率越高,债券评级可能越低;(3)投资机会对债券评级有正向的影响,即投资机会越好,债券评级可能越高;(4)发债企业的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则对公司债券评级影响不显著的。  关键词:公司债券;财务风险;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能源效率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但西部地区拥有较高能源资源禀赋但能源效率却一直偏低。针对西部能源效率发展状况,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综合利用资本、人力和能源等因素进行西部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利用1996~2011年面板数据,采用投入导向、规模不变的DEA模型,通过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虽有所提高但并未出现持续改善趋势;采用绝对
期刊
摘 要:  外贸转型升级对外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具备更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必须对原有的国际商务类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和整合,而增设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有其必要性,能够培养与外贸转型适应的人才。  关键词:  外贸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报关与国际货代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78-01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
期刊
作者简介:周瑞雪(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休闲;陈玉英(1971-),女,河南开封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休闲;王露瑶(1992-),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杨含(199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休闲。  摘 要:在散客自由行逐渐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以到开封市旅游的散客为研究对象,
期刊
作者简介:王宁,华南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  摘 要: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是其主导产业,然而近些年旅游业发展缓慢,原因是基础设施不完善。重点对BOT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在开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并对这些投融资模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开封;规模特色场所;历史文化;特色饮食;BOT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
期刊
摘 要:我国钢铁行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步入低迷状态,而中小钢企更是面临着诸如产能严重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畅等多重的生存问题及发展挑战。通过对沙钢集团逆势崛起的分析研究,旨在得出一条适合国内中小钢企学习借鉴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小钢铁企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沙钢;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79-03 
期刊
摘 要:  结合大型零售企业选择可替代供应商问题,提出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伯川德模型分析供应商间价格博弈竞争,指出企业合理选择供应商数量,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伯川德模型;大型零售企业;价格竞争;囚徒困境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26-02  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商品交易效率的提高,生产的单一性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