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曾有个“女红军连”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有个“红色娘子军连”,由徐向前领导的红军第四方面军有个“妇女独立团”。据梅州的党史资料记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梅州有个“女红军连”。
   “梅(梅县)埔(大埔)丰(丰顺)革命根据地”是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它是1929年革命复兴时期开辟的,至1930年春正式形成。1929年2月5日,在梅南(含现在的梅江区长沙镇)区苏维埃会议中,通过了成立女红军连的提案。女红军连随即成立,连长朱心(原罗田径人),政治指导员黄涛(男,松口人),全连一百多人。女红军连的战士,大多是梅县梅南年青力壮的贫苦农民妇女。女红军连组织上直属东江特委领导,钱、粮、物资供给由梅南区委负责。女红军连是在东江特委领导下最早建立的一支女红军。
   女红军连在训练中获得了实战训练,在战斗中获得了战火磨炼,在不断成长中,对革命作出了许多出色的贡献。
   据老干部叶明章回忆:女红军连的首次战斗是1929年夏与毛维寿旅的两个正规连正面作战。当时,敌人从县城沿公路由畲坑向梅南开来,走到蓝田岗的公路上时,
  (那段公路在小河南岸,两面都是绿林高山),女红军连便在公路隔河的北岸“务滋堂”大屋背的山上向敌人突然开了火。敌人遭到突然的袭击,慌乱了一阵。当敌人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对面山口的是女红军,火力又不怎么猛时,便用几挺机枪掩护着,二百多敌人一齐涉水渡河北犯,集中火力猛攻女红军占据的山头。首次对敌人战斗的女红军,终因寡不敌众,为保存力量,只好撤退。政治指导员黄涛率领东江军事政治学校(设在梅南水尾)的学员前来救援才把敌人击退。
   女红军连还参加了“官塘战斗”。1929年10月上旬,红四军攻打梅城不久,敌营长张徐光带三百余人驻守梅南官塘。红军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女红军连和附近的赤卫队参加了这次“官塘战斗”。这次战斗红军打了胜仗,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当时群众把那次战斗的过程编成顺口溜:月光光张徐光,骑白马过官塘,遇到红军(女红军连)打一仗,连中二、三枪,拿到箩来装,一扛扛到上黄塘(县城的黄塘医院),呜呼哀哉见阎王。
   女红军连曾参加攻打畲坑的战斗。据叶传回忆,那时女红军连战士负责后勤工作,为部队做饭,送茶水。不久女红军连分散编入红四十六团各连队。
   而今,当年的女红军已经是百岁老人。近时我们还采访了几个女红军的家属。连长朱心(朱华云)解放后曾担任生产队长、公社干部,曾到中、小学校为学生上革命历史传统教育课,1976年逝世,享年76岁。现在还健在的叶传(叶传娣)今年102岁,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女红军连分散后,她在八乡山根据地古大存部下工作,曾任收发员、通讯员,解放初期曾任生产队队长。根据党史资料记载,牺牲的女红军战士有二十多人,她们已上烈士英名录。
   当年的女红军连已成为历史,她在梅州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其他文献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在农村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桥头堡,发挥着上情下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强化公共服务、着力
韶关市位于粤湘赣三省交界,是广东的“北大门”,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是全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韶关
我故乡的村头有一棵壮大的榕树,每每炎夏晌午时,傍晚劳作过后,乡亲们都在休憩闲聊,孩童们在追逐打闹,古榕的枝权交错开展,繁叶密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宁静的小山村
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都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关怀,他们是知道的,但是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还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总理和邓大姐从他们的薪金中拿出一百元寄给你们,作为偿付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的价款,其他的一些针织品
对积石山县肉牛产业扶贫模式进行论证,解决我县牛产业扶贫存在的总量小、缺资金、缺技术、风险高等突出问题,培育养牛龙头企业,推动养牛产业化经营,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食道阻塞是由于牛吞食了萝卜、甜菜、地瓜、马铃薯、南瓜块或豆饼、花生饼等块根块茎类粗大饲料,或因牛咽下机能紊乱,使食团阻塞在食道而致其不通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