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释放,更是共鸣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 些日子,有幸听了一场《袍修罗兰》的古 琴独奏。《袍修羅兰》是成公亮先生的作品,演奏者留分头,着长袍,举手投足尽显恭敬和儒雅之风。他首演的曲目《地》就像欧洲的交响乐,音乐内容丰富,结构庞大。一开始的引子音乐就非常庄严厚重,仿佛大地孕育万物的生命力,浑厚的空弦乐和低音及缓慢的柔颤音紧密相伴,在引子结尾处旋律突然快了,缓慢的钟声响彻大地,如同一种警示。
  随着琴声的延伸开阔,每一乐句结尾都会响起钟声,如同大地曙光初露,黎明吹响了号角之声。轻盈活泼的泛音像鸟儿啁啾,轻快,从容。当音乐近入尾声的时候,出现了强烈的对比,交响式的气势和高潮,以层层推进的方式一路引至爆发的高点,而后,一片寂静。就如强烈的戏剧性变化一般,古琴演奏者用琴声创造了一个宽广恢宏的场面和大自然瞬息变换的景象。 《水》是这套曲子里最具抒情性的一首乐曲,听得我屏息凝神,柔肠百结,内心深处被古琴传达的那种旷古的美感深深震撼。其中,贯穿全场的轻快的旋律与《地》里的泛音有几分相似,就像清泉在石上流淌,没有一点滞涩迟疑。闭上眼睛,仿佛一条溪流在心间潺潺流动。溪中有杂草也有卵石突兀,清浅的溪流像一把细长的梳子,梳齿从杂草和石块之间漫过,又向前流淌。让人感到舒缓和安静,这种舒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音乐有着打动人的方式和途径,在丰富细致的弱强变化、音色變化和委婉曲折的旋律线条中,《水》的演奏比《地》来得更直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和道其实是相通相融的。它安静地流淌,与世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利,从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它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但却又暗流涌动,有着摄人魂魄的力量。就好像这琴声,时而缠绵如秋水漾漾,时而豪放若急雨阵阵,悠然时仿佛松涛在空谷回响,寂静时如月光洒满西楼……
  《袍修罗兰》共有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八支曲子。据说,成公亮先生创作过程是按照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的顺序写的。套曲里的钟声不仅贯穿于《地》的主要段落,也贯穿于第五首的《空》和最后一首的《如来藏》,成为这部古琴套曲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回响和共鸣。音乐里变幻的意象、旋律的铺陈对于抚琴者来说,是释放,更是一种共鸣。这种思想的共振,只有“知音”这个词才能诠释到位。 “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一个与古琴有关的友情故事。说的是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琴师面对清风明月弹琴时得到樵夫钟子期的赞赏,从此二人成了好友,两人约定,明年此时老地方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后辗转得知子期去世,便来到他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伯牙用生命与灵魂,完成了一次神圣而悲壮的绝响。他与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被世代华夏儿女传唱。
  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古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琴热也随之升温。大家通过学琴学习古礼,修身、养性,全方位地提高精神涵养。就像这次的演奏者,弹琴前焚香沐浴,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自然的敬畏与艺术和谐地融在一起,他视成公亮先生为知己,那洒脱自由的琴声,干净流畅的曲风,是心声的流露,更是性情的写照。
其他文献
《金山》2015年第12期重头栏目“微小说”作品,营  造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之意境,逐文阅读有吃  年夜饭、看春晚的感觉。  34篇小说作者的籍别“京沪渝江浙鲁陕鄂赣粤桂冀  豫黑吉辽和内蒙古”遍布我国版图上的“东西南北中”。  别看都是“艺术加工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却出奇地  贴合当前某些社会现象,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其  情节不见得史诗般地波澜壮阔,而叙事者基于对纯文学  
我在某书店做店员,见过不少有特点的顾客。有天来个很老很瘦的老头,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走路很慢,风都要吹倒似的。  他进来就叫,小伙子,给我找本继承法,单行本最好。  好啊。我看来看去,关于继承法的小册子卖完了。老人家,现在缺货,你等几天再来吧。我说。  那好,我隔几天再来吧!他有点失望,背着双手出去了,走过书店大门台阶时,略略一趔趄。小心点!老师傅!我喊道。  隔几天他又来了。因为物流盘存截流,书
万里奔闯至此,野性藏于水中  借急弯、湍波、浅滩掩护  恣意撒泼,纵然是波光透明的月夜  瞬間碎了帆影桨声,留下血泪闪闪  历朝历代,谁能管束这潜伏的桀骜不驯?  从一个春江潮涌的季节开始  一座导航站上的“驯虎”人  以青春的蓬勃,紧紧扼住“老虎口”  与暗流的獠牙斗智,与漩涡的利爪斗勇  高科技的导航系统,犹如江上“天眼”  透过风涛、雨雪、云雾,日夜护卫  大江上航船流量最密集的这片水域  
《记忆记忆》  作者:[俄]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译者:李春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78元  阿莱达·阿斯曼引用过马丁·瓦尔泽一句略显拗口的话:“只要某事是这样,它就不是将会这样的事。”  这句话说的是记忆——容易扭曲和变形、常常受到操纵的记忆。  今天的记忆何其泛滥,时间线上充斥着无数的短文和自拍,社交媒体用热搜控制着工业化的记忆生产。今天的记忆又何其
早 晨刚起床,手机就响了,是女儿打来的, 她在京城上学,她说:“爸爸,父亲节快乐!”心里一愣,接着一暖,真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过了不大一会手机微信一响,是女儿发来的红包,红包上写着:“嘿,老头,节日快乐!”打开一看是5.21元。我回复微信问:“5.21元什么意思?”小丫头说是:“我爱你。”我故意打趣:“钱有点少,你要是发个521万元红包,更能表达小棉袄的温度。”她立即发来一个蔑视的表情:“懂什么呀
老刘有事要向领导汇报。  其实事情不是很重要,但不马上汇报又不行。老刘就朝领导的办公室走去。领导的门开着,没有别人,领导正在打电话,不知道是人家打进来还是领导打过去的。领导的神态有些生气,对电话里面的人不是很客气。  老刘不能昕领导的电话,更不能看见领导不耐烦的情绪,就悄悄退出去。  老刘站在领导的门外,等领导把电话打完了就进去。可是领导的电话还在继续打,没有马上讲完的样子。  正在这时,有人来找
记忆中童年只看过一部电视剧,剧名就是长征。  那时我不知道革命的意义,不知道那时国将不国的现状,也不了解那群人是谁,更不知道他们为何要长征。  可是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却永久烙在了我幼小的脑海,从此我记住了湘江那场惨烈的战斗,我记住了他们四渡赤水河,战士用鲜血染红了整条河流,我记住了那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我记住了在乌江、在大渡河展开的一场场血腥的战斗,我看到了无数的红军先辈们用胸膛挡住敌人的子弹
婚前,我们家在家族里是最穷的,老公家在他們家族里却是最富的。婚后,我对老公说:“你们家怎么那么多穷亲戚啊?”老公说:“我们不也是你們家的穷亲戚吗?”
最近一段时间,庄文强老是失眠,经常做一个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梦,梦中他本来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突然间情境转换,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地站在大庭广众之下,那种由于极度窘迫造成的恐惧,总是让他在大梦初醒后仍然冷汗淋漓。  庄文强感到很不爽,本来自己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这个梦打破了他的作息习惯,弄得他老是哈欠连连、提心吊胆,严重影响光辉形象。他看了不少名医,吃了不少好药,但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还偷偷翻了翻《周公解
回家路上,迎面遇一老者,他眼睛发热:此人多像老家伙呀!三年前,他躲禍在家,被父亲强送公安局。走进监狱,面对落泪送别的父亲,他怨恨在心:老家伙,如此无情,还有泪啊!将来你死了,我不会掉一滴泪!今日刑满,听说父亲已病重不治,他盯着那张与父亲相似的脸,突然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