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旧物的孩子(组诗)

来源 :扬子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衿,本名江榕,1988年生于江西南昌。
  石头记
  书架上摆着我一年年捡来的
  方解石、水晶、冰川石、籽玉、树化石……
  它们在地球上躺了几亿年,被水流送到四方
  偶尔睁开眼,看看雨水中洗得发亮的世界
  打个哈欠,新石器时期便过去了。
  或许,那些从石头里炼出青铜的人们,
  也在它们身上靠过。
  今天,时间把它们磨得很小
  就像这几年,多少故事在我身上发生
  流水每天都在打磨
  那个捡石头的人
  让他内心粗糙、外表圆润,让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留下特殊的蚀刻。
  而万物始终未曾平静,雷声一响
  它们就在书架上短暂地
  窃窃私语
  人间事
  医生姚某,数年前春节
  遭遇车祸。S205公路
  一家人剩他一个
  住在150平米的房子里,每次出门
  都把东西收拾好
  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卡、病历
  这样,就带上了所有的行李
  手抖、晕血,所以不再做手术,
  喜欢理光头,咔嚓一下。
  没有什么爱好,也没有嫌恶。
  这么活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他已经不会爱了
  而且又不会死
  按摩与写诗
  写诗的时候,有些区域
  是不允许触碰的
  但总是忍不住
  就像给妻按摩时,她总是要我
  揉捏八髎穴,以体会亲近之人
  从背后施予的酸胀
  风 紧
  静下来时,读史,射箭,煮咖啡
  烹一道小菜,斟青梅酒,放流水东归
  倘若有风声在体内呼啸,就在白纸上落下一个字
  就像豢养了一只燕子
  看它飞进苍茫的雪中
  喝咖啡,读《楚辞》
  一枝梅花,一只
  素灰色的梅瓶。这就是我
  书桌上的摆设。
  除此之外,还有
  一套《楚辞》。它们摆在一起
  就是林薄参差的气息
  当然还有咖啡。黄金曼特宁
  又称“苏门答腊虎”
  它有安静的醇度和
  杉木般寂静的回甘。
  梅花下,喝咖啡,读《楚辞》
  把人间关在门外
  那感觉就像在镜中
  为一头安静的苏门答腊虎投食
  它轻提爪子,收敛踩碎
  落叶的声音
  偶尔也在纸页间
  留下金色的毛发
  收旧物的孩子
  在村里,我看见那个半大孩子
  驾三轮车,走家串户收集
  生锈的铁丝、报废的电器、发霉的沙发
  他的两个脏兮兮的弟弟
  和旧物拥挤在后车斗
  就像他刚从哪里把他们淘回来
  就像他生来便有这种天赋
  跳过一大段时间,成为一个瘦小的男人
  我所看见的父亲
  他酗酒逾三十年
  一个人吃饭,也能闷下一斤
  酒桌作风凶猛如虎,三下三上。
  月色最媚时,极易失眠
  便起身侍弄蔷薇花。
  水边城
  此城北部有水,有长桥在光里悬停
  有无数木质躯体来自众生
  却与他纹理迥异。
  他每日傍晚沿江疾走,至江头亭而回
  如同戒律
  仿佛如此,就能避开时代的尾气。
  这数年中,见过若干人
  寒水、深林、墨池里开出的白莲
  可与人言者寥寥。
  他迎风成长为一名僧侣,或深山里的松树
  在又湿又冷的城区,以浊浪洗身
  为防止内部的崩塌,甚至不再谈及
  一些隐秘的惶惑和体内的光芒
  在水边,如何野蛮地生长
  又如何枯败,年复一年
  看花记
  数年前,我从弘法寺下来
  木棉花肃穆地燃烧在
  灰衣居士头顶
  她磕长头,自山下匍匐而来,满脸
  悲恸或愤怒的潮红。
  下山的人流被割开一条路,
  又在她身后愈合
  這个世界,伤口总在飞快地合拢
其他文献
不是收割后的田野  不是采摘后的枝头  不是散学后桌椅缄默的教室  可以 回味和期待  是未开花之前脱蕾  未成熟之前落果  青枝绿叶被连根拔起后的花盆  外力终止的所有甜美丰盈的可能  是还未获得就失去  你沒来及爱我  我已经深爱
期刊
卢山,1987年生于安徽宿州,现居浙江杭州。  一  大寒已至,万物低垂,时光从掌心倏忽而逝,烙在石头上的字迹仿佛是一场前尘旧梦。寒冷驱散不了一簇簇鸟鸣,西湖的鸳鸯仍是欢喜的,毕竟孤山上还有漫步的小情人呢。  石头要开花,是要等到这湖水荡漾苍山负雪的时候了。  时光的这枚印章我们名唤西泠印社。硕大的孤山便横陈大地,篆刻一枚西湖之印。  大寒时节,四野苍茫,南方的树木说,一场雪不远了。  总会有一个
期刊
徐源,1984年生于贵州纳雍县,现居贵州毕节市。  一  水来自天空。割裂殷墟的青铜,史籍露出痕迹、方向。  在竹简上,我曾探寻过水的隐私。竹简腐烂,它仍活在形而上的空间,大风吹不到,阳光也晒不死。  易尚水,诗养水,老子的衣袖里蠕动着水,孔子由水做成,历史在水中倒映沧桑。  一个和尚,可以用几世,背负一粒水,爬上硕大的山顶;一页窄小的经文,溢出嗡嗡水声,它漫漶着,覆盖人间。  水来自凤凰的喉头,
期刊
夕光追赶车轮  我突然爱上了许多旧物件  半截早已不用的铅笔,旧牙刷,母亲的簪子  一个写了地址没有发出去的信封  還有,还有——  13岁粘贴在土砖屋教室里的  你的红晕  都齐刷刷伸出手来,抓住我  仿佛终于抓住一个潜逃多年的  犯罪嫌疑人  哦,不必用刑  我愿意招供、悔罪、伏法  用一束夕光,舍命追赶那呼啸的车轮  冬日的下午  突然放晴。停电的剧场终于恢复供电  悲伤的人猛地停止了  哭
期刊
杜均,1984年生于四川阆中,现居四川成都。  蜗 居  我在异乡的斗室里,构筑逼仄的城池、春天的乌托邦,和一段静水流深的岁月。  出门即有碍,而门里海阔天空。门为序,窗为跋,厨房为虎头,卧室为猪肚,客厅为凤尾,意象稠密,但起承转合,从容不迫。  书籍来自五湖四海,像沉积岩层层叠加;气势磅礴,独占一面墙,让书架任劳任怨。左边庄子,右边兰波,前辈们跨越时空,毗邻而居。有时书籍像海藻泛滥,涌上餐桌,驻
期刊
小满之日  今天特别凉爽,风不大  刚刚好吹起那株女贞树的枝叶  大家都很享受的样子  如果我不说,日历上不标注  今日小满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可能忘了  夜里一定是下过一场小雨  田野像一块水洗过的玉  我嗅到了淡淡的麦香  你呢,你能分辨出哪一穗麦子更饱满  河边垂钓者此刻十分专注  他一定是听到了鱼翔浅底的风声  一枚叶子飘舞起来的时候  我就想起舞者的水袖  呆呆地看着  直到无数的树叶在
期刊
春风沉醉的夜晚  七岁时,我要离开了  满院香橼毫无知觉  依然在风中散着寂寂的香味  那么酸。我记得有一年  尚未亡去的人  递给我一枚,我深嗅,为不能剥皮啖之  而深恨。及至年长,才慢慢悟出  浑圆果实背后的滋味  但牵我离去的人已衰老  如今她躺在床上虚浅地笑  不明白我说的香橼  为何物,就好像那个护佑了我  整个童年的庭院  皆属虚构。春风沉醉,夜色昏聩  她最小的女儿竟如此荒谬  在黑
期刊
总有一天,我将放下笔  开始缓慢的散步。你能想象  我平静的脚步略带悲伤。那时  我已对我享用的一切付了账  不再惶然。我不是一个逃难者  也没有可以提起的荣耀  我只是让一切图景到来:  一棵杉树,和一棵  菩提树。我默默记下  伟大心灵的广漠。无名生命的  倦怠。死去的愿望的静谧……  ——池凌云《黄昏之晦暗》  1  最初读到池凌云《黄昏之晦暗》那一瞬间,我知道我所听到的是一个成熟诗人值得信
期刊
石 头  石头立在水里,没有声响,  隔绝着突来的造访者。  它为自己塑造满意的形状,  想象百年后以什么面目出现。  水在身侧潜伏着,自然力潜伏着,  它不能阻止一场灾难的到来。  现在它满意着晴空万里,狂风骤雨,  满意着平静的水面温润如玉。  无数次假想的敌人,又无数次和解,  它的心里住着一只野兽,不被人知。  相 互  记忆像羽毛轻盈地飘动,  桌面上,秋千上,脚踏车上,  有飘动的童年
期刊
无 题  六月,长乐未央  团扇邀玉兰来此纳凉  梅子酒酸过了去年的  软语糯词  漏窗里的光线  打湿了,茶盏里冉冉升起的霓裳  舞姿  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①  ① 汤显祖《牡丹亭·寻梦·懒画眉》。  太平湖  垂序商陆,一簇簇触碰太平湖  它有粉色的颈,张开无数粉色花朵  每朵花里,都结着一个  与叶子一样绿的果实  如此呼应的颜色,映入酉时黄昏里  我怦怦的心跳。  远处的云,抚摸着山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