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潘庄里的影像中国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6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潘庄村民委员会协办的“潘庄村:一个中国村庄的当代影像档案”摄影展,在肥城市潘庄村开展。
  在此之前,从潘庄走出的80后摄影家刘磊,已连续14年拍摄自己的家乡,记录乡村生活,寄托乡思情怀,关注社会发展。他从4万余幅照片中精选出400幅作品,呈现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乡恋”或者“乡思”于刘磊而言,是艺术敏感度的来源,也是属于他自己的一种信念。
  回到乡村,记录渐行渐远的时间
  村里的留守青年:我想在家里干点事;
  村医:我是一个种地的医生,病号都是我的乡邻;
  童年:我们一起长大,然后天各一方;
  新发地:被打破的宁静;
  红白事:悲喜人间;
  在他乡:潘庄人的中国足迹。
  ……
  一个个主题,一幅幅照片,记录的是一个普通村庄十几年的时光流逝。作家梁鸿用文字记录中国的梁庄和梁庄的中国,刘磊则用影像完成这项工作。
  不像记者脑中构思的冷静疏远的摄影家形象,采访时的刘磊幽默风趣,思绪飞转,回到久违的潘庄。
  2005年,刘磊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摄影系。自此开始,拍摄自己的家乡“实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回溯记忆,这里的厚土承载着他祖上16代人的生活足迹,朴实地解答了“我從哪里来”——“即便这是一个经不住哲思的答案,我却拥有了一个平实的回望点”。
  “作为我的先祖和父老乡亲生活容器的潘庄,一直被波澜不惊地陈列在时空之中,人生百态安静地依附其中。乡思对我而言不是肆意妄为的美化,而是外表平淡而内容可以包容一切的生活。作为自以为寻找和体味到真实生活的人,我的乡思难免自信,并敢于在描述和表达上抛弃诗意的美化。自信之内,还有我愿意坦白的感伤。”刘磊说,“溯源情结不是我和潘庄村之间的全部,更多的内容是我看到的潘庄故事。作为一名经历和了解她的潘庄人,我可以自信地讲述家乡。”
  和很多80后农村孩子一样,刘磊从小在村子里摸爬滚打,玩着那些粗野而有趣的游戏,跟着爷爷奶奶成长起来,然后去县城上学,又在济南上大学、工作。童年的乡村生活在他的内心深处划下了一片片别样的痕迹,这种痕迹不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不好进行细节描述,它们也不是一闪而过的心念,却往往会令人坠入一股真实的情思。
  总之,不论是在他理智的讲述下,或是在朦胧的酒话中,还是在模糊的梦境里,它们就软绵绵真切存在着。当有了外界环境的对照,尤其是城市生活的映衬下,那些痕迹所展示和暗示的内容就会愈加亲近和丰富。人生中曾经历过的每一次成长,都会激起他对潘庄犹如重新发现的感受。
  刘磊提到了一个词叫做“乡村关系”。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着某种联系,联姻、亲属、雇佣等人物关系形成了一张社会关系的网,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亲近着,约束着,互相帮助着。
  他说:“这简单的乡村关系或者宗族关系是组成人们现代社会关系的基础,或者说现代社会关系是乡村关系的衍生。”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手机微信里可能会存在着一个老乡群,可能很久没有说过话,但却不会轻易退出。可能因为我们习惯了从小跟着父母走亲访友,逢年过节宗族祭拜,习惯了托亲带故好办事的理念。这些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社会关系,溯其源头就是简单的乡村关系。
  潘庄,自然也是急剧变化的中国的缩影。
  “我们村,祖孙三代全在村里生活的人仅有两户。”尚在农间地头耕种的人,年龄多近半百,留守的妇女也扛起了种地的重任。如同电影《楚门的世界》,安逸生活不能扼杀人们对陌生世界的向往与好奇,年轻人借着外出读书或打工的机会留在了别的城市。“历史的洪流推进和淹没了很多东西,抱木浮沉的人都不能轻易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当代社会文化空间扩容了,一切都在融合和进步;二是城市本身不需要农民,缺的是建筑工人、月嫂等劳动力。城市经济的诱惑侵入了村庄,却将影响村民未来社会身份和经济能力的文化教育捂在了城市。”
  隐于生活:从“见自己”到“见众生”
  潘庄系列作品通过记录村民日常吃住行、婚丧节庆等诸多方面,映射了农村养老、医疗、留守中青年与城镇化变迁诸多社会现象。十几年对潘庄的拍摄,他不认为是一种坚持,也无法解释为何而拍,而是一种自然而然……
  2011年11月11日,刘磊将拍摄6年的潘庄村照片整理为“过日子”“黄土地”“走出黄土地”“乡土守望者”“被打破的宁静”5个专题,从10000余幅照片中编选和打印了130幅黑白作品,在山东省博物馆做了一场“我的村子”主题摄影展。
  “我为将潘庄带到了济南沾沾自喜,更何况是被展览在一座城市的‘庙堂’。”刘磊说,“潘庄在我现有的人生轨迹内朴实地解答了‘我从哪里来’,即便这是一个经不住哲思的答案,我却拥有了一个平实温暖的回望点。”
  媒体人张闻兵曾点评《我的村子》的价值:“它们具有不可复制的社会学价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推移,这些图片的社会学价值会越发增加和显露出来。留存的大量影像,就是中国北方农耕文化遗存特别是当代乡村变迁史的一个缩影,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三农问题研究、城乡关系研究方面的有价值的影像佐证。”
  在谈到对摄影的理解时,刘磊说:“我不是在简单‘记录’,虽然我用的是笨工夫。”
  “主题一现,创作即死。我的作品是‘社会纪实摄影’,我不想为了单拍人物肖像或者找一个热点话题去拼凑一系列作品。因为这不能反映生活的全部,在我的镜头下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唤醒内心的叩问。”谈到摄影理念,刘磊指出,“我不想自己的作品被定义为某个主题,比如亲情、人文情怀……拿起相机的时候,不需事先想好拍什么。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刘磊强调,在创作心理学上,举重若轻,无为而为;在观众心理学上,可能会觉得入口多,平易近人,很“坚持”,很地气。
  他说,自己摄影的核心概念是“人”,落脚点是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过去、当下的衣食住行(物质)、生老病死(生理)、喜怒哀乐(精神)构成了生活。我们经常会局限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未来,从而基于这种判断指点当下,这就很容易产生失误,甚至将错就错——而思维的形体放之现实,又会有片面的合理。人的世界就是如此有趣。”
  由此,刘磊聊起自己喜爱的电影《一代宗师》的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从文艺创作上来说,见自己可以气定神凝,也容易自大自恋;见天地可以胸怀广阔,也容易虚妄空谈;淡泊心安,隐于生活中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公共藝术”,是一种在欧美非常成熟的艺术形式。与那些枯燥沉闷的艺术展相比,潜伏在城市角落里的互动公共艺术作品会让你像一个在糖果世界里的儿童那样开心。将自己放在一个有趣的内容里,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所有的作品只有在参观者参与其中时,才算真正完成。不经意间,我们与陌生人进行了一场对话。在这个全民参与的时代,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
期刊
本刊讯 日前,山东对2019年度拟支持的5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进行公示,拟安排2亿资金进行支持。濟南17个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从产业分布上看,50个项目分布于11个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各有6个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各有5个项目,医养健康产业有4个项目,现代海洋产业、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各有3个项目。 
期刊
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的长安城里,上元节辉煌的灯火亮起,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一场塌天大祸已近在眼前,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这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近日,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甫一搬上荧幕,便口碑炸裂,被豆瓣8.7分封神,成为2019最值得期待的好剧。原著作者马伯庸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王小波门下走狗“马亲王”  2016年,知乎上曾有人提问:“如果你来给《
期刊
近日,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小清河复航工程专题会,调度小清河复航工程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全面实施,三年完成通航目标。  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在会上指出,小清河复航工程要在3年内完成全线通航的目标。根据计划,小清河复航后可通行1800吨级船舶,济南规划设主城港区、章丘港区两个港区,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5市将通过水路相连。3年后,小清河复航运营后,从济南乘船出海不再是
期刊
6月29日,由齐鲁书社主办、明府城发展服务中心协办的“泉城老舍情——老舍研究四十年暨新书出版座谈会”在济南百花洲芷兰第召开。张桂兴、魏建、昝亮、周长风、刘昌华、李耀曦、徐国卫、陈夫龙、张炜炜、王任、凌济、钱欢青等参加会议。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老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留下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数量众多、脍炙人口的不朽作品。
期刊
郭德纲长子、德云社少班主,这两个身份是光环,也是阴影。郭麒麟必须与之共生。  说破无毒  小时候,郭麒麟收到父亲郭德纲的朋友送的一盒巧克力,他兴高采烈地和妈妈王惠炫耀,“你看你的儿子多好,大伙儿都知道我可爱,给我巧克力。”妈妈教育他,“不是因为你可爱给的,是看在爸爸面子给的。”此后,这句话像紧箍咒一样,套在郭麒麟头上。  每位“星二代”都面临两个困境:有时候得到的不是应得的,有时候得不到应得的。他
期刊
近几年,在国际化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低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一些为低龄留学服务的国际学校、公办高中国际班也因此应运而生。  记者梳理发现,近五年内大量高中国际教育学校在山东试水建设和招生,其中青岛的国际学校数量遥遥领先,烟台市和潍坊市紧随其后,济南市位居第四,截至2018年底,山东共有50余所国际学校,目前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扩大中。  数量骤增  国际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国际学校
期刊
这是一个虚构的小城——蒙城,2003年,一个18岁的少年准备走进高考考场。同时,有两件事深深扎在他心底,一是国内的非典,一是国外的伊拉克战争。而影响更大的,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愫,他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缥缈,时间过得太快,18岁永远定格在历史……  萨达姆的春天  2003年,我18岁。  这一年3月20日,美军开始攻打伊拉克,中央台新闻频道罕见地进行全天候报道。每天吃饭的时候,我就站在学校餐厅(没
期刊
我记得村中的电影,黑影攒动,幕布荧荧;我记得村东的桃行,三月红粉,硕果中秋;我记得村南的场地,麦扬纷纷,垛积累累;我记得村西的公路,汽车闪过,顽童追随;我记得村北的小河,雨季潺流,白条窜游……  现在,榆首依旧是潘庄村的中心,摄像头凌空俯视着平整的水泥地;村民砍倒了最后一棵肥桃树,土豆和白菜种植承载起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也激起了人们在夏冬的繁忙;场地成为“牛地”,粗犷的收割脱粒一体机嗡鸣在绿夏里的金
期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始建于1890年。它从百年前的风雨飘摇一路走来,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征途,从1953年的山东省立二院,1957年的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再到新世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几代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一个传承医学人文价值的“齐鲁医学”高地。  作为一所百年名院,从建院之初的“传帮带”师徒传承模式到现行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齐鲁医院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走在时代前沿,同时也沉淀了丰富的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