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兵之战场,与女人零距离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韩晏离开野战部队,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军医专业。但是在她的内心,一辈子都为这一生有幸能在野战部队当过兵打过仗而自豪。毕竟,这样的经历,和平年代的女人们实在很难想象。
  从知青到新兵
  1976年底的一天,还在当知青的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我回城。回城的第二天,我随同另外6人上了一辆军用大卡车,带着刚领到的一套军装和行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到了部队。后来才得知,这是因为中央为了解决当时部分部队子女就业问题下了专门指示。新兵连的生活很紧张,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必须在起床号声中起床,几分钟后就要全副武装集合好,跑步、爬山、练队列。虽然早操时间不长,但每天坚持还是难啊!大冬天的,谁不想赖在热被窝里?白天的训练是按各种科目轮流进行:队列、内务、礼节,还要学习各种条例。有时一站就是半天,一走就是一天,生病、晕倒的时有发生,幸好我在农村锻炼得还算到位,又一直喜欢运动,身体从来没有出过问题。新兵连也有趣事。没有饭桌,每个班都是在地上围个圈,圈中间摆放两三个菜盆,在操场里有几口装米饭的大锅,开饭集合完毕听命令解散,自己去舀饭。这时的女兵可最没女人样啊,谁也不甘落后,人挤人啊。相信吗?还有人把军帽都挤到稀饭锅里的哦!再漂亮的女兵都没了淑女样子了。
  “欺负”男兵也是我们的特长,仗着女兵人多,常常把男兵弄得下不了台。记得我们排长特严厉,骂哭过好几个女兵。在一次周末联欢会上,每个班要出节目,我们班在班长的带领下,把排长的名字编进一个骂鬼子的歌里,几个女兵提着锣边敲边唱,把那个男排长唱得面红耳赤。
  在师医院接受卫生员训练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师医院。半年后,我们一同分到院部的5个女兵调了两人到师卫训队学习(卫训队学习是当卫生员的上岗培训),剩下我和两个河南兵,这时我被医院任命为副班长,负责医疗文书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医疗报表的上报和医疗档案室工作等。这个阶段最让我愉快的,就是我有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小天地——医疗病历档案室,在这里我除了及时整理归档各类医疗、病历档案外,还可以在这里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那段时间我下工夫把医院积压了几年的病历档案全部整理出来归了档,并建立了完善的借阅制度,还受到了医院的嘉奖。在带出两个“徒弟兵”后,我也去了卫训队学技术。
  卫训队的全称是卫生员训练队,师里的每个卫生员都要先到此队培训后才能有资格当卫生员。我们这期卫训队有七八十人,其中有3个女兵班,我被任命为一班长。在那几个月我们班出足了风头,无论是学习、训练还是完成各项任务都很出色。
  最怕的是晚上不定时的紧急集合,主要是女兵比较啰嗦,穿衣服又麻烦,常常要出些洋相。记得我们班里有些女兵爱耍小聪明,通过一些途径去打听夜间紧急集合的时间,只要有消息,熄灯后我们都会着装整齐地坐在那等着哨声不敢睡觉。但我们女兵也很勤快哦,把男兵缝被子的事全包了,虽然我们在家也很少做这些事,但到这种情况下,女兵们好像谁也不甘落后,都成了能干人了。
  淘气的女兵还要“研究”那些教官,特别是哪个教官的对象怎样,家属在哪里。记得一次有个女教官的男朋友来了,从我们宿舍门口过,我们班的女兵们不敢公开去看,全都趴在窗户上,撩开窗帘的一个角偷看,还唧唧喳喳议论个不停。开往中越边境
  中越边境的不安宁使我们卫训队的学习提前结业了。1978年末,我们新时期的军人进入了战备状态。
  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战后的数日,我们部队也登上了开往广西的军列。我们乘座的军列全部都是闷罐车厢,虽然我们不知道目的地,但当我们在一些小站看到了拉伤员下来的列车时,就感觉我们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一大串军用大卡车把我们医院拉到了一个村庄驻扎下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里是广西宁明县的一个村子。宁明县地处广西的西南部,与越南的谅山接壤,它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前沿。
  就在这个村子里,我们医院在村子的中央空地拉起了临时帐篷,作为医院的院部和医疗点,我们每个所按男女分别分到了老百姓的家里住,我带着我们班的8个女兵住进了一位壮族老百姓的家。这里的房子全是小阁楼,楼下是牛圈猪圈,我们集中在楼上两间屋子里住。因为离越南太近,按上级要求,每天晚上各驻扎点都要坚持设哨位。我们9个人,一人站哨不到一小时,但那时正是睡眠好的时候,刚起来的时候真的好困难哦。实事求是地说,那时我们站岗,肯定有人打盹儿。
  猫耳洞里的女兵们
  一天,我们师接到了开往越南高平接应我军顺利撤军的命令。
  我们的目标是越过越南高平市,到达战场的最纵深部位。我们乘坐大卡车随队前进,在我国境内似乎还感觉不到紧张和恐惧,当越过边境线进入越南境内,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战争的血腥味。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在静得有些可怕的环境里,这些零星的枪声更增加了恐惧感。在我国境内还有说有笑的我们安静了下来,静得能听到战友的呼吸声。
  几个小时过去了,一直以为会停车吃饭的我们开始失望了,庞大的车队,根本就没有停车的迹象。我们把能吃的东西全都翻出来分着吃了,什么都没有了,饥饿开始折磨我们。
  这一路近10个小时,最难的就是女兵上厕所,每次一停车,就会看到女兵像疯子似的往山上跑。但一到天开始黑下来,在越南境内,谁还敢往山上跑啊?我们开始憋着,但也不是办法,这时男兵给我们出主意:反正天已黑了,女兵一起下车,就蹲在车旁解决,只能这样了。记得第一次这样,我们几个笑得根本就解不出来,等我们笑过了,别人都爬上车了。最怕一点就是正在解决时,后面的卡车不知道,打开大灯,哈!吓得我们鸡叫鹅叫。
  当时正好有兄弟部队在高平执行任务,看到我们那么多女兵,直呼:“是哪个部队那么大胆量?派了那么多女兵进来,找死啊?”
  我当时深夜行军的装备有:一支冲锋枪、4枚手榴弹、一个药箱、一个防毒面具、一双42码(没有女式小的)的钢板鞋。天黑了怕掉队,我们都在右胳膊上捆了白毛巾。大约走了半小时,来到了一片空地,便是我们师医院的宿营地。由于全班就只有一把铁锹和一把十字镐,两个男卫生员挑大头,其余人就只能用自己的饭碗来挖栖身的猫儿洞。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喝水,因为要防备越军投毒,不能随意喝水,但真的处在那个时候,什么都顾不上了。有一块水洼地里面积了一些水,舀起来的水完全是泥浆水,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丢几粒净水片进去,摇一摇,泥浆沉下去,就把上面清凉的水喝了,还被所长骂了一顿。我们当晚挖的猫耳洞连半身都遮不完,但也只能这样凑合一夜了。
  难以忘怀的“非常”经历
  越南独特的丛林气候是给我们的第一个下马威,白天热得要死,到了晚上却又湿又冷,幸好我们事先准备了绒衣,大家依偎着相互取暖至天亮。越军的侦察机每天不定时地光顾,逼着我们这些女兵要上山砍树桠来做猫耳洞的伪装,我们在自己挖的猫耳洞里坐着睡觉足足7天,那腰疼得根本无法形容。回国后记者问我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们的回答都是:“伸展身体在床上睡一觉。”一点都没有虚构!
  我们每天要接送大批从前线阵地送来的伤员,有轻伤的也有重伤的,女兵们要抬伤员、背伤员,为他们擦洗、处理伤痛。每天伴着伤员送下来的还有一批阵亡战士的遗体,这些遗体在越南炎热的天气里已经变色腐烂,很多已经生了蛆。没人退缩,没人害怕,没人叫苦,没人喊累。我们用酒精为他们擦洗,为他们穿上新军装。记得第一天处理完这一切后,我们所的女兵们静静地坐在自己的猫耳洞前,尽管炊事班为我们改善伙食,但没人能吃得下去,心情很沉重很沉重。
  除此之外,我们在越南经历了一般人,特别是一般女人不可能经历的很多事。我们没有正常的梳洗,几乎没有用过毛巾洗脸,好在都有思想准备,每人都剪短了头发。实在难受时,我们就会跑到小河边用自带的香皂洗洗短发。遇到来例假是最痛苦的,还得和大伙一样坐在猫耳洞里过夜,好多女兵因此落下了病根。除了白天的工作,一到晚上开始戒严,我们还得轮流站岗放哨。那时为了防止越军特工队摸上来,给我们下达的命令是:凡遇到数米内应答口令有误者立即开枪,当时我们所一个女兵因紧张导致枪走火,幸好子弹打到了她两腿之间的地上。
  那时我们要遭遇越军每天至少一次的炮火袭击,还有不时出现的冷枪,晚上越军特工队还有可能来偷袭,甚至送伤员的车也被越军的炮弹追着打……院首长面对这一切做出决定,师医院立即搬到临近的山坡上去,以免遭到炮火袭击时出现死伤。而当我们已经开始在山坡挖猫耳洞时,又接到了师部的命令,次日部队撤退。接到命令时,那个高兴劲,没有在那个环境里九死一生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其他文献
很少有社会新鲜人就可以拥有那么训练有素的一张专业主播脸,很多人都会以为她是个已经入行很久的主持人,对此,孙梦悦会一本正经告诉你:“其实我今年夏天才毕业。”  从外表看,孙梦悦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但举止中的孩子气藏也藏不住。拍摄当天,孙梦悦提前到了摄影棚。“工作人员和我约了好几次了,老是因为有事来不了,所以今天特意换了班赶过来。”她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大号旅行箱放在了墙角,“这是我带来的衣服,不
期刊
伦敦奥运赛场上,代表人类体能与技巧极限的运动员们激烈竞争,让全世界观众为之热血沸腾。而除了比赛成绩外,场内场外那些人类精神的闪光点更加让人动容。下面且看《魔镜时尚》带你回顾伦敦奥运会中感人至深的时刻吧!  奥运志愿者:幕后英雄  每一届奥运会,运动员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是同样不可缺少还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始前,其有240,000人报名担任服务志愿者,最终入选了70,000人。正
期刊
新雙立进口大众“途行天下&巅峰之旅”领略行政轿车的风情试驾一汽奥迪新A6L 2.0TFSI  上周,成都新元素奥迪组织的新A6L 2.0TFSI的试驾让车友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驾乘体验,第七代A6L外观简洁硬朗、内饰精致大气、动力出色,驾驶起来也更显轻盈。不管从外观还是动力方面,都让试驾的车友被其魅力所征服。  一个车友富合诗意地说了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深,他说:“A6L一定是个儒雅俊逸的人,在多年的
期刊
我们所有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信仰,最终目的也是改变那并不太出色的外表。  书拿在手,最先看到的,是背面的上架建议:散文/励志,顿时有点不知所措,平生最怕看励志书,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敢洒狗血。遂翻到正面,图画很简单,作者晓雪着素色衣裙靠在墙上,短发,旁边是一辆显然有些年纪的自行车,黑白做旧的色彩,只有书名《优雅》两字,衬着鲜红的底,浓艳抢眼。整个风格看上去有点小味道,但跟优雅有什么关系?  因为
期刊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8月4日17时20分,田径女子撑杆跳高的决赛在奥林匹克体育场落下帷幕。赛前呼声最高的俄罗斯运动员伊辛巴耶娃未能如愿卫冕,倒在4米8高度上的她只获得铜牌。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伊辛巴耶娃推翻了早在4月作出的“退役”决定,她说:“当我第27次打破世界纪录时,人们问,你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我说,打破第28个,然后我就打破了。现在,我要去里约。”  穿裙子的布勃卡  1997年,15岁的叶莲
期刊
近期,《成都女报》携手小帽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成功进驻各中高档消费场所。从现在开始,无论你是在逛商场,还是在咖啡厅、餐馆休闲,都可以发现《成都女报》就在你的身边,为你提供最新鲜有趣的生活方式和最热最火爆的新闻资讯。  据现场调查发现,在这些中高档消费场所内,所陈列的《成都女报》成了消费者最爱阅读的报纸之一。特别是女性消费者,逛累了,拿一本《成都女报》仔细品味,都看得津津有味。在良木缘咖啡厅内,现场
期刊
当地时间7月23日,在与疾病斗争了17个月后,美国首位女宇航员萨莉?莱德博士因胰腺癌去世。两次乘“挑战者号”飛上太空的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个年代女人的“意识觉醒”。她说:“很久以后,我依然记得在太空中飛行时的感受,那非常有趣。我敢肯定地说,那将永远是我生命中最有趣的经历。”  32岁,第一个飛上太空的美国女人  萨莉?菜德1951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从很小开始,她就对科
期刊
8月16日,成都电视台主播沙龙在桐梓林中路的麒麟日本料理店进行。身着亚麻宽松和服的茶道讲师亲自示范和讲解,一起梦回久远的年代。  成都电视台主播群体亮相>>>  新闻中心:李丹、赵亮  《成视新闻》:白静  《新闻18点》:秦洋  《今晚800》:  蒋林  CDTV-2《每日财经》:牛雪丽  CDTV-4《生活麻辣烫》:都妹妹  CDTV-6《乐豆逗斗堂》:沈丹  广告中心《第一品牌》:李亚楠、
期刊
初见宋亮,真的很难将他和电子科技大学出国留学预备教育中心国际硕士预科课程教研主任的职务对上号,这个名头对应的人,怎么想都应该是个年过半百架副眼镜的老学究,而他不过是个不到30岁的标准帅哥。让人更加分裂的是,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职业赛车手。  用组合“冒充”车队  2008年,宋亮有了自己的车队,名字挺个性,叫“斜行”,但是车队就只有两个车手,而这两个车手凑在一起还源于一次偶然的切磋。  当时刚回国
期刊
女人爱逛商场,是一条真命题么?表面看来,这完全是多此一问,商场,简直就是为女人而生的。但吸引女人去商场的,真的是那些琳琅满目的服饰品牌店么?  个案  我靠顶楼的美食来分辨商场  “在淘宝上买衣服买久了,好久没有感受过在商场专柜买衣服的快感了。”中学教师张娜正在享受她的暑假生活。为了避开周末商场的人多拥挤,趁着某个工作日的下午,张娜来到了成都某大型MALL。“平时这个商场原来这么冷清啊!”这是张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