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讲道: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感到要多让学生动手多操作,在完成课程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外多动手做玩具,实验,但我们山区的孩子好像在课外能做的实验和玩具不多,我想起我们小时候做的核桃风车,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下,孩子们几乎不知道,听我一讲,大家兴趣挺浓的,我就把制作核桃风车的方法教给了他们。
  核桃风车制作方法
  简要说明:这是一个用核桃壳、一个核桃、一段细竹竿,一直径为10m垫片,当手拉风车线时另一核桃即快速旋转,在转动的核桃上面涂点颜色,转动时形成线圈,十分好玩。转动的时候两核桃接触的垫片发出响声。
  制作方法:
  1.先准备1个较大的核桃,用钻子在核桃上钻直径4mm的“T”型孔共三个(注意安全)。
  2.再用钻子从核桃孔处将里面的杂质和核桃仁取出。(细心、注意安全)
  3.取直径3.5mm的约10cm长细竹竿一根,穿过核桃中间的两孔。
  4.在竹竿上系一根长度约500mm的线绳一根,并在另一端栓上长约20mm的小木棍。
  5.在另一核桃底部钻直径14mm的小孔,在两核桃之间穿上垫片,并把它穿到竹竿的伸出端的一头,固定好,这样,一个核桃风车就做好了。把线缠进去后一拉就可以转了,最后再在核桃上涂点颜色就更漂亮了。
  孩子们一听觉得挺好玩的,准备回家就动手做,我要求学生要按照我讲的竹竿的长度,钻孔的直径等,要按照我的要求做,“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当然,因为做核桃风车要钻孔,做好安全防护,戴好手套,使用锥子钻孔一定小心,要告诉学生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
  布置任务一周后,孩子们把自己做好的核桃风车拿到学校了,我就把他们放到一起展示,有的孩子们做得还挺好的,这时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在两个核桃之间要放垫片?原理是什么?听到我的问题,孩子们一时懵了,他们没想到还有问题?一时众说纷纭。
  原理: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就越大。如果拉得越快,线缠进去的速度就越快,核桃就转得快,相反,如果拉得慢,线缠进去的速度就慢,核桃转得就慢。转动的时候两核桃接触的垫圈发出响声。
  小结
  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核桃风车结构图:
  
  【作者单位:理县朴头小学 四川】
其他文献
本文就拱坝设计中的30°夹角,应力、刚度和稳定协调,坝基变形模量确定,坝肩稳定计算,地震动参数确定和三维运用等方面阐述了认识和看法。
教学中的互动是指教学双方在一种平等的,交流的环境中,达到一种知识的、情感的交流,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互动就是要彻底改变单一、被动接受,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价值体现的主要阵地。那么,如
澄城县以2010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陕西省澄城县长宁河流域治理为契机,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澄城"的总体目标,以项目为牵引,以措施为基础,大力推进水土
孩子天性爱玩,因此游戏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教学成为教师常用并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刚上课时,学生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心里仍然想着课间的游戏,如果这时教师直接进入正题,或多或少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其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贵在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而教具则是满足学生践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具短缺问题。本文以自制教具为研究对象,就其在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巧用自制教具,增强教学趣味  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自然学科,但是由于
新疆准东五彩湾地区分布巨厚的白垩系泥岩,具有遇水膨胀失水干缩等特性,对建筑物基础处理、管线回填及筑坝材料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准东供水工程180万m3调节池和5000
通过分析草庙沟水库存在的病险问题,提出了水库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新修放水设施、上坝道路,重建观测设施等方案,以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
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齐全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为满足社会需求,多数河流上已建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对水文测站观测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水文站测报成果还原过程复杂。以贵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也已走向了新的革命——多媒体教学。这种标志性的变革已经逐步走进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向幼儿提供传统教学难以感知的对象,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实现突破难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