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梧桐树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坐在梧桐树下的竹藤椅上,看着阳光钻过树葉的间隙,洒落一地斑驳。树影摇摆着,风拂过脸庞,我的思绪也随着风飘荡到了孩提时代。
  小时候,在这棵树旁,大人们经常能听到我和小伙伴的打闹嬉笑声。那时,我们还分不清植物,常常为这棵树到底是什么树争得面红耳赤。小伙伴说它是樟树,我说它是泡桐树。后来我才知道,这棵树叫“梧桐”。梧桐树的外观极朴实,没有华丽的枝干、婆娑的形态,但傲然挺立,还身负忠贞美名。
  传说中,梧树是雄树,桐树是雌树,同长同老,同生同死,象征着携手共度人生的爱侣。我却觉得,梧桐树象征着生死至交,代表天长地久的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可遇不可求,此处的同生同死,就如同伯牙绝弦,让琴音随知己而去。
  如果伯牙没有遇到钟子期,羊角哀没有遇到左伯桃,不仅是高山流水佳音断绝,羊左之交美谈湮灭,还是一份诚挚的情感,无处安放、无人应答,这该多么可惜!凤凰非梧桐树不栖,是不是也是向往梧桐树代表的天长地久的情谊?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若我们没有梧桐树这般品质,怎么会有凤凰停栖在我们的枝头呢?
  阳光下,树影依旧,但我看向梧桐树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向往……
  (指导老师:任 娜)
  员外评:小作者另辟蹊径,以梧桐树喻友情,并以伯牙与子期、羊角哀与左伯桃示例,十分贴合。不过,小作者从幼时与伙伴在树下玩乐写起,为何不在后文中具体描绘这段友情呢?你描写得愈细腻,愈真实,也愈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他文献
万万恒沙,千千世界,人间。  人间,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最终都淹没于急景流年中,唯有得失功过在史册中留有痕迹。当史册也沉没于光阴深处时,留下的是什么呢?  是编经织纬的丰功伟业,千年之后,仍有人受益。  是那些留下来的建筑,即使散落于时空的罅隙,依旧如永恒的地标,留下光阴的一抹余晖。  卡尔·爱德华·萨根在《宇宙》中说:“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
期刊
甪端,日行万八千里,通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四海升平之时,则奉书而至。在铁门关,成吉思汗与它不期而遇。  《清宫兽谱》  甪端,似猪,或云似牛。角在鼻上。出胡林国。《宋书·符瑞志》曰: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旄星之精,灵异如鬼神。  蒙古族以游牧为生,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遼阔的王朝——元。蒙古人策马扬鞭,横扫欧亚大陆,
期刊
许多十几岁的学生,囿于“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很难将自己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就读于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的黄思竹却与众不同,“心怀中华与大爱,才能笔下有乾坤”是她的座右铭。一路前行,她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  黄思竹的父母很注重营造家庭氛围。父亲常带黄思竹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叮嘱黄思竹,要多关注时政新闻,通过小小的屏幕,记下祖国的点滴变化;母亲
期刊
本期关键词:鸡汤 云朵 脚步 握紧  放学铃早已响过,办公室里除了我和语文老师,其他人都走了。因为我没有背出课文,老师要求我放学留下来背完。本来我背得挺好,可背着背着却卡壳了。一想到马上就要来临的期中考试,还没准备好的我不由自主地握紧了笔。  “别这么紧张,放轻松。”老师示意我休息一下。她打开手机,在屏幕上点了几下:“这首《瓦妮莎的微笑》很好听,你听听。”  很快,琴声就如林间跳跃的松鼠,轻快地跳
期刊
盾构隧道掘进机是挖掘隧道专用的工程机械,简称“盾构机”,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由来  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发现一种叫“船蛆”的软体动物,寄生在木船上,以木料为食。  它看起来像蠕虫,实际上却是一种蛤,一端有两片薄而小的贝壳,另一端有两根管子。当它钻进木头里时,管子便伸出孔外,一根用来摄食和呼吸,一根用来排泄废物。同时,它会分泌一种液体,在孔壁上形成保护壳。  布鲁诺尔从中获得灵感
期刊
龙马乃河水之精,身披龙蟒,有翼,高八尺有余。负河图而出孟河,与伏羲一见如故,伏羲由此创造出八卦。  《清宫兽谱》  龙马,伏羲时负图而出于河者也。《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乾为龙为马,此名所由昉欤?天不爱道,河出马图。圣人则之以画卦,所以成变化而通神明。《尚书中候》言:帝尧时,龙马衔甲,赤文绿字,则又瑞应之征,先后同揆耳。《符瑞志》云:龍马者,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有翼。既曰龙,异凡马矣。
期刊
今天的城市被巨大的云朵划分开,学校的上空阳光明媚,而不远处的菜市场上空却有些昏暗。  接到放学的弟弟妹妹,我带他们去菜市场买只鸡,准备晚上炖一锅鸡汤。  一到菜市场,我们就看见一个老人站在路中间,不断地哀求过往行人:“请帮帮我,我今天才从外地来这里,钱包就被小偷偷走了。您能借我一百块钱当车费吗?我回家后就把钱打给您……”  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周围的人却像没听见、没看见一般,冷漠地绕过他。我
期刊
今天天色很好,大片的云朵叠在一起,像可口的棉花糖。  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加快脚步离开教学楼,因为爷爷已经在校门口等我了。他很瘦,年龄也很大,但是他的腰背始终挺直,站在人群中很显眼。  平时,爷爷出门时总会骑一辆白色自行车。不知这车有“先天问题”还是“年老体衰”,骑上去时,它总要发出抗议般的响声——骑快便“哐啷啷”地响,骑慢就“吱呀吱”地响。但爷爷每次来学校接我,总会把爱车放在家里。今天也不例外。
期刊
一个简单的小框,勾勒着世间的色彩。  ——题记  窗外,蒙蒙细雨天,松针般的雨丝悄然落下。窗户骤开,凉意便扑面而来。不知是哪处树梢,传来第一声鸟啼,那是一种初来乍到,怯生而又惊喜的声音。声虽微弱,却唤起了窗外的景,窗内的人。  不多时,云销雨霁,一絲阳光从雾云中现出身来,衬托着天边的鱼肚白,渲染着能看到的景。  凉爽的晨,晴朗的晨,在孩童的嬉闹声中开启。他们拥有的快乐,是长大后的人再也享受不到、体
期刊
春  气暖万物苏,时芳草鲜美,春也。百花绚烂中,或戏秋千于梅园,或放纸鸢于村外;风光潋滟里,三五成群踏陌上,汝追吾赶追蝶忙。细雨如丝,春风归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云外归鸟报春,惊了梦,床畔蝴蝶飞。门户洞开,落花一地,昨夜风雨知多少,恰是一首歌谣。  夏  酷暑蒸人,如洪炉锻剑,夏也。先人尝觅含风古洞以祛暑,清泉旁,茂树千章,四面青山,卧石床,枕青藤,凉凉然。今有电扇空调,实乃幸也。然立日下,草木不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