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现代性下法律解释问题探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9020 澳门科技大学 广东 珠海)
  摘 要: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要获得正确的适用,法官或相关司法部门必须、也必然要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由此,法律文本中存有疑义的文字及意义,才会变得易于理解,进而融会贯通,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恰如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王泽鉴提出的认知:“凡法律均须解释,盖法律用语多取诸日常生活,须加阐明;不确定之法律概念,须加具体化;法规之冲突,更须加以调和。”因此,相关法律解释的行为已成为当前法律适用和司法实务中的基本问题。法律必须经由解释,始能适用。所以,立足于全面深入“依法治国”理念的背景下,基于法律解释的价值,一众学者及法律人必须对此给予高度关注,正视其实践难题,从而不断完善,共建完善的法治体系。
  关键词:司法解释;法理学;法哲学;解释活动
  一、法律解释的渊源概述
  尼采曾言:“没有自身历史的东西,才能被定义”。按照这一观点,鉴于法律解释有着与法律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悠久的历史,其概念是难以界定清楚。也正因此,法律解释一直是一个意义丰富又不太确定的概念。具体地说,法律解释实质即是为明确法律规范的含义,而对该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含义进行界定、解析、阐释或说明的一种实践性活动。以笔者观点来看,要理解这一概念,应当把握三个要点:第一,要明确法律规范的含义,特别是“明确法律规范应有的含义”,此举是法律解释活动的根本目的,任何“法律解释”都必须以弄清法律规范的意思为其最终目的。第二,要明确法律解释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实现途径,在于“对该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含义进行界定、解析、阐释或说明”,只有弄清楚一条法律规范的全部构成要素的含义,才能把握到这条法律规范的完整含义。第三,要明确法律解释所针对的具体对象是“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即解释的法律规范必须针对法律条文的各个句法成分进行。
  二、基于本质的法律解释形成因素
  在法治实践中,只要是运用法律规范的过程,就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法律解释活动。换言之,法律规范只要被运用,就必然会被解释。而法律之所以必需“解释”,也与法律的明确性与模糊性存在不可分离的关联性。具体成因如下:一是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的关系。法律规范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其决定了法律不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在成文法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从立法者的角度来说,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多变性,即要求法律规范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括能力。也正因为社会关系的这种复杂多变性,才造就了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之间存在“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所以,为了使法律规范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法律解释就成为了司法实务中的必需存在。二是法律语言自身特点的关系。基于对明确性的必然追求,法律语言很少使用文学上夸张、模糊等修辞手法。同时,司法经验亦表明,法律要更好地规范人们的生活,调整好社会关系的明确性或准确性,是法律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然而,即便如此,法律语言仍然无法摆脱模糊性的存在。这也让人们知道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并非是由于所谓修辞方式的使用不当所致,而是主要因其自身的语言特点。
  三、法律解释的要求维度
  法律解释在司法活动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法治体系的完善不能脱离于法律解释实践活动。与立法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相似,但法律解释价值要充分体现,即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首先,从哲学层面来看,其基本要求涵盖了认识实践合理性、道德实践合理性与审美实践合理性三个维度。将此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即与人类活动中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审美性三个方面相呼应。显然,这也就构成了实践法律解释的一个基本点。其次,从实践层面来说,法律解释实践须满足以下要件:一是应符合解释活动中所包含的基本规律性;二是在遵循规律性的同时,必须与具体案件相结合,必须考虑一个时代下目的性价值;三是在满足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基础上,应当具备一定的审美合理性。
  四、法律解释在法治体系中的困难
  (一)存在服从与创造的矛盾
  基于上述可知,法律解释实践满足实践合理性,其价值便可得以彰显。但司法实务过程是复杂的。因而,法律解释工作绝非易事。作为一种复杂的法律方法,解释过程也会遇到很多难题。即法律解释主体在面对法律本身存在的问题时,是该严格服从“法律本身”,还是应当创造性地“解释法律”?实质上,法律解释中“服從”与“创造”矛盾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存在安定与灵活的矛盾
  站在法律发展的维度与历史层面来看,无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无法避开法律的安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矛盾。要实现法律的安定性,法律解释主体就应当严格遵守法律,使法律具有稳定的预期。但要实现法律的灵活性,就必须保证法律能够通过某种途径不断获得新的充实和成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法律解释主体就应当通过创造性的解释方法积极地进行填补。于是,如何协调法律的安定性与灵活性,也就成为了法律解释实践所必须正视的问题。而这一矛盾与障碍不仅在我国存在,同样也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两大法系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
  五、结语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的确定性为法律价值的彰显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同时,法律文本的模糊性却为其应有价值的充分体现设置了诸多难题。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法律解释的缺位。本文通过概述法律解释,指出法律解释存在的重要价值,进而阐述了法律解释活动的基本要求及其实践难题,以求进一步提升法律解释研究的热度。
  参考文献:
  [1]熊伟.法律理性化悖论的现代性批判——一个正当性论证的视角[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赵艳静.和谐视野下的法治建设解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7)
  [3]朱靖利.试析法律悖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4]伍杰,赵欣.对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思考与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3)
  [5]林佳鸣.浅析法律解释的目标[J].法制博览,2016(01)
其他文献
摘 要: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一直以来好像都占据着行政法学界“舆论的头条”,其重要性正如应松年教授在《行政行为法》中所说,“行政行为是行政法中最重要、最复杂、最富实践意义、最有中国特色,又是研究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是,对于行政不作为中作为程度的研究少之又少,多数学者都避而不谈。所以,研究行政不作为中作为的程度,对于更好地界定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的概念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查实行政实践中看似作为实质并未
我国公证制度建立较晚,主要借鉴外国经验而来,公证机构的性质始终处于变革状态,特别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我国的公证制度改革、公证机构性质问题一直处于探索之中。1993年初始的公证体制改革取得共识的是,公证制度必须与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社会历史传统等各个方面相適应。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探索实践,我国公证行业仍然没能进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统一运行模式。尽管公证机构性质是公
期刊
摘 要:2009年,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将“假一赔十”与“民事赔偿责任优先”作为赔偿与处理的原则。尽管如此,偏重行政力而轻视民事责任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对于民事责任的划分与规定相当简单,在更重要的司法层面面临的也是相同的问题。广大的消费群体在维护合法权益方面受到制约,赔偿也因为各种冲突不能及时到位。此外,食品检测与国家监管制度的不健全是法律方面的一个空白,使不法分子有隙可乘。作者借鉴国外健
2015年12月14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5年度《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就2014年全球知识产权活动的最新发展态势作出分析,报告提供了全球各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指标。统
历史学科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历史学科对于提升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意义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习视为培
当今世界正进入以经济实力称雄的"战国时代"。无论是否自觉,人类都在参加一场无形的战争——商战。名牌成了一国的标志、一国的水平、一国的实力、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顾客期望的不断提高,以及竞争对手的推陈出新,企业面临的竞争已经日趋白日化。物流的高效化作为企业应对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战
辩诉交易作为一项司法制度,起源于建国初期的美国,它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本文在简要阐述辩诉交易制度的含义、起源、发展基础上,重点分析美国辩诉交易产生的社会动因、利益驱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复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案件,即使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或者会计都会感到吃力,更别说案件当事人自己,因此法务会计
<正> 由三台YH27系列的快速单动薄板深拉深液压机及一台YH98—100A型1000kN模具研配液压机组成的汽车覆盖件生产线在合肥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 YH27系列中800H、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