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豺狗溪汉族谢蛮民歌艺术特征探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豺狗溪谢蛮民歌《挖山歌》是其民歌种类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反映谢蛮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谢蛮人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淀的宝贵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其民歌在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独具艺术风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本文从多角度对《挖山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析与研究,着重剖析其在音乐与文学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多种艺术风格特征。
  关键词:谢蛮民歌 《挖山歌》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豺狗溪”地处湖南雪峰山中段主峰“雪峰天险”东翼,海拔1600多米。在当地,自古就把它称为“豺狗溪老山界”。境内纵贯着一条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瀑布飞挂、气势汹涌的大溪流;远古以来,这里“豺狗”云集,野兽成窝,因此,古人称之为“豺狗溪”。据《盖东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在隋唐时代被称为“谢蛮”,谢蛮多为汉族。元末明初为避饥荒与战乱,谢蛮人自江西泰和徒步雪峰山之巅,隐居豺狗溪深山老林。多少世纪以来,豺狗溪汉族谢蛮在这片神奇的山沟里顽强地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延续着他们的谢氏命脉,在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艰难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写下了一部鲜为人知的谢蛮文明史。
  一谢蛮民歌概述
  谢蛮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劳动方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其传统的审美意识,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谢蛮音乐文化。谢蛮民歌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谢蛮民歌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劳动生产、社会关系、宗教信仰、爱情婚姻、生活娱乐、生活情趣等;音乐表现形式及内容涵盖面广,品种繁多,特点鲜明;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变。谢蛮民歌在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上,独具艺术风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按“题材”分为劳动号子(榨油号子、放排号子等)、劳动山歌(《挖山歌》《驱猎歌》等)、生活风俗歌(《哭嫁歌》等)、信仰吟咏(道教信仰吟咏等)、生活成曲(《叹夫歌》等)。谢蛮民歌是谢蛮人生活中最早形成的一种音乐形态。
  二《挖山歌》的艺术特征
  1《挖山歌》场景特征
  谢蛮以砍山焚烧种植旱地作物为主,《挖山歌》在其劳动山歌中极具代表性。《挖山歌》是在族人集体挖山时,专门选派族人歌唱能手演唱的劳动山歌。挖山十分艰辛,劳动强度大,需要耗尽大量的体能,且因山坡十分陡峭险峻,非一般彪悍成年男子不能胜任,因此采用集体排成整齐的长队进行挖垦。为了解除疲劳、鼓劲加油、增添娱乐、平衡进度和提高效率,事先推举一位能编能演、即兴表演能力很强的能手,腰前缠挎一面鼓和竹梆子,左手拎着锣,右手舞着棒,站在队伍前的高地敲锣打鼓,说说唱唱,时而摆弄舞姿,时而高声吆喝,众人随着韵律节奏发出整齐洪亮的和声予以伴唱,情绪激烈,场面壮观,声音震荡山河。如果有人落伍,歌者便站在其面前紧锣密鼓,用急躁的三连音节奏鼓励鞭策、呐喊助威,直到其迎头赶上方才离开。其场面之壮观,热闹之非凡,的确是一种艺术化的技术手段。
  《挖山歌》歌词多为信口道来,大致押韵,歌词创作朴实大方、形象生动,看物说物,看人说人,体现一种特定口语化特征。演唱者即兴能力强,具有快速超强的反应力,充分显示出即兴性特征。《挖山歌》是唱与说的结合体,典型的二段结构。唱段旋律优美抒情,音调自然,有时气氛平和,富有轻松愉快之感;说段往往是高潮激情部分,情绪激烈,有呐喊奋进、咄咄逼人之势!
  2《挖山歌》调式特征
  谢蛮传统音乐大多建立在五声徵调式基础之上。《挖山歌》突显出一种典型的民族五声角调式特征,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远古音乐信息特征。在我国民族民歌音乐素材中,角调式的使用概率通常比较低,但从谢蛮《挖山歌》的音乐调式素材来看,谢蛮民族对角调式的运用颇有独到之处,其运用大胆、巧妙、自然、灵活、娴熟,与生活十分贴切协融,彰显角调式的光华与独具魅力,可谓角调式巧妙运用的一个光辉典范!其特征分析如下:
  调式清纯明朗,线条清晰,不带任何偏音;调式主音上方小三度特征音程使用巧妙灵活,娴熟自然。音乐一开头号令式甩腔就以前倚音的形式使用了调式主音上方小三度特征音程,把人们一下带入身临境地、心境相融的意境之中,这也是对小三度协和音程透彻理解与恰当运用的一个典范;调式主音下方大三度特征音程的运用到位、频繁,与调式主音上方小三度特征音程交替频繁使用恰到好处。调式主音上方小三度特征音程终止与歌词运用融合贴切协融,角调式的光华与独具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核腔”音列基础结构音型脉络典型、清晰、明了。核心歌腔基本结构高频率反复出现,彰显典型的音型结构脉络,一目了然。
  3《挖山歌》旋律、音调特征
  《挖山歌》曲调优美动听、婉转悠长,曲调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适合大众即兴填词传唱,旋律律动轻松自然,充分使用角调式音阶中小三度、大三度音程起伏特点作为旋律发展连结链条圈,质朴中带有庄严和深沉;节奏严谨,结构不长,一般为规整的四乐句乐段,有时加补充乐句;说唱对比相间,开腔前多用衬词做简短引子开头,接近口语化;乐句终止干脆利索,简洁明快;乐句结尾与过渡喜用甩高腔,形成高亢婉转的旋律音调、行云流水般的声腔风格特征。其连贯流畅的旋律线条,起伏均衡的波动规律,优美婉转的旋律韵律,长短均衡的乐句节律,对称平衡的小节重复频率,对偶和谐的乐句规则,犹如毛泽东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描绘的动感景色。
  4《挖山歌》表现形式特征
  (1)表演形式特征
  雪峰山豺狗溪汉族谢蛮《挖山歌》是一种典型的融演唱、朗诵、舞蹈、敲打、呐喊、吆喝等为一体的综合型表演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语言、文学、表演于一体,在说、唱中带有浓郁的方言音调,即兴性强,说、唱相间,并融呐喊、吆喝声等作为声音形象塑造元素或表现手段;在说、唱的同时伴随着锣、鼓、竹梆子、秧歌舞姿,或肢体舞蹈动作等作为形体外形动作表演形式。因此,既有声,又有形,声色俱存,形象生动,活像一幅动态风景画。
  (2)演唱形式特征
  《挖山歌》以独唱形式为主,有时采用一唱众和,或一领众呼,说、唱相间,融唱、说、敲打、舞蹈于一体。歌词即兴创作,因此即兴性强。一般是对现场的人、事、物及眼前场景进行即兴发挥,有歌颂人、物及自然山水,也有挖苦、嘲讽的语言内容。
  5《挖山歌》语言腔韵特征
  从文化语系的角度分析,豺狗溪位于“五溪蛮文化”地域之东,地处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尤其深受雪峰山以东品种繁多的湘语系影响,在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下,谢蛮语言形成独特的方言特征。正是这种方言形成了谢蛮独特的音乐语言组成元素和音乐风格,突出地表现在韵腔、行腔、归韵的特殊处理上。如《挖山歌》无拘无束的方言字韵“闪电颤音”(或波音),属于一种方言音调上的旋律加花。谢蛮习惯在方言字韵短暂快速的时间间歇、方言韵尾及惯用的衬词上充分自由地使用“闪电颤音”,既不像标准的颤音,又不像标准的波音,其音响效果及振动形状酷似闪电火光,时间短而快捷,故称之为“闪电颤音”。从声乐发声的角度分析,感觉是喉头高位置随心所欲颤动的结果。这种颤音风格与众不同,以此形成了谢蛮山歌无拘无束的颤音或波音独特的山歌风味,其韵味十足,耐人寻味。
  6《挖山歌》锣、鼓节奏特点
  《挖山歌》中的“说”部分锣、鼓节奏型特点最具代表性,锣、鼓节奏完全是根据说词的韵律特点发展而来的,具体有如下特点:
  第一种:咚咚、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咚咚、呛。
  体现一种温馨、和谐、平和、快乐融融的场面。
  第二种:咚、呛,咚、呛,咚咚、咚咚、呛。
  体现场面的过渡性、衔接性,是一种情感转变的预兆。
  第三种: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咚咚、呛。
  体现一种紧张、激烈、热闹翻腾的场面。
  第四种:呛呛、呛呛,呛呛呛呛、呛。
  体现一种激烈、呐喊奋进、咄咄逼人的紧张气氛。
  第五种:咚咚咚、呛,咚咚咚、呛。
  体现一种激进、号角式、警钟长鸣的象征。
  第六种: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咚、呛。
  是对说与唱之间的过渡性与间歇性的描绘。
  这些锣、鼓节奏型或“点子”是劳动节奏的生动写照,是对集体劳动紧张、激烈、热闹欢腾场面栩栩如生的描绘与生动再现。
  7《挖山歌》拍点反弹的乐句收束音
  谢蛮山歌总是习惯性地在每个乐句结束音上使用一种“下滑拖腔—拍点反弹—上提甩腔收束”的艺术处理手法,产生一个类似指挥式的反弹拍点,犹如触电时条件反射式的收束感,又似哭泣换气时的抽气感,几乎每个乐句的收束都是如此,故在文中将其命名为“拍点反弹收束音”,其风格别具一格。与之相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山歌最终结束音上采用下滑落音不反弹的结束手法结束全曲,结尾常带轻微气泡音。其目的是为了赋予调式主音最终结束的调性稳定感,是全终止的需要。谢蛮人唱山歌一般不拖长腔,归韵与方言紧密相连,总是习惯性归咎到“M”唇音上,这时嘴唇迅速闭拢,并向上反弹,归韵干净利索,毫不含糊。
  谢蛮山歌句尾反弹收韵法,句逗感十分强烈,是谢蛮山歌唱腔的一大独创,是谢蛮人自强、自信、豪迈奔放、洒脱得意、乐观向上的生动写照。
  8得天独厚的天然共鸣音响特征
  豺狗溪山高水深、幽谷旋转、沟壑纵横、层峦叠嶂的地势、地形,具有天然的共鸣音响之特殊音效,是一个天然的共鸣音响扩音器。《挖山歌》通常是在山坡上劳作时集体演唱,其人声、风声、水声、锣鼓声、锄头与泥土石头的挖掘撞击声、山谷沟壑回荡声,一齐和鸣交响,具有婉转悠扬、余音绕谷的艺术效果,构成天、地、人合而为一的共鸣音响特征。
  结语
  谢蛮民歌是谢蛮人在长期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文化成果。谢蛮族人畲田耕作、刀耕火种的生存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性,为其多彩的民歌提供了萌生的沃土,这些民歌在传唱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谢蛮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谢蛮民歌——《挖山歌》是其民歌品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反映谢蛮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谢蛮人民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艺术精品,是一部谢蛮人与大自然做斗争的社会发展文明史。
  
   注: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MJ09-21。实地考察时,邀请到了谢蛮民歌传人谢伟山、谢自谦二位先生,并请做了示范性演唱,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溆浦县县志编篡委员会编:《溆浦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谢立山,男,1968—,湖南邵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声乐理论,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庄子散文中,寓言、重言和卮言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但是在本质上由于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性等共通之处,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三言的独立性和共通性使得庄子散文具有复调型体裁的特征。这种体裁从形式到内容都凸显了一种对话精神,它把差异和不同带入对话之中,让它们自己言说、自己显现。庄子散文中的复调与对话深刻地体现了庄子的语言观和相对应的中国传统哲学观;而庄子复调型体裁散文中所体现出的对话
期刊
摘要::宗白华的同情说是其美学思想核心之一,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感物”美学的进一步深化。与来自西方的“移情说”相比,“同情说”更切合中国艺术实际。宗白华将“静照”,作为达到“同情”状态的审美方式。  关键词:同情说 移情说 静照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1920年,宗白华在发表于《少年中国》上的《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一文中,充满深情地呼吁:  “诸君!艺术的生活就
期刊
摘要::卦象和诗象均为符号化的意象系统,二者都是以一种认知隐喻模式将“言不尽意”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在诗歌英译(中外译者合作翻译)过程中,可以借鉴卦象独有的“立象以尽意”的方式发挥图画符号的表意功能,辅助外国译者深刻准确地理解原诗的意象及意境,帮助其译出上乘的佳作。  关键词:卦象 诗象 唐诗英译 立象以尽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唐诗又是中
期刊
摘要::生态美在唐诗中有丰富的体现,从生态美学视域出发对唐诗的生态美进行解读无疑会对它的英译大有裨益。本文以李白的小诗《自遣》及其英译为审美客体,探讨生态翻译观照下译者如何发挥主体性在译文中充分体现原作的生态美。  关键词:生态美学 《自遣》 意象 生态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许渊冲、裘克安、林语堂等翻译大家都对中国
期刊
摘要::“玉”承载了颇深的中国文化底蕴,唐诗三百首中涉及“玉”及“玉系”文化的诗词篇章比比皆是,“玉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诗人创造特殊诗歌美学效应的工具,因此如何更好地翻译、鉴赏“玉文化”,对于我们弘扬、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十分必要。文章从语义角度解读唐诗中“玉文化”的翻译,为热衷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有志者们抛砖引玉。  关键词:唐诗 玉文化 语义 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诗歌,人类最唯美的语言形式,一直为人们所吟咏传唱。除了唯美的形——音韵格律之外,诗歌中所蕴藏着的真切的情、不朽的志,更是诗歌广为流传并为中外诗人和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诗以言志,诗以咏情,情志一统于诗歌中。  关键词:诗歌 情志 多情 移情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诗歌,在文字出现之前就以民歌的形式口头流传。文字出现之后,诗歌又创造出人类文化史上炫目的辉煌。在中
期刊
摘要::功能语言学从语言本身的角度详尽而系统地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用汉英语篇翻译再次揭示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旨在揭示连贯是语篇的立身之本,衔接服务于连贯。  关键词:衔接 连贯 关系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哈里斯的《话语分析》(Harris,1952)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统江山,将跨句段语言研究纳入人们的视野。50年来,在语篇研究领域,新观点、新思潮
期刊
摘要:若斯坎·德·普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复调大师,复调音乐在他的手中,已从技术的约束中解脱出来,达到了一个新的可以表现情感的高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若斯坎的音乐创作特点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以人的情感表现为核心和提倡人的个性自由发挥这两方面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若斯坎文艺复兴复调音乐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
期刊
摘要: 20世纪西方音乐在旋律、节奏、节拍、调性、音阶、和声及音色等六个方面对此前传统音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反叛,反映了种种新的创作思想和技法,也反映了20世纪音乐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使人们对音乐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十二平均律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关键词:20世纪 西方音乐 挑战 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让人们看清自身所走过的道路,站在21世
期刊
摘要: 威县乱弹是我国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剧种,被称为河北省的四大剧种之一,有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之称。其唱腔主要由曲牌体、板腔体、杂腔小调为主。曲牌体唱腔从昆曲而来;板腔体唱腔是在一对上下句的基础上,通过变奏的方法发展而来。二者均有板有腔:曲牌体是长短句结构形式,板腔体是上下句对称形式。  关键词:威县乱弹 唱腔 曲牌体 板腔体 异同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河北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