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北山林区小蠹虫识别及无公害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北山林区是青海省唯一的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国家级生态公园,原始生态保持完整。近年来气候多变,树龄老化,树势出现衰弱现象,小蠹虫开始发生危害。经调查,北山林区小蠹虫种类不多、识别容易、危害偏轻,可通过消灭虫源地、饵木和信息素诱杀等无公害措施防治。
  关键词 小蠹虫;识别特征;危害;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132-02
  Bristletail Hazards Identification and Non-pollution Control of Beishan Forest Region in Huzhu County
  LI Yu-zhen
  (Forest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Haidong Forestry Bureau in Qinghai Province,Haidong Qinghai 810600)
  Abstract Huzhu Beishan Forest Region of Haidong City is the only national ecological park in Qinghai Province which takes the forest natural landscape as the main part,the original ecological integrity.In recent years,climate changes,aging trees,trees appeared weak phenomenon,bristletail began to harm. After investigation,species of bristletail in Beishan Forest Region were not too much,recognition was easy,harm was lighter,which was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by destroying the insect source,baited wood and pheromone trapping and other non-pollution control techniques.
  Key words bristletail;recognition feature;hazard;non-pollution control
  北山林区小蠹虫分布1科9属12种,目前主要为害青海云杉、油松和桦树,发生面积达3 667 hm2。天然林区植被茂密,风倒木、雪压木等倒木长期堆放得不到清理,林内卫生条件差,易形成小蠹虫的滋生场所[1]。因此,消除滋生场所、消灭虫源地和诱杀是天然林区小蠹虫最好的无公害防治措施[2]。
  1 主要种类
  小蠹虫属昆虫纲鞘翅目小蠹科(Scolyitdae),本文主要指齒小蠹属(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小蠹、东方拟齿小蠹)、木小蠹属(黑条木小蠹)、大小蠹属(云杉大小蠹)、四眼小蠹属(云杉四眼小蠹)、切梢小蠹属(横坑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细小蠹属(钝翅细小蠹)、小蠹属(云杉小蠹)、星坑小蠹属(天山星坑小蠹)、毛小蠹属(云杉毛小蠹)。
  2 危害及识别
  2.1 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 Eggers)
  齿小蠹属(Ips De Geer),为害青海云杉主干。识别特征:额面有一大颗粒;齿盘面光亮,成虫翅盘两侧各有4齿,第1齿极小,1~2齿间距最大,2~3齿间距较大;第3齿粗壮挺立,形如矛枪头。危害状:侵入孔与树干成45°角,树干上或树干基部有浅褐色木屑。
  2.2 香格里拉小蠹(Ips shangrila)
  齿小蠹属(Ips De Geer),为害青海云杉主干、枝条。识别特征:成虫翅盘两侧各有4齿,第2齿与第3齿着生在共同的基部上;1~2齿的距离和3~4齿间的距离基本相同且齿间距长,2~3齿间距短。危害状:星坑形蛀虫道;针叶变浅绿色,树干上或树干基部有褐色木屑。
  2.3 东方拟齿小蠹(Pseudips orientalis)
  齿小蠹属(Ips De Geer),危害青海云杉、油松枝干。识别特征:圆柱形,深红褐色至黑褐色,翅盘陡立,翅盘两侧各有3齿,其中第1、2齿细小,1~2齿间距较近;2~3齿间距大于1~2齿间距,第3齿粗壮,端部呈矛头状;一卵室产卵3~5粒(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危害状:虫道呈“S”型,母坑道从交配室向偏左右延伸(形如八卦)。
  2.4 黑条木小蠹(Xyloterus lineatus)
  木小蠹属(Xyloterus Erichson),为害青海云杉、白桦主干。识别特征:体表光泽较弱;触角锤状部两侧对称;额面颗粒较少,雌虫颗粒匀细;成虫鞘翅无齿,翅褐色,上有5条黑色纵带,带形长而宽;刻点沟不显著,由微弱的刻点组成;一卵室产卵1粒。危害状:侵入孔与树干垂直,蛀食木质部,母坑道到达木质部后分别向两侧垂直輻射并呈浅黑色,排泄木屑为白色(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
  2.5 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
  大小蠹属(Dendroctonus Erichson),为害青海云杉基干。识别特征:体型大;口上片中部平滑无点;额面刻点不相交合[3];鞘翅无齿。危害状:危害木树干有倒漏斗状(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或不规则状的凝脂块,凝脂块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树干基部有红褐色或灰褐色木屑。
  2.6 云杉四眼小蠹(P.Polygraphus)   四眼小蠹属(Polygraphus Erichson),为害青海云杉主干、枝条。识别特征:成虫圆柱形,黑褐色,全身密被鳞片;触角鞭节所占比例较长,锤状部较短;前胸背板占体长比例较大;鞘翅无齿、狭短。一卵室产卵1粒。危害状:母坑道弯曲,针叶变淡绿色,在树干上或树干基部有深褐色木屑。
  2.7 横坑切梢小蠹(Blastophagus minor)
  切梢小蠹属(Blastophagus Eichhoff),为害油松主干、梢头。识别特征:成虫鞘翅无齿,鞘翅红褐色或黑褐色;鞘翅沟间部的刻点较稀疏;自翅中部各沟间部有一列竖毛;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不凹陷,竖毛的颗粒和竖毛依然存在,直到翅端;一卵室产卵1粒。危害状:母坑道从交配室向左右(横向)延伸,为复横坑呈倒“人”形(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全部坑道清晰地印在韧皮部和边材上,蛀食韧皮部和边材;针叶变红色或红褐色,危害树冠梢头;树干上或树干基部有深褐色木屑。
  2.8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切梢小蠹属(Blastophagus Eichhoff),为害青海云杉基干。识别特征:体型与横坑切梢小蠹虫相似,头、前胸背板黑色,鞘翅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强光泽;刻点沟凹陷的刻点大于沟间部的刻点,且排列稠密,点心不生茸毛;沟间部的刻点较稀疏;鞘翅基部的横向瘤起较多;卵密集产于母坑道两侧。危害状:母坑道单纵坑,筑于树皮与边材之间;子坑道初始不清晰,以后渐向上下两方延伸,边材上子坑道不清晰,韧皮部子坑道清晰;蛀食韧皮部和边材,针叶变黄脱落。
  2.9 钝翅细小蠹(Pityophthotus morosovi)
  细小蠹属(Pityophthorus),为害油松枝梢。识别特征:鞘翅刻点细弱,鞘翅斜面纵沟狭窄平浅,沟缘无颗粒;翅末端钝圆;体型较小。危害状:母坑道窄小,筑于韧皮部下,蛀入孔很小,在半枯枝或干枯枝皮层下木质部甚至深入枝干髓部蛀食。
  2.10 云杉小蠹(Pityophthotus morosovi)
  小蠹属(Scolytu),为害青海云杉苗木枝干。识别特征:成虫鞘翅无齿,鞘翅较狭长,翅面前宽后窄,翅后缘有锯齿,一卵室产卵1粒。危害状:在半干枯枝条皮层下筑交配室和母坑道,交配室位于侵入孔处,母坑道呈单纵坑,卵穴整齐的排列在母坑道两侧,皮层下蛀食[4]。
  2.11 天山星坑小蠹(Pityogenes spessivtsevi)
  星坑小蠹属(Pityogenes),为害油松枝梢。识别特征:雄虫鞘翅斜面的3对齿均极强大,后弓成钩,第2齿尤其强大,形如利爪,较靠近第1齿;斜面凹沟的底面呈细网状;雌虫额顶当中有一圆形陷坑,体型较大。危害状:母坑道3~9條,多数为4~6条,筑于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呈放射状自交配室向四周伸展,于半干枯或枯死枝干上蛀食。
  2.12 云杉毛小蠹(Dryocoetes hectographus Reitter)
  毛小蠹属(Dryocoetes Eichhoff),为害云杉、油松、白桦的主干和枝条。识别特征:鞘翅有刻点,沟中与沟间大小有别,差别不悬殊;鞘翅斜面平直倾斜,不弓曲;斜面部分翅缝及第1沟间略微隆起,第2沟间部轻微平陷;沟间部有圆小颗粒,第2沟间部的颗粒消失;体表茸毛短小、疏少。危害状:母坑为不规则的复纵坑,每穴有母坑4~9条,灰白色。
  3 无公害防治
  3.1 消灭虫源地
  3.1.1 清理条件允许时消灭虫源地。在经监测入侵害虫繁殖出新一代成虫扬飞前,将林分内带有小蠹害虫活体的虫害木、枯死木、风倒木、雪折木及时清运出林分外空旷处,进行剥皮杀灭害虫或焚烧及药物除害处理。
  3.1.2 清理条件不允许时消灭虫源地。在有虫树下就地铺塑料布直接将树皮剥离;对发生横坑切梢小蠹的油松林分,在秋季(9月至11月初)对受害林分内风折脱落的新鲜梢头进行全面捡拾;对于带虫枝梢进行全面剪除,及时将剥离树皮及其内小蠹各虫态活体、剪除和捡拾的梢头、枯枝集中装入编织袋,运出受害林分处理。降低林分内害虫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达到保持林地卫生、减少传播源和降低危害的目的。
  3.2 诱杀
  3.2.1 信息素诱捕器。在小蠹虫越冬代成虫活动或新一代成虫羽化的1周前设置信息素诱捕器。对于齿小蠹属、切梢小蠹属等喜阳小蠹虫,诱捕器设置在林缘、林中空地、山脊及集中受害区等处的向阳面;对于木小蠹属、四眼小蠹属等喜阴小蠹虫,诱捕器设置在林内、沟内等处的背阴面。设置时轻度发生林分1.5套/hm2;中度发生林分3套/hm2;重度发生林分3.75~5.00套/hm2。
  诱捕器设置方法:在林分发生区林中空地、林缘或山脊距林缘3 m以上,均匀线状设置含有诱芯的诱捕器。将2根长2 m、粗3~5 cm的木杆垂直于地面,杆间距50 cm,深埋30 cm左右,踩实固定,在杆上距地面1.7 m处绑好诱捕器。诱捕器设置后周围有灌木时,设置点2 m范围内的灌木要清理;诱剂购买后使用前必须低温保存在专用冰箱(冰柜)中,随用随取,以免诱剂挥发影响诱虫效果;防治期内信息素诱剂要在失效前及时更换诱芯。
  3.2.2 饵木诱杀防治。不采伐、清理风倒木和刚入侵虫害木,就地利用原树整株待小蠹虫入侵后设置为饵木[5]。设置时轻度发生林分1.5堆/hm2;中度发生林分3.0~4.5堆/hm2;重度发生林分6.0~7.5堆/hm2。饵木规格为每木段1.5~2.0 m,每堆3~4段。在林缘、林中空地或受害林分山坡下、沟谷和山梁距林木3~10 m,按“△”或“#”形空中直立或地上平鋪设置。饵木设置后,扬飞期2~3 d调查1次,每次调查时记录清楚饵木上的新侵入孔数量,并用红笔作记号已示登记。扬飞期结束后5 d调查1次,每次调查时用专用工具剥树皮观察调查害虫各虫态发育进度动态,一般剥皮样方面积100 cm2,详细记录小蠹虫发育进度调查表,并适时发布监测预报。当饵木上入侵小蠹虫(树皮上有入侵孔和排泄物木屑)后,为保证防治效果,禁止翻动改变饵木朝向和移动位置。
  及时回收饵木及剩余物。设置饵木上新繁殖的幼虫发育高峰期为最佳时期,最晚为化蛹高峰期至新成虫羽化前,及时收回此批次饵木及剩余物。回收后的饵木集中运到远离林缘200 m外空旷地或林场场部归楞场,组织人工搬到塑料布上或水泥地上,用砍刀等工具对饵木进行剥皮除害处理,将饵木树皮(韧皮部)完全剥离、木质部完全裸露为止。饵木回收和除害处理工序要同步及时进行,不得随意拖延和将一段饵木分2 d剥皮;饵木在剥皮过程中,对剥落在地上活动的新老害虫成虫要及时杀灭,以防止其扬飞扩散传播;剥皮后带虫树皮要在当天及时集中烧毁或喷药消灭其中害虫[6]。
  4 参考文献
  [1] 周嘉熹,屈邦选,王希蒙.西北森林害虫及防治[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61.
  [2] 高长启,宋丽文,徐桂莲,等.关于小蠹虫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发展方向[J].吉林林业科技,2000(4):1-3.
  [3] 巨德.黄南州天然云杉林和油松林常见的小蠹虫种类及其主要识别特征[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9):44-46.
  [4] 蔡振声,史先鹏,徐培河.青海经济昆虫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177.
  [5] 李彦霞.油松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甘肃农业,2013(22):47-48.
  [6] 曹红妹,彭晓虹,杜贤明,等.凤凰沟小蠹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蚕桑茶叶通讯,2016(4):7-8.
其他文献
<正> 我院举办高师函授迄今八年,已有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五个专业招生,目前正筹备增设教育、外语和生物三个专业。八年中已培养出专科函授毕业生10,111人。现有在
<正> 函授教育起源于英国。一八六八年大学推广运动中,有一文学会为鼓励没有条件入学的青年自修,在教学方法上给以指导。但尚未形成一套函授制度。—八七三年,英国一些大学的
经营城市,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一个全新理念,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市长们的重视,记者在采访市长时,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然而,各地经营城市的效果却相差很大,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近
特许经营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企业扩张和个人创业途径之一,是一种高效益的经营方式,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营销概念,是21世纪最主要的商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加入WTO脚步的临
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一期研修班于1990年4月2日,在华东师大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正式开学。学期为三个半月(1990年4月2日—7月16日)。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