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文学创作中作者情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bb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學创作指作者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本文通过对三位西方文学作者的情感经历及其作品的介绍和评议,阐述西方文学创作中作者情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文学创作;情感经历;作者;作品;影响
  作者的情感经历对其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作者创作的根源,而且还影响着作品的题材选择、人物形象、命运塑造、故事安排、创作风格和主题表现。而要研究西方文学作品是否与作者情感经历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我们就需要结合具体作者、具体作品来分析得出。
  一、莫里哀与他不幸的婚姻
  1641年,21岁的莫里哀遇到一个流浪剧团并结识了团里小有名气的台柱演员玛德莱娜。从此,二人一同献身于戏剧并建立自己的剧团。而后来,年已40岁的莫里哀却移情别恋上剧团里年仅14岁的女演员并娶她为妻。他全然没有考虑年龄和性格的差异,更没有顾忌玛德莱娜长久以来对他的情谊。
  婚后的生活远没有如莫里哀想象的那么浪漫,相反,常常发生的争吵却成为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当他妻子成名后,不仅生活奢侈挥霍,而且行为轻浮放荡,这使得莫里哀既愤怒又嫉妒,于是他们不得不长期分居。在不幸的婚姻使莫里哀陷入痛苦的那段时间里,从他那颗受伤的心田里涌出的愤怒和泪花融化在《恨世者》《乔治·唐丹》和《女博士》等剧本中。可以说,《恨世者》中的亚尔赛斯特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正如莫里哀与妻子之间的关系。
  二、缪塞与他破裂的爱情
  在1833-1835年间,缪塞与女作家乔治·桑相爱,并一同前往意大利。在此期间,有一位威尼斯医生介入,三角恋爱,以致缪塞与桑感情破裂,最后分手。缪塞感到失望和受伤害,转向寻欢作乐的生活,不断谈情说爱。他写了著名抒情长诗《四夜》,反映失恋后痛苦的心情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除了诗歌外,1836年缪塞创作了曾允诺要为桑写的一本书——《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他在该作品中不仅生动地记述了他和桑的罗曼史,而且塑造了一个对社会不满又无意反对,面对黑暗现实存有几分嘲讽又带有几分厌弃,半是自由追求半是沮丧颓废的浪子形象。这其实也是对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可以说,这部作品成功地勾勒出欧洲社会发展中的整整一个时代,“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来。
  总之,缪塞与女作家桑的相恋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一系列伟大的作品几乎都是他与桑爱情破裂后的产物。魔鬼和天使结合的化身、失恋带来的极致痛苦、沉闷压抑的社会背景、动荡不安的时代变迁,这一系列主、客观因素造就了缪塞痛苦的诗学理论,也使其成为最具浪漫特质的现代最伟大的法国诗人。
  三、萨特与他的“三重奏”生活
  萨特一生的感情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萨特年轻的时候和波伏瓦情投意合,甚至二人为他们之间“永恒的爱情”订约,彼此完全透明,永不分开,但是又约定彼此可以体验“偶然的爱情”,认为能同时体验一下其他的“风流韵事”,也是件乐事。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瓦独立、叛逆、聪慧、自信,不同于一般的女人。萨特和波伏瓦不愿因为婚姻而牺牲自由,所以终其一生,二人虽然感情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从未结婚,也没有孩子。萨特和波伏瓦持有这样的爱情观就有了后来所谓的“三重奏”生活。
  萨特一生多情,艳遇无数,在他周围围绕着不少的追随者和崇拜者。萨特的女友有漂亮的女演员、电影明星、歌星、女作家、女学生,也包括追随他事业的女社会活动家。有些女子既是萨特的情妇,也是波伏瓦的同性恋伙伴,和他们一起组成了“三人小团体”。在1934年10月,萨特留学回来,继续执教于勒阿弗尔中学,认识了波伏瓦的学生奥尔嘉。而奥尔嘉早在萨特留学柏林时就已经与波伏瓦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在1936年,萨特和波伏瓦想“重新创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请奥尔嘉跟他们共同生活。不过不久后“三重奏”失谐,但这种感情生活经历使萨特和波伏瓦都有所震动和思考,故而同一生活经历被他们分别写进自己的作品之中,如《禁闭》和《女宾》。此外,萨特的《理智之年》《缓期执行》也描写了他们和奥尔嘉形成第一个三重奏的过程,其中塑造的伊维什,也是以“三重奏”中的奥尔嘉为原型。此外,萨特的其他作品也直接或间接来自他自己的感情生活。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者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者的人生经历(特别是情感经历)直接影响其文学创作,并且不断地促使作者对自身、对情感、对人生、对人类问题做出理解与思考,并诉诸于文学作品。当然,这只是在几部西方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做出的分析和评论,但这样的例子在西方文学创作中屡见不鲜,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注释:
  ①莫里哀(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代表作有《无病呻吟》和《伪君子》等。
  ②缪塞(1810-1857),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罗拉》和《四夜》等。
  ③萨特(1905-1980),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代表作《存在与虚无》和《禁闭》等。
  参考文献:
  [1]苏雪莹.浅析外国小说创作与作者的关系[J].新西部(下半月),2007(9).
  [2]朱省果.浅析作者与作品的关系[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1).
  [3]尚伟.论作家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其他文献
模糊性是语言的共性.对语言模糊审美的不同追求,尤其是文学语言的模糊性的复杂性,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挑战.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
通过在日常学习商务英语过程中针对听说能力这一方面,就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入手,探讨了分阶级强化的教学策略,即:强化语言能力阶段、掌握商务英语听说微技能阶段
当今宣传画的风光已不再,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依然为社会所用,并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的基因片段。宣传画要复兴,就要从创作思路、创作主题、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加
期刊
摘 要:湯婷婷是美籍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她为华裔文学甚至是美国文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女勇士》,这部作品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包括作者在内的五位女性的经历,描写了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分歧。本文将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深入分析汤婷婷在《女勇士》中的性别观、种族观和文化观。  关键词:双性同体;汤婷婷;《女勇士》  一、双性同体的性别观  首先,汤婷婷倡导性别的和谐。伍尔
本文通过对于王诜《烟江叠嶂图》中透视远近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山水画手卷的私人化动态阅读的概念,阐述了这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美学渊源关系及其在绘画方式上的根据。私人化动
本文是在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下,探讨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问题。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conc
中国人很喜爱象征性的事物,丰富的想像力,使一些枯燥的数字也有了浓重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六、九、八这三个数字,从久远的年代以来,一直被看做具有特殊意义的吉祥数字,深受人
目的:建立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5种脂溶性红色素(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猩红808)的薄层色谱快速筛查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预制薄层板,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