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兼与马俊峰同志商榷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发表的马俊峰同志的《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马文)对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被《新华文摘》1990年第3期所转载,影响较大。但我认为,该文的有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如该文认为唯有反映才是认识的本质的看法,我就不能接受。我认为,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不能否定,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使我加深了对此的认识。关于创造也是认识的本质的观点,已有文章论述过,但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广泛影响和公认,又有同志企图否定之。因而,很有必要继续强调和结合实践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论述,使之成为一种共识。人而进一步深化对认识的本质问题的认识。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  郁闷的最后一节课,伴随着老师的语声不绝和空中的雷声不断,郁闷地进行着。引领望望窗外,飘泼大雨正无情地摧残着大地,耳畔响起了同学的小声议论一他们害怕大雨!
截至1月29日,除黑龙江外,全国30个省份2012年度经济数据均已揭晓。其中,广东省GDP达5.7万亿元,年均增长10.2%,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人均生产总值达54000元,约合8550美元。而
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里早已不是未解的命题。但是,我们在分析以往的所有议论时,则发现这种种解题几乎都是从目的出发去规定、约束和要求手段。似乎一
李秀林教授生前曾倡导哲学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认为哲学教学法应当成为一门科学,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构想。哲学教学法能否成为一门科学,多年的哲学教学实践已经作了肯定的
笔者曾在《论实践》(见《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一文中,说明实践活动是人的感性活动,是主体和客体对象性关系的现实化过程,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过渡的双向桥梁。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无数次谈论过智慧,但还不曾有过专门探讨智慧的专著;有些书籍虽以智慧为题目,却未以阐发智慧为主旨。因此,认真对智慧进行全面的研究,是今人的重要责任。
一、中介原理矛盾理论或对立统一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核心。中国哲学界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的人把对立统一理解为矛盾双方“光滑地”相互独立,直接
春去冬来,2013年也即将平淡地离我们远去。每一个公证人在回首这一年的辛勤工作时都会感到,一年的工作,不仅是从数字意义上证明了自己的劳动价值,更为受益的是,能从点点滴滴
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工作小组开展“迎五四走基层”调研实践活动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为继承五四传统,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