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调里蕴含的大哲学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钢琴师》同过唯美精致的画面以及美妙的音乐演绎了1900传奇式的人生和爱情,使得影片呈现出浓郁的小情调般的艺术氛围。在这件小情调的外衣之下,影片蕴含的对人生欲望与梦想的哲学思考,使得本片一直倍受瞩目。
  [关键词] 小情调 雅致的浪漫 大哲学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海上钢琴师》)又名《1900的传奇》,一个生于海洋、长于海洋、死于海洋的钢琴师:一个没有出生纸,没有姓名,没有父母的孤儿,大海、游轮、钢琴构筑了他的一生。托纳托雷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带给了我们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唯美精致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以及1900传奇般的人生和爱情,使得影片呈现出如同“小情调的混合物”。然而,如果你仅仅把这部影片当作一道精致的下午茶,那么你是还没有读懂托纳托雷,透过影片的小情调外衣我们看到的是托纳托雷关于人生哲学的理性思考,1900“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人生思考向观众传达出自由、纯洁和真实。
  
  小情调:雅致的浪漫
  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善于通过对物质社会里小人物的关注来揭示人性,而《海上钢琴师》中他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平民式的英雄传奇。这段传奇的人生,通过影片中浪漫完美空间世界、唯美精致的画面,哀婉缠绵的音乐烘托渲染,从而成就为一段“小情调的混合物”。
  影片的空间是导演所构筑的由钢琴、音乐、大海、轮船构成的浪漫完美世界。20世纪的头一天,1900被父母抛弃在维吉尼亚号轮船,被一个锅炉工人从钢琴上带到了底舱,于是开始了他在船舱下的童年生活。那本来嘈杂、闷热的舱底生活,似乎也因为有了1900的存在而变得充满了诗意。风浪使他的摇床左右摇晃,但在托纳托雷的镜头下却如同每个人童年中的秋千;由于害怕被发现作为非法移民而只能躲藏底舱的1900看见的却总是舷窗外鳞光闪闪的海面,这就是1900童年的底舱时光。这个世界里还有工友们友善的调侃和爽朗的笑声,有大海的涛声和1900稚嫩的识字声,一向作为苦难代表的底舱生活,在托纳托雷的镜头下显得那么美好。当1900循着舞会音乐声从底舱走上船面的时候,钢琴和音乐又构成了他生活的世界,这是一个更为理想和浪漫的完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的脑海中蓄满了兴之所至的旋律、他的指间总有流泻不息的音符。他从来不需要乐谱,因了他那颗自由的心,他可以在颠簸的大风浪中奏出舒缓、安慰的乐曲;也可以在谢利的激怒下弹出如暴风骤雨般的音乐。他可以弹出头等舱各色人等的内心;也可以弹出三等舱客人们那种乐观的狂欢情绪。他看、他想、他弹,他的音乐是为弹给别人听的,同时也是弹给自己的,他在音乐中施展他的才华,释放着自我的心灵,他的心随着音乐飘扬在维吉尼亚的每一个角落,应和着大海的声音在海面上萦绕。1900年从未让他的音乐流传到陆地,即使有过那么一时的动摇,但他终于在舷梯中驻足转身了,甚至直到最后一刻,他都选择了与维吉尼亚一起灰飞湮灭,把他的音乐带到了天堂。在这个浪漫完美的世界里曾经有过一段爱情的插曲,完美世界里的爱情也是同样完美的,一曲“柔情似水”记录了这段浪漫的爱情邂逅,当1900坐在钢琴前开始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也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大雨中默默的注视;少女酣睡时的偷吻,那位不知名的女孩如同空中划过的流星般不期而至,最后又带着她的耀人光芒快速离去,这带着感伤的爱情也就成为了1900心中永恒的纯真和美好。
  在画面的处理上,《海上钢琴师》同样呈现出意大利电影中那种哀伤、浪漫的氛围:那在朦胧的云雾中笼罩着的海上巨轮、泛着煤气灯光的鹅卵石街道、看到自由女神像时欢呼雀跃的移民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当然还有那擦肩而过的留给1900淡淡忧愁的爱情,使得整个影片弥漫着一种怀旧的情愫。
  托纳托雷一惯爱用的封闭空间在《海上钢琴师》中构筑的完美世界加上爱情的插曲,以及怀旧的画面处理,使得影片如同下午茶般的精致和细腻。颜尼欧,莫里克奈的配乐也成功地渲染出一种小情调的浪漫和感伤,那从心尖流淌的旋律或舒缓或急促或欢快或忧郁或温柔或哀伤,使得这道下午茶有着恰倒好处的微苦的浪漫和忧伤,使人生出无限的遐想。
  
  大哲学:“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剥去《海上钢琴师》表层的小情调外衣之后,《海上钢琴师》向我们透露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向我们传达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握我们自己能看得见的梦想,在有限的时空中让自我的梦想和心灵获取完全的自由。
  “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今“从未存在过”的人,他没有亲人、没有国籍也没有户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在随着维吉尼亚号往返、停泊于各个码头的日子里他也逐渐长大,直到最后,他还把自己的生命留给了海洋。从表面上看,1900所生活的维吉尼亚就是他整个人生活动的舞台,他所看见的似乎只是从船头到船尾的有限;往返轮船靠港停泊的有限以及钢琴上有限可数的88个的琴键。事实上,1900虽然从未下过船,但在这个有限的生活舞台上却早已看尽了陆地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谋杀亲夫的老女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偷穿礼服期待艳遇的三等舱乘客……1900早就洞悉了任何的伪装和面具,流动的音乐总能写意地抒写出一个人的一生,直指芸芸众生的灵魂的深处。在上船与下船的循环往复中,在熙熙攘攘的乘客中,整个世界就已经被1900一览无余了。1900对陆地的拒绝可以说首先是源于他所看见的,陆地上的芸芸众生总是看不见自己眼前的所有,却宁愿舍弃一生去忙碌奔波,追逐着他们自己其实也看不见的那些幻想,他们盲目地寻找,换来的或许是居无定所,经历悲欢离合,最终生老病死。1900却紧紧地捉住了他看得见的幸福,一条船,一架琴,兴之所致地弹奏。世俗的人们认为他们可以看见1900的幸福:在陆地上爱上一个人,住一间房子,望一个景;或者还能成为大红大紫的钢琴家,众人瞩目的明星。1900的动摇却只持续在舷梯的几个台阶,然后,他转身,就象甩他的礼帽一样把它们扔在了海洋中,一任海水吞没。对于陆地,我们以为1900什么也没有看见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海上的1900比我们看见的更多,看得更为深透。他比陆地上的人们有着更大的智慧,他懂得如何把握住自己眼前所有的幸福,正因为如此才有他对陆地的拒绝如此得彻底,守护着世俗的人们早已失落的那些如孩童般的纯真。
  1900说,“陆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虚度了很多光阴……所以你们不停到处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我并不羡慕。”人生来就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梦想,1900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钢琴,从此之后钢琴和音乐就占据了1900的一生。“规矩可以滚蛋”,这就是1900第一次弹钢琴被人发现时的回答,在钢琴有限的88个键上1900总是能够通过音乐获取无限的自由,大海上维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就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栖息地。在这个他可以“看得见的”世界里,1900从来不需要乐谱,所有的音乐都自然而然地从他那颗自由的心中流淌出来:在颠簸的大风浪中他可以奏出舒缓、安慰的乐曲;也可以在谢利的激怒下弹出如暴风骤雨般的音乐。只要他的双手放上琴键,人们就会在他的音乐才华中沉醉,在其中感受自己那默默无处诉的灵魂心声。在无数人们上船、下船的循环往复中,在唱片商的财富诱惑面前,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面前,1900最终选择了与维吉尼亚号同归于尽。“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对于1900来说,他曾经选择了钢琴,选择了音乐,选择他所“看得见”的幸福,既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还是坚强地固守着可以看得见船头船尾的维吉尼亚号,固守着他的音乐,也固守着自己心灵的自由和纯洁。
  维吉尼亚号轮船的空间是有限的,1900的生命也是有限的,1900的选择却告诉我们有限的客轮也可以承载无限的人生,有限的生命也可以在无限的音乐中延续,那张神秘的唱片将带着他的传奇在他从不曾存在的陆地流传。
其他文献
[摘要]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最为精绝。本文解读此词,并结合苏轼和贺铸的悼亡词作比较,体味纳兰合性德对亡妻惊心动魄、哀痛至忣的思念。[关键词]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悼亡 至情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爱在哈佛》主人公相互矛盾的性格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特别是中关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阐释了两种文化在交流、传播、激荡和融合过程中持续和改变,提出了韩国文化的特质。[关键词]《爱在哈佛》儒家文化民主 自由  《爱在哈佛》是韩国的一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几个韩国年轻人在美国“痛苦”但充实的求学经历,深刻地体现了内涵在韩国青年一代身上精神特质。笔者从描述主人公性格入手,分析中国儒
期刊
[摘要] 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是因为它从平民视角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表达老百姓的愿望,渲染世俗情绪、揭示大众心理,关注百姓情怀,契合了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的心理期待。[关键词]都市平民剧 平民视角 百姓情怀  电视剧作为当前最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中国老百姓的关注(据有关调查,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在所有电视文艺样式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71.4
期刊
[摘要]当前的银幕荧屏有不少僧人道士形象,而同时大陆佛教界道教界内部出版发行的刊物几乎没有那一家关心银幕荧屏上的僧道形象。这种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饶有兴味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影视如此殷勤地与僧人道士拉关系?为什么现实中的僧人道士对此又表现得如此冷淡?二者到底是何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应如何分析之?[关键词]僧道形象 市井文化 出世表象 世俗本质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当前的银幕荧屏,会发现很多影视产品,尤其
期刊
[摘要]《天狗》风格鲜明,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主题、细节、影像、叙事四方面来分析。首先揭示人性的对抗,其次论述细节的魅力,再次探讨技法的运用,最后展示模式的经典。笔者以此来表现影片的现实意义和作者对现实人性的理解和体验。[关键词]人性 细节 技法 叙事  荣获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的《天狗》,不仅在思想和精神上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震撼,而且在影像和叙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国内地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现状出发,指出英文字幕的翻译质量是其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失败关键因素,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电影 内地 外语片 翻译 对策  一、中国内地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影片的进口和出口很不成比例,进口的远比出口的多,形成了中国内地影视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严重逆差,中国电影占领国际市场还是漫漫盻长路。中国电影百年史,除了张艺谋的《红高粱
期刊
[摘要]本文分别以“生产”、“受众”、“文本”和“语境”为切入口讨论了西方魔幻电影在新世纪初出现空前繁荣的原因。同时,指出了新世纪初中国电影的一些缺憾,提出了中国电影工作者应该树立必要的“剧本意识”、明确的“市场观”和正确的“文化观”的三点建议。[关键词]新世纪 西方魔幻电影 文化研究的四个模式 中国电影 启示  二十一世纪开头的这几年,世界电影最重要的发展也许应该是魔幻电影的空前繁荣。从“哈利·
期刊
[摘要]楚要的武侠片善于将西式推理与中式浪漫熔于一炉,在诡异奇情中糅合了一种浪漫的文艺气息,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又给人一种深刻的人文思考与关怀。  [关键词]奇诡悬疑 浪漫写意 人文关怀  在香港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中,邵氏公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标语不仅见证了邵氏公司自身辉煌的传奇,也成了人们观影时永难忘却的共同记忆。作为“东方的好莱坞”,邵氏公司制作了数不胜数的佳片,造就了众
期刊
[摘要]利金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母亲是善与爱的代言人,女儿是善与爱的传递者,而儿媳是冷漠、自私的新生代的代表。他呼吁用善与爱重塑心中的道德,拯救人们的心灵,并从道德的角度来探讨和解决俄罗斯的社会问题。[关键词]利金 女性形象 善与爱 道德问题  利金是前苏联一位优秀的短篇小说家(1894—1979),活了八十五岁,一生写了十七部中长篇小说,七百多篇短篇小说,是一位高寿而又多产的作家。更
期刊
[摘要]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曹禺以写人为核心构筑了他的艺术世界,在借鉴西方现代戏剧内向化创作思潮的基础上,将创作视角注入到人生内部;用犀利之笔剖析了人性的矛盾,人生的困惑,人类的挣扎。形成了其作品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特点,成为中国话剧史上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关键词]内向化 生存困境 人生困惑  内向化戏剧是十九世纪后期出现于西方的一种戏剧创作思潮。代表作家主要有易卜生、梅特林克、契柯夫、奥尼尔。虽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