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3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及呕吐的治疗,探究其病因,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从本院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取200例恶心呕吐患者,从1至200随机编号,前100例为一般组给予常规止吐药物治疗,后100例为试验组根据病因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差异。结果 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其中胃肠道疾病的比例最高为74.00%(148/200),精神因素比例最低为2.00%(4/20),各因素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效87.00%(87/100),有效13.00%(12/100),无效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显效46.00%(46/100),有效36.00%(36/100),无效18.00%(18/100),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結论 消化内科患者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影响病人的饮食、休息、生活及工作,胃肠道疾病是发生此种现象的主要病因,其次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还有肝胆胰疾病及精神因素。在治疗此病时首先对病因进行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症状,促进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康复,比常规药物治疗更安全、高效。
  【关键词】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86-02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恶心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上腹部感觉不适,有欲吐的感觉,而且面色苍白、多汗、血压低等,一般是呕吐前期的表现;呕吐表现为患者胃部强烈收缩使胃、小肠的内容物经口腔排出[1]。恶心呕吐会影响患者的饮食、消化,造成患者脱水、疲惫、血压降低等,尤其对于消化内科患者需要及时治疗以减轻痛苦。本文为探究合理的治疗方式,分析了常规药物与病因针对性治疗的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对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对象的治疗环境不统一就会使资料失去可比性,因此本次研究的对象均选自本院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同时对象的治疗时间范围过大就会受医院治疗环境的影响使可比性较低,因此本研究患者的治疗时间设定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例数共200例。将研究对象从1至200随机编号,前100例为一般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36.13±4.18)岁,病程2h~4d,平均(1.33±0.18)d;后100例为试验组,男56例,女44例,平均(36.12±4.19)岁,病程2h~3d,平均(1.35±0.16)d。两组基本资料的差异性直接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效果差异比较是否有意义,如果差异太大则证明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太多,不适宜比较,将一般组与实验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性较小(p>0.05),因此可以比较。
  1.2 方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状以及结合X线、CT检查、B超、胃镜及肠镜等检查结果对其病因进行判断[2]。一般组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实验组行病因针对治疗:胃肠道疾病患者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纠正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失常等;药物因素所致需要使用强效镇吐药物,合理调整用量;肝胆胰疾病患者需要应用保肝药物并对胃肠进行减压;精神因素所致需要应用镇静剂及胃肠动力药物,结合心理指导等。
  1.3 指标评价
  显效为症状消失,发病频率明显降低;有效为症状好转,发病频率减少;无效为症状没有缓解,发病次数没有减少或次数增加。总有效率是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在小组总例数中的比例。
  1.4 数据统计
  将研究中记录的信息及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20.0统计,若p<0.05则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其比例依次为74.00%(148/200)、15.00%(30/200)、9.00%(18/200)、2.00%(4/200),各因素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
  2.2 疗效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效87.00%(87/100),有效13.00%(12/100),无效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显效46.00%(46/100),有效36.00%(36/100),无效18.00%(18/100),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
  3    讨论
  通过研究可知,胃肠道疾病是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74.00%,在治疗时需要先针对胃肠疾病进行治疗,一般是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消炎处理,然后给予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失常,同时补充体内需要的维生素,再根据症状的缓解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止吐药物。化疗、放疗等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需要使用强效止吐药控制病情,由于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严格把控药物的用量[3]。而肝胆胰类疾病造成的恶心呕吐需要对胃肠进行减压,并针对具体的肝胆胰疾病种类治疗原发疾病,通过改善原发疾病症状来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对于精神因素造成的恶心呕吐则需要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负面情绪无疑会加重病情,因此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心理辅导,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对其进行消化内科疾病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等。
  本次研究中针对病因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止吐药物的应用效果(p<0.05),证明病因针对性治疗是治疗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理想方法,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维.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3):98-100.
  [2]黄河.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12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v.22;No.532(16):81-83.
  [3]曲俊玫. 针对恶心与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5):186-18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83-01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是临床治疗中由骨质疏松为主要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并且该疾病的常见患病人群大多为老年患者。由于OVCF的腰、背部疼痛等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不断加大对OVCF疾病的研究及关注力度,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89-01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正在日益提升,而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工作节奏,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作息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和年轻化。小编通过对该病相关资料进行大量搜集,希望读者可以了解高尿酸血症疾病,而且一旦发生后可以明
期刊
【摘 要】 医学检验过程中,控制分析前质量有助于控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此主要从申请单书写质量问题、患者准备、样品采集、标本送检以及预处理等方面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开展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89-02   检验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11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婴幼儿未以前那个实施正确儿童保健,观察组严格对婴幼儿实施正确的儿童保健。在婴幼儿接受儿童保健一个月后,对婴幼儿的保健效果进行评估预测,比较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状况以及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样本,实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并探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显效、有效、无效的病例数分别有30、12、3,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6.67%、26.67%、6.6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营养保健及其预防营养缺乏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了解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其营养治疗资料。结果: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由于多种原因可造成身体营养缺乏,绝大多数人会因此出现体重降低,这是营养状况损害出现的第一症状,80%以上的AIDS患者还会出现极度消瘦,而营养缺乏反过来又会加快艾滋病的病程和发展,能量、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缺乏可以使身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85-01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中比较多见的临床疾病,是指孕妇在受孕前并未出现糖尿病,却在其受孕过程中出现糖尿病症状。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为2%—5%。孕妇及其体内胎儿的健康会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不利影响,孕妇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会增大,本片文章通过分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临床麻醉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处理措施。方法:本院于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一共收治6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麻醉处理,分析其处理效果。结果:69例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术前呼吸正常,意识清晰,术后可迅速清醒,术中无死亡病例,但术后有9例死亡,其中5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4例因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死亡。其余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是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92-01   在妇产科,剖宫产是一种常用手术。当前,我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产妇术后常出现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产妇感染[1]。有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产褥期产妇出现感染的更高。临床上,常推荐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产后产妇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术后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析在宫颈病变治疗中电子阴道镜联合LEEP(利普)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病变患者(均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电子阴道镜与LEEP刀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此次研究中,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47±1.45min,术中出血量为6.64±2.26mL。患者疗效:痊愈47例(78.33
期刊